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风是克拉玛依的一种重大的气象灾害,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大,同时,大风更是油田生产建设中最大的灾害性天气。该论文利用2005年-2012年克拉玛依大风资料统计得出克拉玛依各油田大风特征,并据此提出大风对油田的重大影响以及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油田红山嘴地区稠油油藏于1990年开发建设,建有配套的原油处理系统及原油外输系统,因油田滚动开发,原油产量不断变化,多次对红浅稠油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外输系统于2010年进行外输泵扩能改造。近年随着红003井区的不断开发,外输原油物性变化较大,红山嘴地区稠油外输管道压力日益增加。通过对红山嘴地区稠油外输管道运行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运行建议,确保红山嘴地区稠油开发后路顺畅。  相似文献   

3.
李莉  孙波 《内江科技》2015,(2):130-131,121
红山嘴油田红60井区克上组油藏储层致密,孔喉半径小,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属于被多断裂复杂化的特低渗透储层,作为难动用、中低产的Ⅲ类储量。自1992年4月投产之后很快就体现出稳产期短,含水上升快等低渗透复杂断块的开发特点。该油田在十几年的开采过程中,通过进行温和注水,合理控制注采比,对地层进行压裂改造等措施控制了含水上升势头,保证了油井的稳产,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调整措施,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9,(12):15-16
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组,此类油藏注水效果差,直井单井产量低,开采成本较高。为了在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探索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因此以五东克下组油藏及八区2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运用地质建模技术,精确预测砂体展布,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强现场实施跟踪,形成薄储层水平井随钻跟踪轨迹调整技术,保证油层钻遇率,使得水平井开发取得显著效果,保障后期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本文通过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等的动态静态分析,揭示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由此总结了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水淹特征,进而确定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本文通过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等的动态静态分析,揭示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由此总结了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水淹特征,进而确定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许红 《科学中国人》2004,(10):58-59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与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是未来中国能源的希望,一个位于中国最西部,已经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吐哈油田和塔里木新油田;另一个位于中国最东部,已经发现了渤海油田.东海油田.珠江口外油田.琼东南海域气田.海南岛西部气田以及北部湾油田.尤其在南沙海域有年产5000万吨石油当量的巨大油气田群.那里早已是闻名于全球的石油能源库。这就是中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东西两极——美丽富饶、阡陌纵横、西气东输的新疆与波涛浪涌、神秘莫测、聚宝盆般的海洋.它们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石睿 《科技风》2013,(23):19-20,26
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对原油外泄及开采过程中油田废水的处置不当,致使地下水遭受污染。通过结合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地下水的污染源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原油外泄及油田污水直接及间接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水直接影响区内黄土潜水与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水质,石油开采造成白垩系洛河组水质恶化。同时石油开采工艺、石油与含水层的空间位置、水文地质条件等也可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然  刘良宇  杨浩珑 《内江科技》2011,32(7):129+180-129,180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措施挖潜难度越来大。根据近几年措施挖潜和方案调整过程中剩余油分析的经验,通过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采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的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油藏特点应用弱水厚度法、动态监测资料辅助分析法、水淹图辅助分析法、注水主流分析法等动态分析手段,在综合含水很高的情况下,对本区进行了剩余油分布的综合研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工艺配套综合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科技通报》2012,28(2):89-91
目前,我国大多数注水开发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堵水调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通过物模试验,开展水膨体类调剖剂对孔隙的封堵能力、封堵强度等研究,探索水膨体类调剖剂在地层中的封堵机理,对高含水油田合理应用水膨体类调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顺华 《今日科苑》2010,(10):23-23,24
本文通过对克拉玛依目前建筑保温节能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克拉玛依地区夏热冬寒的特点主要就外墙、外窗及屋顶隔热保温节能设计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年产油已在1.4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地区辽阔,油区分布广。油田主要有大庆、胜利、辽河、克拉玛依及中原等。所产原油的共同特点是密度较大,含蜡高,轻馏分含量较少,含硫少。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重油深度加工的二次加工极为重要,同时可以提取性能较好的润滑油、基础油及精制石蜡。  相似文献   

13.
优选流动分层指标法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Ⅱ油组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A和B类主要发育于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的心滩和河道滞留沉积物性好;C类主要发育于具有小型交错层理的心滩物性中等;D类主要发育于心滩沉积顶部的细粒沉积物中物性差;E类主要发育于漫滩沉积中物性最差。流动单元的划分加深了对储层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吕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128-129
选择5类要素、25个指标构建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调查法和多元线性综合判别函数方法对中国石化各油田研究院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五个油田研究院划分为三类研究院,并运用一个九区矩阵对三类研究院进行核心竞争力定位。最后指出了各油田研究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丛姣  陈生泽 《内江科技》2005,(1):26-26,37
本文以张天渠油田为例,提出低渗透油田7类10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可供低渗透油田开发动态分析时参考,为国内外开发同类性质的油田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吴让彬  韩甲胜  梁涛  吉林 《内江科技》2015,(1):88-89,92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为非均质严重的洪积相砾岩油藏,1974年全面投入开发,经过30多年的开发,油藏水驱效果差,采油速度低(0.14%),采出程度低(29%)。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通过开展精细描述,重新计算油藏资源量,通过水淹层评价等多种技术优化数模模型,精细量化剩余油,系统认识油藏潜力,整体实施二次开发加密调整,重建井网结构,共实施加密调整井412口。实施加密调整后,油藏采油速度由0.14%升至0.72%,采收率由31.6%提高到44.4%,二次开发效果显著,为类似砾岩油藏二次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浅海油田平台类型按置位、结构及运行性分为了两类,针对每一类平台的具体形式、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了适应性分析,为今后浅海油田的开发生产平台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隔层是指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流体运动具有隔挡作用的不渗透岩层,隔层的存在构成了划分砂层组的依据。夹层一般为薄的泥岩或泥质、泥灰质粉砂岩厦少量灰质砂砾岩。本文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各类隔夹层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分岩类建立典型剖面.确定未取心井隔夹层的分布及特点,对该油田完善部署井网、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刚强  李世宏 《科技风》2023,(26):135-137
“地下地质制图”是石油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原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简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不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借助校企共建平台,与油田企业合作开展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掌握实践技能为目标、以行业标准化成果为评分依据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标准三个方面改革了原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曹增辉  王会东  张竹林 《内江科技》2010,31(11):118-118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层间干扰加剧,含水率急剧上升。为了减小层间矛盾,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把中、低渗透层的剩余储量充分利用起来,提高经济效益,需要进行层系细分技术的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油田所要求划分层的数目对油层进行层次划分。本文主要论述了开发层系细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此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油田的开发效果将更加显著,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