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王锋 《大理文化》2001,(2):58-61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除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外,在昆明、保山、丽江、楚雄等地州市以及贵州、湖南等省,也居住着少量的白族人口.在昆明,白族主要聚居在西山区.现将昆明西山区白族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为充分展示云南省大理州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展现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大理,让外界深入了解大理的历史和白族文化,由国家民委主办,云南省民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承办的"民族自治州成就展"之"幸福大理、魅力白州"为主题的大理白族文化周,4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相似文献   

3.
李明璋(公元1936年一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海东名庄人,白族,是建国后自学成才的白族民间艺人,是广大白族人民公认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家,经过不断发掘和创新,他对白族大本曲唱腔、曲调研究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意.生前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反映新生活,为白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本曲唱段和本子,他常年深入广大白族农村演唱,汲取了大本曲南腔、北腔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对白族大本曲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誉为大本曲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4.
白族是云南省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有一百多万人口,大多数聚居在大理地区.远在三千多年前,大理地区的古老居民,就已磨制石器,过着渔猎生活.大理地区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在祖国西南边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郭晓梅(白族)云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大理州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现任大理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王毅(回族)大理州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中共大理学院党委书记、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杨红斌(白族)大理州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理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立五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一,就是在2006年11月23日于大理古城举行的"白族大本子曲、吹吹腔激情演唱会",190个演员表演的50个白族曲艺节目分为两大块:一是32个传统名曲名段;二是近20年来在全国获奖的18个新曲目.演员深情投入,观众会心叫好.……  相似文献   

7.
杨堃 《大理文化》2009,(4):52-56
一、白族的来源问题   谈到云南白族的来源问题,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说,白族乃是一种外来的民族,而不是云南省的土著.至于说,究竟来自何方,属于哪一支系呢,大别言之,共有四说:(一)傣族说.不仅帝国主义分子拉古柏、杜德等人这样主张,就是我国学人,如丁文江、马长寿、林惠祥等,也是赞成此说的.但已经有人批判过,不必多谈.(二)印度阿育王之后说.自从《南诏野史》载有白子国之后,直到现在,就是在白族当中,也还有人相信此说的.……  相似文献   

8.
正大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民族民间歌舞的海洋。盛行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白族大本曲就是一种用汉文记录白族语言的原生态民间唱本。听说今年63岁的段凤清是一个大半辈子都沉迷于白族大本曲传承的宾川县民族民间音乐艺人,于是,在201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如约来到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浪村委会的杂石棚村,采访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民间音乐艺人段凤清。  相似文献   

9.
花和村游记     
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大理宾川,要说起白族村庄,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萂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汉王朝在云南大理地区设置郡县,萂村即是益州郡叶榆县的一个村落,正式纳入汉武大帝的版图."萂"字是一个专用地方名,念"窝"音,南诏后大天兴国皇帝赵善政和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都出生于此,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与其说这里是千年古村,不如说这里是一处被时光遗忘,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角落. 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大理宾川,要说起白族村庄,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萂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汉王朝在云南大理地区设置郡县,萂村即是益州郡叶榆县的一个村落,正式纳入汉武大帝的版图."萂"字是一个专用地方名,念"窝"音,南诏后大天兴国皇帝赵善政和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都出生于此,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与其说这里是千年古村,不如说这里是一处被时光遗忘,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角落.  相似文献   

10.
白文文献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总人口有16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白族文化在继承固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了大量的中原文化也吸收了印度等国的古代文化,形  相似文献   

11.
杨作霖1943年生,大理白族著名画家。196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首届大学美术预科班。198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  相似文献   

12.
马登,位于云南省剑川县西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的小乡镇。镇辖区居民除了一个汉族村、一傈僳族村和部分散居山内的彝族。都为白族。马登白族有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除了认真隆重地过中国传统的各个农历节日。对坐月子、婚嫁和丧葬习俗也尤为讲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白族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人口有160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思是“白人“、“白家“.显而易见,白族在未形成以前,先民就与“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无论男女均喜欢穿白色上衣.&;lt;三朝北盟会盟&;gt;卷三记载:“(白蛮)其衣服,则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由于长期心理积淀的影响,如今白族服饰中,白色仍是主流色彩,剑川、洱源、鹤庆一带的妇女还喜欢背披白羊皮,姑娘出嫁时,父母赠送一张纯白羊皮,作必备嫁妆.纯白的羊皮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纯洁美好的爱情,如羊毛不纯,就会被视为不吉利.……  相似文献   

14.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它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含意.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物质的服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相关链接:李映龙,1962年生,云南省洱源县人。白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协委员、中国兰花协会常务理事、大理州兰花协会副会长、洱源县兰花协会副理事长,高级农艺师。  相似文献   

16.
杨静垚 《寻根》2024,(1):26-32
<正>火把节的传说上末村位于云南省大理镇南部,白族占全村人口的90%,村内至今仍有本主节、火把节、观音会等白族特色节日习俗。该村火把节的来源有三种传说。(一)皮逻阁火烧松明楼《滇志》卷十五《人物志·列女》及《昆明县志》卷二《风土》等记载:  相似文献   

17.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是一个集田园风光、白族风情、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生态村.新华村有着悠久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历史,民间艺人以其制作精美的金银铜器和高超的手工艺技术扬名茶马古道,现今其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已形成小家庭作坊、手工制作、个体经营的规模.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全村1185户5394人,经济总收入4333万元;手工艺品加工从业人员32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9%;民族手工艺品加工销售收入3153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73%.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  相似文献   

19.
诺邓记     
张长 《大理文化》2003,(3):13-14
何物"诺邓"?没人听说过. 这是个地名,是一个白族山村的名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郊6公里处.除云龙人之外,大理州的人知道这地方的人也不多,更别说内地了. 但我敢肯定,它迟早要出名. 根据有二:一是它的古老.二是未受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云南丽江,名扬世界,当初也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20.
一 古往今来,各民族都有大量的咏唱爱情的情歌.在白族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束特别耀眼的诱人花儿,那就是白族情歌.在传统的白族情歌中,主张自由婚恋,反对买卖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爱情忠贞不二,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反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主张男耕女织,诚实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等等,是反复咏唱的主要内容.白族情歌是白族民歌海洋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