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后勤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借助社会力量办好后勤是进一步深化学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为适应这一必然要求,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学校要把“努力探索学校后勤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之路”的新课题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时期,我国中初等学校的教育改革成就辉煌,“普九”逐步完成,民师退出历史舞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稳步推行。但是,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农村税费改革和“一费制”的深入开展,中初等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后勤工作遇到严峻挑战。中初等学校后勤服务模式单一、改革滞后、负担沉重、服务不到位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这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学校后勤工作改革指出的基本方向。从职能上区分,学校后勤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实质上是指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后勤管理则要根据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程度相应转换机制,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生活对后勤服务的需要,而不是削弱学校后勤管理,更不是使学校后勤管理消失。学校后勤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部分,应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加之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定性,决定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具…  相似文献   

4.
树立服务理念推进学校后勤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后勤工作具有服务与管理两种功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后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须积极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竞争、市场、服务、创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创新,以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冯洪 《农村教育》2005,(10):48-49
在进行了办学模式、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后,学校的后勤工作向何处去?如何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如何达到最优化?我认为,优质服务、三级管理、三相制衡、建设后勤文化、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学校后勤工作改革的有效途径。改革中,应牢记一点的是学校后勤工作姓“教”不姓“钱”。下面浅谈对学校后勤工作及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面对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实要求学校后勤工作做出相应回答。 一、“三服务两育人”是工作的法宝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学校后勤工作的主要标志取决于三服务两育人的落实程度。所谓“三服务”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条件及其管理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及其管理服务,为基本建设与财务管理服务。“两育人”就是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具体来说,服务育人是以优质服务和严格管理,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条件并创设育人环境。管理育人是后勤人员用自身的思想行为规范给受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学校的特殊属性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以“三服务”工作来实现育人的目的。概括地说,学校后勤工作就是学校正常运转,培养人才的“先行官”。而“三服务两育人”是先行官的“法宝”。 二、走出误区,转换机制 学校教育改革向深广发展,亟待学校后勤工作当好“先行官”,在认识上必须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服务是为了育人”,误认为学校后勤  相似文献   

7.
一是落实办学目标。莆田市城厢区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政府“十一五”总体规划。统筹招生政策,实施职高生源送培责任制,与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评挂钩。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在尽力挖掘学校自身潜力基础上,积极探索引进民营资金参与学校后勤社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学校后勤 “改而不放”学校后勤社会化、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学校不同于社会,为师生服务是学校后勤的根本宗旨,保证安全是学校后勤的基本要求。后勤推上社会后,学校对后勤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不能惟利是图。本着这一原则,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在实行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实行“改而不放”的策略。所谓“改”是指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租赁和承包责任制,使后勤与学校剥离,自负盈亏,自谋发展。所谓“不放”是指学校直接或间接控制管理权,保证后勤服务方向和运行安全。从2…  相似文献   

9.
汤先穆 《双语学习》2007,(7M):117-117,119
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学校后勤工作面临着转变观念,转换思路,大力提倡和践行“做人是根本,服务是关键,服务至上作为后勤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校长如何找准这团“乱麻”的“头”,理出“线”,绕成“团”?我的经验是:头脑清阻,思路清晰,抓好“点”、“线”、“面”、“体”。校长必须胸有全局,使“点”、“线”、“面”上的工作都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这个“体”。  相似文献   

1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后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学校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学校管理融入人文精神,实行“人本管理”,使学校的发展要求与个人发展,学校工作目标与全体师生员工人文素养的形成达到有机统一,有利于造就和谐的管理环境。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流高校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高校后勤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后勤各级管理者要善抓时机、善抢先机,积极破解制约学校后勤发展改革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敢于把后勤保障中的“软”思考变成“硬”任务,坚持“软硬一盘棋、软硬两手抓”,推进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国“三农”问题——江苏电大实践解读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解读了江苏电大服务“三农”的实践,并就现代远程教育如何为“三农”服务的问题从认识到实践,由问题到对策,进行了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为“三农”服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中之重”工作,也是电大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电大人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坚定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4.
研究学校后勤产业发展新思路。制定工作新举措和奋斗目标,符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示精神,这也是摆在学校后勤产业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最近我们对学校后勤产业工作调研的一些情况显示,大多数学校后勤校产业仍运行在一个比较低的标准和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天津市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我市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多元筹资,社会力量融资等社会化方式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由社会第三产业和从学校剥离出来的后勤企业共同承担学校后勤工作,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教育民营”现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民办学校的大量涌现,我国的“教育民营”现象逐渐显现,特别是近年来公办转制学校、民办二级学院、高校后勤社会化等多种改革模式的出现,“教育民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可以依法独立办学,与政府部门和公办学校联合办学,与境外人士、境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也可以选择少数公办学校进行“公办民助”或“国有民办”的转制试验;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参与学校生活后勤设施的建设,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当前,对于我国“教育民营”现象产生的基本背景、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将有助…  相似文献   

17.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学校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人对后勤工作有偏见,认为后勤工作就是动动手、跑跑腿、修修补补,是人人都能干的事务性工作,甚至还有人认为干后勤工作的人就是教学不行而转岗伺候人的人。那么,作为总务主任如何开展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学校的"管家",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搞好服务工作呢?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负担过重的问题,而“非教学”负担的日益加重极大地挤占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杂、工作强度大,其产生原因涉及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等多方面。因此,应从减少政府部门行政干预、实施政府购买学校后勤服务、树立系统思维、创新管理方式等多层面入手,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研需要教研系统在学校教学管理领域也能发挥指导作用。以减负提质、内生发展、守正创新为价值取向,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管理是“双新”“双减”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以浙江省教研室的“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计划”为例,阐释了在教研层面建立标准、设计项目、组建团队、推广典型是赋能学校管理改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双成 《湖南教育》2005,(19):23-23
“政绩工程”泛指有的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而搞的一些诸如广场、风光带一类的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项目。这类“工程”劳民伤财,很多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其实在教研工作中,我们也时常看到这类“政绩工程”。有的学校搞了很多的课题,一些课题还获得了省级、国家级的奖励,但你到学校一了解就会发现,这类课题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只是一些“专家”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