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构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活动为例,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伴随大学生志愿服务高速发展,政府发布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影响深远。本文立足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探讨大学将志愿服务纳入必修学分体系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静 《科学中国人》2015,(9):168-169
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志愿意识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其影响也日益增大。同时,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为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应当建立一种有效的保障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为大学生高质量开展志愿服务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呈现追求简化、可预测、可控制及可计算的“麦当劳化”特征,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志愿组织缺乏专业培训、志愿模式固化。可以通过促进志愿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的评估体系、采用创新和与时俱新的志愿服务模式,来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杨涵潇 《科技风》2023,(26):166-168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与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志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完成志愿服务,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想要全面发挥“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加高效的开展,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怎样才能高质量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呢?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依靠社会各界努力完成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团队来,想要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切身权利,需要从激励机制、法律法规、资金、经费等方面构建志愿服务的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在汶川地震中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文献资料和定性访谈,从多重因素分析大学生灾后志愿服务失败的原因。调查验证了服务质量不高的先验假设,这种服务失败就像隐藏在大众视野中的一个"服务洞",它确实深埋在地下而我们无从发现。而我们需要重构应急服务的秩序基础,由紊乱、无序的服务模式向正常、理性的服务模式回归,能够从容应对这种大型的风险,同时应该给予志愿服务一个"可持续的"制度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应是由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起源于西方,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核心精神体现三个特点,即"志愿性、利他性和无偿性"。在我国,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逐步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其主要动力和最活跃的群体。民族地区的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活动越来越活跃和积极,但受各种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完善对策,是大学生在新时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范珊珊 《科教文汇》2013,(16):195-195,197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持续性不佳、服务技能层次不高、缺少经费支持和法律保障等问题。为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及活动常态化机制、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和法律保障体系,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一方面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自我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和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提升。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变化,我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明确和规范起来。志愿精神当中所提倡的是对祖国新接班人的憧憬和期许,其中八个字"奉献、有爱、互助、进步"则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新的要求,即要求大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事业,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紧紧相连,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和素质培养,把自己的成长轨迹同民族幸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持续性不佳、服务技能层次不高、缺少经费支持和法律保障等问题。为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及活动常态化机制、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和法律保障体系,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创新载体和有效途径,对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将充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大学生将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使自己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激励、保障、评价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为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社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从政策、观念、制度、机制等方面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志愿服务群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占有相当比例,相比较而言,他们具有广泛性、先进性、组织性等特点,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的特殊性。本文就立法角度看在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和推进立法研究中,如何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施理文 《科技风》2013,(14):209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一项旨在帮助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行动,为了综合判断当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关注程度,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探寻大家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哪一方面的关注度更高些,从而更好地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志愿者组织及学校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蔡晨笑 《科教文汇》2021,(11):43-44
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实践育人的功能,辅导员处在思政工作的第一线,基于辅导员视角探究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成效意义重大。辅导员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应该扮演好活动组织者、教育示范者、思想引领者的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在发挥角色职能时存在“没参与、效果弱、不总结”的问题。为此,一方面,辅导员所在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升其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通过信息化管理,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各类考核、表彰奖励中突出对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要求,对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并总结出优秀科研成果的辅导员进行奖励。另一方面,辅导员要通过勤学多练、以身作则、多措并举,发挥好自身角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服务社会,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锻炼平台。本文试从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特征、育人功能、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探索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21,(1):114-115
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明确文化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困境因素,探索建立高校文化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选取25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出发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始动机,同时结合大学生完成志愿服务期望所获得的奖励类型与实际所获奖励类型的对比、外部负面因素综合分析高校志愿组织当下激励措施的效果,指出当下高校志愿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的不足之处。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任琪 《科教文汇》2011,(31):184-184,198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其中存在的开展机制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