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告状"行为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告状的动机主要有:向教师求助,维护利益;向教师求赏,表现自己;向教师揭短,满足自己;向教师试探,明辨是非。对学生"告状"行为的处理可以通过"当事人"、"总务组长"、班长、教师等多级处理的方法,同时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经常出现"告状"行为,教师有必要适时引导学生的告状行为。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告状动机,为教师提供关于"告状"行为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吴昌洁 《班主任》2012,(5):14-15
正"告状"行为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让教师终日被鸡毛蒜皮的琐事困扰,更会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呢?一、学生群体引导:培养包容之心案例:下课了,我来到教室,马上一大群孩子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汇报:"老师,刚才他推了我一下。""老师,她把我的铅  相似文献   

4.
学生爱“告状”怎么办●武凤霞姜慧雁“告状”是存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中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低年级班主任、辅导员平均每天都要处理十多起大大小小的告状事件,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的身心承受了过重的负担,出现这一现象的症结何在呢?探究其心理,主要...  相似文献   

5.
“告状行为”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低段。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类型有维护教师权威型、自我维护型、维护纪律型、道德维护型、试探型以及其他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有明确类型导向,集中发生在课外时间,学生大多既是“被告者”同时也是“报告者”,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减少。其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如社会性发展不足,儿童道德发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影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等,也有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其对策建议可以从教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李琳 《班主任》2006,(10):24-25
低年级小学生"告状"现象非常普遍.单纯地要求"不许告状"是不可取的.老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告状"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和实际观察分析,我认为小学生"告状"行为投射了以下几种心理:求助心理、妒忌心理、报复心理、表现心理.  相似文献   

7.
认字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阅读、写作以及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对识字认字的学习兴趣,增加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认字的效率。就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意义,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整合策略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小学低年级是一个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的阶段。预防和消除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除了要深入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之外,还应制定课堂规则和程序、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加强课堂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直接关系到其在未来进行初中、高中、大学乃至进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行为。在小学低年级开始针对语文习惯进行培养,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学习基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本文主要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听说习惯以及书写习惯四方面来分析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告状是指小学生向老师报告自己受到侵害和他人违反规则的事件,希望得到老师帮助和处理的行为.教师对小学生告状行为的处理影响教学及学生发展,也涉及教师的教学艺术.笔者通过观察和文献查阅对小学生告状的主要内容、心态类型和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教育与引导的建议,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在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学习状况、道德行为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倡导教师加强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寻找针对该类学生的家校共育策略,促进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的学生为啥喜欢告状林贻坤有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告状。有时下课教师到办公室还未坐下,身后已跟着几个前来告状的学生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而向成人求援。这种情况多见于刚入学而未受过比较正规的学前教育的学...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小学低段的学生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做出一些“不当行为”,甚至使这些行为变成顽固的“反复现象”。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正向目标,实行行为矫正;加强正向行为,适当宽容错误;构建言语体系,发挥期望效应,改善低年级学生的不良习惯。由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引导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较普遍的行为特点就是“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家长或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有时是跟自己无关的事,孩子看见了也跑来告状;有时还三五成群地一起去告状。那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往往弄得家长或老师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甚至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以后,各学段的学生有严格的书面作业时间限制,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回家不得留书面作业。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很重要。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书面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书面作业的速度与质量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错别字现象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做才能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效率与质量呢?一、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  相似文献   

17.
课堂违纪是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极为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其不仅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直面问题本身,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已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违纪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班级规模过大、教学环境不佳、小学课程的特点;主观原因则在于教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课程理念落后、教学设计不合理、教育威信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方法单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动,小学低年级语文词句训练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了,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文章学好语文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字词的训练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出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具体的词和句的训练探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成就动机的最初形成期,其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百分目标动机、教师评价动机和学习乐趣动机。小学低年级学生受教师权威影响作用大,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权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教师在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影响教师应对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实地观察和访谈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