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反应,生成乙醚与乙烯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文章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1997年第5期刊载了谭和生老师的文章,阐述了实验室用一体积酒精与三体积硫酸混合加热制取乙烯的现象及解释,得出了“碳是制取乙烯的催化剂”的结论.笔者经反复实验及研究,认为碳在制取乙烯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不应以“催化剂”一词来描述.众所周知,由乙醇制备乙烯,实质上是乙醇的脱水过程.接反应条件不同,可以发生分子内脱水而生成乙烯,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而生成乙醚.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是消除反应.浓硫酸在此反应中起着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乙醇在硫酸存在下,发生醇的碳氧键断裂,并在o碳原子上消除一个氢原子生…  相似文献   

3.
将乙醇蒸汽通过400℃条件下的rAl2O3催化剂,使其1号碳上的羟基与2号碳上的氢原子脱去生成水,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乙烯,反应为:  相似文献   

4.
[原理] 饱和一元醇在脱水剂或催化剂存在时,于适当的温度下可以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相应的烯烃。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脱水生成乙烯,此法仅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没有工业价值,但乙醇蒸气通过高热的氧化铝层脱水成乙烯,仍为工业上获取乙烯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1反应原理   将乙醇蒸汽通过400℃条件下的γ-Al2O3催化剂,使其1号碳上的羟基与2号碳上的氢原子脱去生成水,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乙烯,反应为:   ……  相似文献   

6.
中学和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材中,都讲到乙醇在酸存在下受热发生脱水的性质,即既可分子内脱水生成烯,亦可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具体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有不同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97年第1期上刊载了《对高二化学必修课本中的一处探讨》一文,作者认为:乙烯通入溴水时生成1.2一二溴乙烷是次要反应,生成澳乙醇是主要反应.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就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是说没有条件.实验证明:把干燥的乙烯通入澳的无水四氯化碳溶液,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的,但当加入一点水时,就立即反应使溴水的颜色褪去.这说明溴与乙烯的加成是受极性物质如水的影响的.实际上就是澳分子和乙烯双键受极性物质的诱导,首先各自发生了极化:当两个被极化的分子相互接近时,又各自使对方的极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之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非石油路线生产乙烯又成为研究热点。因此,用生物乙醇催化脱水制乙烯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同时,乙烯的制备又是有机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制备乙烯最常用的方法有乙醇分子间脱水和溴乙烷脱溴化氢。但卤代烷的蒸气有毒,而乙醇价廉易得,所以,实验室通常用95%乙醇、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和少量干净的河沙,迅速加热升温至160℃-170℃制取乙烯。该法制取乙烯,优点是:原料便宜易得、装置简单,一般实验室皆可完成;缺点是:1.副反应多、产率低、气体纯度低。2.反应温度较高,对温度控制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浓硫酸催化乙醇脱水反应制备乙烯的实验存在副反应多、耗时长等问题,对其反应机理进行分析.通过浓硫酸和分子筛催化乙醇脱水反应两种机理的比较,得出后者制备乙烯可获得较佳的效果.试验以廉价、易得的活性白土-石棉代替分子筛作催化剂催化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结果表明,方法可行、操作方便、反应速率快、绿色环保、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乙烯的转化率达93%.  相似文献   

10.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里的一类重要反应,其中乙酸和乙醇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则是这类反应的典型代表.按现行教材上进行乙酸乙酯制取的演示实验,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是浓硫酸用量过大.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一般用量在反应物的10%左右,过多的浓硫酸不仅对酯化反应的速度增加不大,反而易产生一些副反应;其二,反应的温度不易控制.酯化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超过120℃以上时,则易发生乙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温度太低酯化反应的速度太慢,满足不了演示实验的要求.鉴于现行教材上乙酸乙酯制取的演示…  相似文献   

11.
方法一:氧化铝(催化剂用)催化乙醇分解法发表者:筑波大学附中妻木贵雄前言: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反应,通常采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浓硫酸法”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醇为什么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分子内脱水,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分子间脱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脱水反应的常见类型 1.醇分子内脱水 规律:醇分子内 C -O 键及羟基所连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的 C -H 键断裂,脱去水分子形成不饱和键,属于消去反应。 当 -O H 不在链端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实验证明,脱水时以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羟基脱去水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为主。注意:(C H )C C H O H 不发生消去反应。 3 3 2 2.醇分子间脱水 规律:一个醇分子内 C -O 键断裂,另一醇分子内 O -H 键断裂脱水生成醚,属于取代反应。参加反应的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一元醇也可以是多元醇。 R -O H H -O -…  相似文献   

14.
1.乙醇与丙酮。错误方法之一是用单质钠,以为乙醇酵分子里羟基中的氧原子可被钠取代产生氢气,而丙酮分子中因无羟基则不能发生取代反应故无氢气放出。实验证明丙酮也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2CH_3COCH_3 2Na—→2 [CH_3COCH_2]~-Na H_2↑.错误方法之二是仿照乙醇与浓硫酸在170℃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以丙酮代替乙醇来做实验,以为不会产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气态物质,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但经实验证明,丙酮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态物质能很快地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因为二分子丙酮脱去一个分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探究问题 实验室制乙烯常采用乙醇和浓硫酸于170℃时的脱水反应。该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炭化比较严重,给实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由于大量乙醇被炭化使乙烯的产气量减少;②伴随乙醇炭化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不仅污染教学环境,对乙烯的性质实验也有明显干扰;③伴随乙醇炭化还能发生一些更复杂的副反应,有资料称该实验还可能生成H2,CH4,  相似文献   

16.
工业上制乙烯是由石油高温裂解而制得,在实验室中通常用乙醇被浓硫酸脱水而制得。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教材中乙烯制备的方法制取乙烯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在加热时,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的温度很难上升到170℃,无法成功制备出足量的乙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失败,无法制出足量的乙烯呢?笔者进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不同的温度下,水的密度不一样,4℃时水的密度最大,结冰时密度最小,其它许多物质就不存在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水是一种极性化合物,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它在不同的温度下,水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大致有三种情况,如图1。①当温度高于4℃时,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排列主要是第一种情况(如图1-a),这种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所以密度较小。②当温度等于4℃时,水分子运动速度减小,水分子之间的排列主要是第二种情况(如图1-b),这种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小,所以4℃时,水…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中验证乙烯性质时,一般用浓硫酸作脱水剂,采用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办法制取乙烯,验证其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及其可燃性。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炭化严重;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慢;高锰酸钾褪色后有棕黑色沉淀;乙烯燃烧时,火焰颜色接近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乙醇发生严重的炭化反应,同时实验装置和试液选择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对乙烯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制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醇炭化产…  相似文献   

19.
硫酸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甘肃省纺织工业学校邢桂芳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用到硫酸的反应。例如,烯烃间接水合制醇的反应,醇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和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醇和羧酸反应生成酯、芳香烃的硝化、磺化反应,酯、二糖、多糖、肽类、蛋白质、酰胺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个人学习经历,教材中实验室制乙烯的方法都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到170℃,使乙醇发生脱水反应。2006年6月发行的苏教版新教材《有机化学基础》,把实验室制乙烯的方法改为用石棉绒作催化剂,加热,使乙醇发生脱水反应,这种方法的创新性激发了我,进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性实验。苏教版新教材第69面蓝框内有如下一段叙述:下列活动能帮助我们认识乙醇的脱水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