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苦难的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2.
苗承秀 《甘肃教育》2014,(17):24-24
正所谓"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说的就是教师唯有用自己高尚的灵魂才能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是爱与被爱的回应。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要有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在现实的教育中,有的教师将成绩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  相似文献   

3.
师德的现代意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师德意蕴体系中,"爱"是教师心意所在,"献"是教师灵魂所系,"爱"与"献"为师德莫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是师德丰富的精神意蕴,而"行"才是师德的现实塞石所在,是师德最终的走向和归宿.这是师德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关注的一节好课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是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效果,是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完美,是在"爱"与"活"、"美"中使学生心智灵慧。一、"爱"在课堂中流动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巅峰之作《唐璜》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分析长诗中主人公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道路上此起彼伏的经历:在残酷的现实下,真正灵与肉相结合的爱情和自由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只以肉欲为基础的爱情是心灵自由的枷锁,只有高于肉体的灵魂之爱才是和自由同在的方法。以此来窥见作者拜伦的另类爱情观:自由高于爱情,灵之爱高于肉之爱。只有心灵之爱有了归宿,灵魂和肉体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6.
爱,是育人的根本力量。对小学班主任来说,师爱是灵魂,师爱是艺术。施爱的同时,要会爱,要将爱转化成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爱是微笑,爱是沟通,爱是宽容。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短篇小说《媚金、豹子与那羊》描写的是一出湘西少数民族男女豹子和媚金的爱情悲剧。作者通过不循常规的爱情叙事表达了自身对美、善的赞美,展现出湘西少数民族男女独特的爱情姿态,并通过表达穿插于爱情叙事的现实叙述对情节、叙事的延宕达到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喻。细读全文,爱情悲剧抒写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沈从文非比寻常的悲剧美学追求和宿命意识。作者在小说中一再重述"过去"的美好,达到了对现实自我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直把“爱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生奉行的格言,而斐斯泰洛齐也曾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也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那么爱学生,怎么爱,这成了当今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对理想状态的憧憬和呼唤,一方面是操作方式的捉襟见肘,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纠结中,教师之爱如何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艰难之旅?  相似文献   

9.
教师不仅要以"才"取胜,启迪智慧,而且更要以"德"取"信",规范行为,以"爱"取"心",净化情感。爱,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悲惨世界》是一部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史诗。真正的史诗不仅有时代,更有人的灵魂。灵魂的波澜壮阔,不逊色于最激烈时代。这是一部描摹外部世界、批判使人犯罪的社会的现实作品。2012年的电影《悲惨世界》改编自原著,以音乐剧的形式重新表达了人世间的善与恶。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中的人物表演,来和原著里的角色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原著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悲惨世界》是一部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史诗。真正的史诗不仅有时代,更有人的灵魂。灵魂的波澜壮阔,不逊色于最激烈时代。这是一部描摹外部世界、批判使人犯罪的社会的现实作品。2012年的电影《悲惨世界》改编自原著,以音乐剧的形式重新表达了人世间的善与恶。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中的人物表演,来和原著里的角色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原著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学生的爱被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有意识和理性的,是纯洁而全面的,是普遍而持久的,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和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教师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他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像他的父母一样爱他的学生,那就比一个读过很多书却不爱他的事业或他的学生的老师更好。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蔡明山 《武陵学刊》2022,47(1):123-130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情怀"可以弥补政策上的不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特别关注教师"乡村情怀"的培植,使乡村教师因"情怀"而扎根,因"情怀"而生理想.乡村教师的乡村情怀包括爱乡村生活、爱乡村环境、爱乡村教育和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其培植可以从道德升华与价值塑造、社会教育与政策保障、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环境提质与文化熏陶等方面着手;其培植效果则可以从是否有志愿下得去、留得住、扎下根、有更长远的思想认识、以及现实状态等多个维度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曾在《对神学员毕业班的演讲》中说道:"我寻找新教师,他将紧紧追随那些闪光的法规,他将看到它们的全貌,看见它们完整的美姿,看到这世界是灵魂之镜,看到地球引力规律与心灵纯净合而为一。他将宣示:义务,亦即职责,就是科学,就是美和快乐。"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所谓的"严师出高徒"也必然是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爱从哪里来?爱是从心而来。只要时刻将学生装在心里,并付出行动,他们一定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15.
王力 《辽宁教育》2008,(1):43-44
爱.是育人的根本力量。对小学班主任来说,师爱是灵魂,师爱是艺术。施爱的同时,要会爱,要将爱转化咸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爱是微笑。爱是沟通。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6.
<正>班主任的人格素养、道德修养、行事方式、工作能力等决定了班级的文化品位、发展态势。在具体管理行为中,要倾注爱与热情,调动智慧,既允许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又要"培本正元",实现思想的"哺育"和精神的"生成",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我们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爱,孩子才有蓬勃的朝气、闪光的智慧。我们要如无声的春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对待每个学生都一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将道德修养的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小学生作为扛起社会主义大旗,肩负振兴中华大任的新生代,因此德育教学对祖国的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孩子们的人格的伟大使命。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理解、尊重学生和爱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应严抓纪律,活泼班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习惯教育,并将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领导人在一次视察工作时讲了十二字要求: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格。其中"有灵魂"一词放在12字之首,这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提到了"灵魂"这个词。灵魂是指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正义、情感等,这使我想到了语文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的第三个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自然之美,民俗风情,科学精神,父母之爱,爱国之情,在教材中充分利用,细细品读,将会唤醒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相似文献   

19.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危机的揭露、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的出路的思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的主旋律就是道德危机以及灵魂与人性的堕落与救赎。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抛弃人性接受现实后杀了人也迷失了自我。最终在苦难的象征索尼娅的爱的感召下皈依宗教,拉斯柯尔尼科夫走上了一条用苦难来净化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爱生节"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爱生理念的时代要求和育人现实需要阐述了爱生理念的内涵,介绍了"爱生节"的组织、实施与内容,探索了高校将爱生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