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海龙 《考试周刊》2014,(16):24-25
<正>许多语文老师抱怨文言文教学花时多,效果却不好,所以产生文言文难教的困惑。仔细分析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只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文字美的赏析;二是只注重分析文章思路而忽视内容美的领悟;三是只注重固定化的人物定位而淡化形象美的感悟。这样的文言文教学过于程式化,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忽略文言文的审美功能,使学生难于把握思想内容,难于理解人物形象,并受到感动,从而削弱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热情,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我们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挖掘其中  相似文献   

2.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  相似文献   

3.
李逢春 《广西教育》2008,(35):38-38
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有教育作用的审美实践活动,它以美的对象为触媒,通过美的感受、感动、认识来获得美的享受,锻炼和提高主体的审美理想、情趣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主体趋向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感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传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而目前的古文教学中有三个问题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意境美的感动。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就必须充分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如何在字斟句酌中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呢?几番磨课下来,我有了以下几点认识:一、诵读品词,感受意境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哪种体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相似文献   

5.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拉远了学生与古诗词间的距离,更严重偏离了古代诗词教学的目的——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句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获得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阎增 《广西教育》2012,(24):41-41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美的领悟。部分教师往往满足于完成串译字词、疏通句意的工作,一篇课文要学习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语言点,学生听得云山雾罩,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尝试运用“关键词”教学法对篇章进行整体解读,将字词句的解释穿插其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文言文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过于讲究规范化,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划分段落,注重语法教学,注重条分缕析,注重固定化的结构,从而忽视了文言文的审美教学。淡化了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具有的审美功能。最终导致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严重流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早在学生时代,就偏爱唐诗宋词,那种或激越、或狂放、或辛酸、或遗憾的美常常使我抚卷深思,陶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层次的提高。所读古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也愈来愈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放眼当今文言文教学。这种美的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0.
纵观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多年来都按照“教读——解词——翻译——主旨”的模式在教学,过于注重语法知识讲授而忽略了文章语言美和内容美的品味,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学习,这样学习怎会快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教法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因而改革文言文教法刻不容缓。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快乐”起来?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终于,我和学生们尝到了快乐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文以载道,学以致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于功利化。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内涵品质的传播,导致学生只知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也极大限制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笔者将从文言文教学思想、方法和媒介等方面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文言文教学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因此,文言文教学要由文与言的游离向文与言的和谐统一转变,由教者的满堂灌向师生的协作探究转变,由注重静态的语言分析向注重动态的语文涵咏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有三个问题早已引起大家的关注:过于注重语基教学而忽略了文学美的欣赏;过于注重段落分析而忽视了语言美的领悟;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正因为这样,学生拙于作品的情感的鉴赏和品味,难有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奔腾,而情感是推动师生互动的强大动力,是贯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他们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要使文言文学习真正成为美的享受,探寻新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赵丹 《现代语文》2014,(7):89-91
目前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三个方面。针对以上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明确教学目的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1]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为: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他们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比现在的白话文,更加精简,文化底蕴深厚。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虽然白话文在现代社会普及的更加广泛,但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国必须重视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通过教育领域的注重,强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这一重要的载体力量。因此文章针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部分的知识迁移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他们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语文老师的文言文教学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主要问题在于耗时费力,无限度的加大容量;过于强调“字字落实”,要求学生弄通每个字词句;习惯于越“文”讲“言”,将言与文截然分开;只注重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忽略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