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来,新华社上下劲吹融合发展之"风",海外分社闻"风"而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作为海外试验田,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多种尝试,收到了积极效果。2 014年9月15日新华社总编室在《值班简报》第176期援引新媒体中心统计数据称:9月1日至7日,欧洲总分社以"新华欧洲"账号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供稿186条,位居客户端媒体账号第一名。欧洲总分社自8月11日开始以"新华欧洲"账号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供稿以来,稿件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7·5”事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发生的最严重的暴力事件,新华社新疆分社和总社对外部密切合作,当晚在全球媒体中率先发出英文快讯,为中国媒体在近年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首次赢得了全球首发。  相似文献   

3.
言论集纳     
<正>中国新闻社驻泰国分社社长王国安在《传媒》2017年第1期(上)刊发的《创新国际传播机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初步形成大合唱格局,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以及有关地方报台、民营媒体都致力于向世界报道中国。其中,民营新兴媒体十分活跃,在国际舆论市场上已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1月是地方“两会”季,往年此时,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里的分社来稿零零总总,稿件数量不少,但编辑们仍感到适合对外报道的并不多。 作为今年提升国内分社对外报道水平的一项创新之举,新华社对外部领导派我前往西藏,与分社记者一起跑两会,共同挖掘鲜活的会议新闻。西藏分社领导给予大力支持,打通采访渠道。在十天时间里,我和分社记者在策划、采访、写作、编辑上试图充分满足外界对西藏的好奇和质疑,在提高地方两会对外报道的针对性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是中央对新华社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大立足点和重要抓手。作为地方派驻机构,新华社河南分社在中国新闻对外传播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做出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前,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德新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传媒在巴格达都有派驻记者。作为中国唯一常驻伊拉克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肩负着向国内和国际受众全面、及时和深入报道伊拉克各类重大新闻事件的责任。伊拉克也因此成为中西媒体综合实力较量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今年对于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而言,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一提:一件是1月17日,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大屏幕和CNN等媒体首次播出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一件则是5月19日,新华社北美总分社正式入驻时代广场旁的百老汇大街。这两件大事发生的地点都选在了时代广场(更准确的译法是《纽约时报》广场)。  相似文献   

8.
庞炳庵的新闻生涯,始终与新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密切交融在一起。他曾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的西班牙语翻译,历任新华社哈瓦那分社、墨西哥分社、巴西利亚分社记者和首席记者,  相似文献   

9.
正新增粉丝3106人,同期增长248%;互动量上升360%;视频浏览量增长956%;单日帖文覆盖率近万……这是北京周报社Facebook"脸谱"官方账号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报道期间交出的成绩单。各项数据在短短4日内暴涨的背后,是北京周报社特派杭州报道小组5位中外记者与北美分社克服时差通力合作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牵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主流外宣媒体如何通过主动借助新  相似文献   

10.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了国际水准!"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在其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报道的长篇新闻分析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文章称,新华社不断更新有关伤亡数字和救援队伍遇到的困难的消息,播发的报道源源不断,"达到了国际水准"。以下几个侧面可以管窥新华社的抗震救灾对外报道是如何达到国际水准的。  相似文献   

12.
欧洲媒体报道中国“媒体报道总说中国贫穷落后、吃不饱饭,这种认识在欧洲人心里根深蒂固”2001年9月,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英国联合金属贸易公司副总裁 Mike Living(中文名李明思)致信《北京青年报》,信中说:“我4月份在英国《每日  相似文献   

13.
粟子 《文化交流》2014,(6):20-22
1959年4月,新华社在古巴建立了哈瓦那分社。不久来了个年轻人,是拉美社派往哥伦比亚等国的记者,其间常往返于驻在国与古巴之间。当时的拉美社条件简陋,年轻人穷得叮当响,没个像样的住处,于是就借助新华社哈瓦那分社通讯员的身份,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哈瓦那分社的记者发现,获奖者竟是当年睡沙发的年轻人——加西亚·马尔克斯。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笔者从新华社对外部调到华盛顿分社担任经济记者,由国内从事对外报道的阵地来到了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等国际一流媒体同场竞技的国际新闻报道工作的第一线。在紧张而兴奋的工作中,笔者既体会到在华府这座全球“新闻富矿”中开采“新闻宝石”的忙碌和充实的节奏;也感受到,在这个微观层面上,如果努力以新华社“阵地前移”、打造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便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与收获。  相似文献   

15.
8月24日晚,一架E-190客机在接近黑龙江伊春机场时失事,42人不幸遇难,新华社驻黑龙江分社记者和总社值班编辑当晚通宵达旦,进行了滚动报道。次日的早编前会确定,在继续报道事件进展时,还要努力揭示事故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五年一次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传递了一系列重要信号,其中之一就是"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新华社已经率先行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新华社85岁生日的贺信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2017年,新华社召开了历史上首次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座谈会。2018年,新华社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内外并重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上取得突破。地方新闻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基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中国新闻今日已成为国际新闻的一部分。在"新时代"和"世界性"构成的新华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和消息总汇,它的职责就是快捷、准确、高效地将全球,特别是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最新动态和海外读者非常关心的热点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从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来讲,新华社应该是海外对中国感兴趣的所有消息的总汇。因此,新华社人每人脑子中都有一根弦,“一定要抢先在其他媒体将消息第一时间传输出去,做到先声夺人”、“在所有重大国际国内事件上,必须有新华社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3月,新华社以外籍记者海伦·本特利看两会的方式,制作了系列创意短视频,在议题设置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视频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反腐等海外关切的重大主题,中英文版在新华社新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全平台播发后,达到百万级点击量,反响正面热烈。笔者试以"海外传播""创意""短视频"三个关键词为线索,分享中国政经要闻国际传播的几点经验。一、找准痛点报道中国大政方针是国家媒体不容回避的"正剧",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来,新华社阿拉伯文专线抓住习主席出访中东、埃及总统塞西首次正式访华、中阿博览会等契机,采写了一批重点精品稿件,被阿拉伯媒体中影响力较大的埃及中东通讯社、《华夫托报》等全文转发。同时,新华社还分别与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约旦《宪章报》、沙特《利雅得报》等进行了专版合作,彰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效提升了中国媒体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打包推送"模式更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与阿拉伯报纸的几次专版合作,是为克服通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了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各大对外传播媒体纷纷设立与融媒体相关的研发或编辑部门。例如,新华社成立"融合发展中心"和"产品研究院",人民日报组建"中央厨房",中央电视台设立"融媒体编辑部",中国外文局成立"融媒体中心"。这些机构的设立不仅意味着传统对外传播机构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更对改进对外传播效果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与传统对外报道相比,融媒体对外传播具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