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集纳     
<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在2014年第10期《当代世界》刊发的《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一文中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间最大的分歧集中在"相互尊重"这个问题上。对于中方关于相互尊重的提议,美未予正面回应,这反映出两国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话语体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  相似文献   

2.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4,(1):63-63
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在他撰写的论文《斯诺登事件后的美俄关系走向》中指出,今天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建立在"冷战思维"基础上的对华、对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作用。这就是我们在处理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必须考虑的现实。面对这种格局,关键在于我们要掌单位介绍了各自"握主动,不要被美国操控,办法是构建中俄、中美不同层次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就是中俄新型大国关系要建成如习近平主  相似文献   

3.
<正>"特朗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正逐步发展和形成,美、中、俄、欧等组成的大国关系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定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将在特朗普执政后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甫一上台便立即辞退了美国所有驻外大使,并在三天后签署了退出上任总统奥巴马"政治遗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政命令,这些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应的举动,似乎再一次显示了特朗  相似文献   

4.
言论集纳     
正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关于战略对话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当前,搞好中美、中俄战略对话最为重要。尽管中俄关系已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但仍须精心培育,使之好上加好。中美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最复杂、对世界牵动和影响最大、最需要下功夫处理的大国关系,所以在中美战略对话上我们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从事中美  相似文献   

5.
在2020年2月初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纪录片《美国工厂》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就中美观众、媒体对于《美国工厂》的评价、反馈中所涉及到的共同交集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探寻中美两国如何谋求共生共存之道。美国观众对于跨文化合作中的冲突性因素更加关注,而中国观众以一种开放、包容且非对抗性的态度来看待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显得更为理性。中美媒体对于《美国工厂》的评价差异,集中在两国工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以及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上,这恰恰是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距之所在。通过中美观众对于《美国工厂》所引发的大量讨论可知,尽管一些观点针锋相对、迥然不同,甚至充满意识形态性,有的不乏曲解,但是中美人民的合作之道十分清晰。第一,不论是中美观众,还是中美媒体、影评人,双方的差异来自于文化价值观,这和影片中处处能看到中国管理模式与西方工会制度的激烈交锋高度一致。第二,在对于劳动、幸福观等人生价值的追求上,中美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第三,中美合作之道在于互相了解后共同创造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10日和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五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两国新一届政府继习近平首次访美后的第二次高层会谈,对于中美两个重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只有短短两天的双边对话受到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进行了滚动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也发表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于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70年代单纯强调友好的"蜜月期"、80年代以经济合作为主导的"务实期"、90年代合作与摩擦同时上升的"碰撞期"和21世纪初首脑互访停止的"冰河期"。从2006年开始,中日两国进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作为东亚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日各有所长,各自具有的优势在长时间内都无法替代。互利互惠和共同利益是中日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也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的确立标志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定,两国多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国新办主管、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对俄罗斯全面发行的唯一"时政类"综合期刊《伙伴》也因此而诞生。作为对外传播的外文期刊,其读者群体在境外,长远发展在境外,作用影响在境外。十几年来,《伙伴》杂志在实现境外落地、境外印刷、境外发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真正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正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陈雪飞在《国际论坛》2018年第4期发表的《美国与俄罗斯在中国的竞争型公共外交——基于两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的分析》一文中认为:尽管"新公共外交"的理念更注重对话与合作,但竞争型公共外交依然是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常用手段,社交媒体为这种竞争提供了新的场域,各国都希望借此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10.
<正>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胞波情谊。如今,中缅两国业已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中缅两国进一步深化了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共建命运共同体,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区域的和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0,(4):59-60
《对话美国》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国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作者分别是美国人欧亚伦和中国人山奇。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话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媒体没讲过的美国”到“中美两国之异同”,再从“金融危机:需要中美共同面对”到“中美需要更多的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舆情的塑造与引导,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要为强烈的对抗和竞争政策扩大国内与国际的支持,更是"妖魔化"对手的基本招数。随着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华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的中国政策话语体系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朗普执政初期,2017年的两次"习特会"稳定了两国关系,建立四大高级别对话机制以加强双方高层的沟通与协商。然而,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签署备忘录,根据301条款对中国加征关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尽管两国在2020年1月15日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中美两国关系再度经历紧张关系急剧升级的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美经贸关系又成全球关注的热点,坊间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也多有期待.1月6日,正在美国"探路"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致词时披露,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44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保障就业作出了贡献.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眼下中美日益增多的共同利益的大局基础上,在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框架前提下,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4.
<正>巴基斯坦是中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重要邻国,在中国外交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巩固和深化中巴友谊对中国和平发展意义重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深入推进,中巴两国合作水平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但相对于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高水平合作,两国在传媒领域的合作还相对滞后,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在中国对巴传播问题上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中巴关系很铁无需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0,(1):92-92
<正>黄仁国在《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发表《当前中美教育交流研究的特点分析》一文,他指出:美中两国由于国情不同,对两国间教育交流的研究各有优劣,各有其侧重点,研究方法也有  相似文献   

16.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9):60-60
本期重点推介的是,由中国外文局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该项目开创了新型合作方式,成为中美合作出版史上的开拓之举。系列丛书凝聚了众多中外学者和中美编译出版人员的心力与智慧,是跨越世纪、跨越大洋的合作,是60年对外图书出版的辉煌成果之一。 《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大型合作出版项目始于1990年,迄今中英文版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出版发行了《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雕塑》、《中国书法艺术》,按计划全部项目将涵盖多文种画册、中国文学名著、中国哲学思想三个系列70种图书。系列丛书已经出版的部分著作,在两国均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从1997年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面世以来,多本图书已被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国会图书馆和耶鲁大学等,在美国政界、文化界、学术界备受关注与重视,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俄主流媒体秉承"世代友好"的《条约》精神,相互报道水平不断提高,两国社会舆论氛围日益健康。面向未来,中俄媒体应把握时代脉搏,做好时代的记录者、合作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将"世代友好"的理念厚植于两国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正式签署文件,共同筹资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随即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特别是在英国2015年3月宣布加入"亚投行"后,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亚投行更是成为英美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在"新型大国关系"外交语境下的标志性新闻事件,研究外媒如何围绕其进行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外交以及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能力。本文选取《今日美国》(4篇)、《华盛顿邮报》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后,中越关系随着两党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以及务实合作的日益推进而日渐回暖并呈现出新的态势。2015年以来,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越共"十二大"后新任国家主席陈大光和国家总理阮春福先后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出访越南,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越南,这次出访,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在越南国会发表题为《共同  相似文献   

20.
言论集纳     
<正>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5年6月24日在华盛顿出席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时表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人文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未来,人文交流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值得我们思考。我理解,至少有四点。一是让两国关系更有温度。常来常往,保持热度,才能增进了解与友谊,从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