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每年中国的两会都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今年的两会,意义尤其重大。对中国的发展而言,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于国内外媒体来说,两会最大的特点是各类重要新闻信息密集发布。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国各种对内对外政策对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西方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3.
3月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两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此次会议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一、"两会时间"成为世界时间1.外媒记者参会人数增多。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5.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今年两会期问中国所有媒体关注的热点,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权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自1990年以来,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了11次反华议案。  相似文献   

6.
2015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举行。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政治经济的走向将会如何?这个问题不仅成为国内媒体关注度焦点,亦是海外媒体高度关注、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海内外媒体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媒体和“两会”代表中引起了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再次出击,就“新的对外传播形式下,如何向世界推介和树立自己的形象?本地区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等问题,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与对话……下面撷取一些观点,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10,(10):32-36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十二五”的奠基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处在市场经济第一线的企业家们,作为经济力量的一部分,不仅对自身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两会”都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大事。“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但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要与境外媒体竞争;既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也要与异质媒体竞争,这就对我们的“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两会”历来都是亿万人关注的焦点,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全国“两会”见证着中国的发展进程。2006年三月,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为首都北京增添了春的气息。有人说,今年的“两会”是中国人用智慧决策未来,用爱心规划家园,用责任拥抱世界。它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它给信息传递者——媒体,提供了一场“盛筵”。“两会”上,海内外数百家媒体、2000多名记者,齐聚北京,媒体之间的竞争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两会”的声音通过媒体传遍世界各地。记者的身影闪现在会场内外,构成了“两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结束了夜以继日的紧张采访,还带有一身的征尘,但谈起十多天的所见所闻,许多记者还沉浸在感奋中。我们向新华社对外部、《中国日报》、新华社上海分社、《今日中国》、中国网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上会记者们约稿,请他们谈谈是如何报道“两会”的,“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的形式和内容,他们是如何在媒体大战中挖掘独家新闻的,他们在“两会”中的感受以及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难忘经历。我们把这些一一汇集起来,便有了这一组关于“两会”体会的文章。也许他们记下的并非都是重大事件的全部,有些不过是点点荧光。但正是这点点荧光,汇集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灿烂星河。同时他们的经验中也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希望能给在外宣领域中的工作者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日益加大之际,如何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将成为近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经济民生问题将依旧成为今年“两会”的主导议题。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形势的判断以及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已经透露出我国政府今年将会着力的工作重点,境外媒体对此持续予以关注。对于中央的形势判断和政策措施,多数境外媒体表现出认同与肯定,但其中也有一些担忧和疑虑的声音。境外媒体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两会”本来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近二十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给予了超乎以往的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希望通过中国“两会”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变化发展。“两会”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年一度“两会”时,每到这个时候,普通民众会关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话题,中国媒体会捕捉、解读“两会”释放出的新信息以及反映社会变革的新气象,而外国媒体也会通过契机寻找新闻源,让他们本国的政府和民众了解中国政治生活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3月3日至13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境外媒体对此次“两会”将如何落实改革决定充满期待,并据此观察中国未来发展及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5.
张颂甲 《文化交流》2010,(11):62-65
今年3月14日.濒家宝总理在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深情讲述了著名的《富春山居图》这幅名画的故事。一百激起千层浪,两岸媒体一时聚焦,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位画家,一派山水、一幅名画,顿时成为烁古耀今的文化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历来被中外媒体当作是捕捉中国未来政策走向的信息富矿。2006年3月3 日至3月14日的“两会”,更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记者来报道,其中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新闻机构的400多名境外媒体记者,创下了“两会”报道史上记者人数最多的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专门的一个章节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温总理提到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并加重语气表示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时,几秒钟内会场连续响起两次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7.
同全国“两会”相比,国外媒体对中国地方“两会”的关注度一直相对较低,使其难以像全国“两会”那样引人瞩目。我们不妨以美国全国性报纸对各州议会新闻的报道作参照,结合国内外宣媒体的报道实践,通过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景 《对外大传播》2013,(12):44-46
2013年两会以后,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两会”的同时,也对“中国梦”进行了详尽阐释,从“中国梦”的人文内涵、实现途径、现实意义,到“中国梦”在经济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此来分析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预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判断中国的改革路径与面临的风险。比之欧美媒体,俄罗斯媒体对于“中国梦”的解读更趋客观和理性。尤其要着重指出的是,俄罗斯也有重新振兴国家的梦想,许多专家都认为,两国在实现各自发展梦想的同时有着合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笔者参加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以及此后一个月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后续报道,采写了多条中英文的对外报道稿件,得到了多家外国主流媒体的采用。由于“规划”的重心是经济发展,因此笔者所在的对外部经济新闻编辑室承担了主要对外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20.
建立古镇博物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次出席“两会”,都如沐春风。今年的“两会”尤其这样。今年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关于在重要古村镇抓紧建立小型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