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六十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简略回顾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60年的历程,着重介绍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进入科学保护时期后,敦煌石窟科学保护的基本内容、主要科研成就、及科研成果在实际保护中的运用和效果.特别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积极与国内外合作保护敦煌石窟文物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1940年代王子云率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进行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0年代王子云率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进行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3年3月27日,由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工作人员到达莫高窟,在中寺院内挂牌工作.由此开始,常书鸿带领同仁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始了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壁画临摹等研究工作.为了有效地保护、管理石窟文物和窟区安全,他先后主持制定了《敦煌千佛洞安西万佛峡保管办法》《拓印千佛洞碑碣管理办法》《千佛洞游览规约》《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洞窟参观须知》等多项保护、管理规约,并获得教育部等部门的批准.这些规定不仅成为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保护、管理、研究工作的行为规范,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石窟遗址管理和文物保护法规开创了先例.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物的保护和临摹段文杰敦煌石窟文物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为我院颁发了世界文化遗产证书。敦煌文物收归国家保护,始于1943年,那时,虽然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但因人少又无经费,只尽了一些看守洞窟的责任,防止了外国...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国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所长滨田隆为团长的日本文化厅访问敦煌代表团于1990年4月12日至16日访问了敦煌研究院。经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批准,自1988年3月起,敦煌研究院与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开展了小规模的敦煌石窟合作保护研究工作。最近,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指示,可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与日方正式签订合作研究保护敦煌石窟的协议。为此,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率团于1990年2月28日至3月13日访问了日本,就签订协议事宜,与日方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谈判。这次滨田隆团长等访问敦煌,旨在进一步协商有关协议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守望敦煌     
文章回顾了敦煌研究院建院70多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讨论了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保护、敦煌学研究、敦煌石窟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表示,敦煌研究院将继续扩大国内、国际合作的力度,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保护这份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敦煌的久远长存--敦煌石窟保护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了敦煌研究院建院60年以来,敦煌石窟保护的探索历程,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在石窟保护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探讨了敦煌石窟利用和保护的新思路,并对未来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60年来有关敦煌石窟保护的文献资料人手,在评价现有敦煌石窟保护文献资料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敦煌石窟保护文献资料新的分类原则.本文还就敦煌石窟保护文献资料库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敦煌学研究的里程碑──《敦煌学大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22日,将是敦煌藏经洞内数万件珍贵文献、文物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日,伴随对这些文献。文物研究而兴起的敦煌学也跨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以季羡林先生为主编,以中国敦煌学界的“现役主力”为主要作者,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上海辞书出版社三方合作,历时13年的《敦煌学大辞典》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图文并茂的《敦煌学大辞典》选收敦煌石窟考古艺术、敦煌文献文物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等方面六十余个门类的词条,共6925条(含“参见条”);精选石窟外景、石窟内景、雕塑、壁画、绢画、纸画、写本、印本等彩…  相似文献   

11.
岩土质文物的破坏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展多场耦合下的岩土质文物病害机理研究对于遗址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场耦合条件下的环境模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测试领域,具有时间可控性、条件重复性和数据精确性等突出优点。本研究基于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首次研发了基于多场耦合下的石窟围岩风化机理模拟试验系统装置,通过对岩土质文物模拟环境和测试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多场耦合实验室的布局、功能、技术性能指标,将为敦煌石窟围岩风化和壁画盐害机理研究乃至全国岩土质文物保护研究提供高技术环境仿真试验平台,提升岩土质文物风化机理和保护材料性能评价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推动高台魏晋墓和河西历史文化研究,由高台县委、县政府,甘肃省敦煌学会,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河西学院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省历史学会、兰州商学院敦煌文化研究所协办,于2010年8月13至15日在甘肃省高台县召开"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敦煌在甘肃,这是甘肃人民的骄傲。党中央这么重视敦煌文物的保护,特别是瑞环同志刚才的讲话,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鼓舞。最近我们也在学习贯彻西安会议精神。瑞环同志西安会议结束之后,马上就到敦煌视察。刚才张局长讲话也是贯彻瑞环同志的指示,表态这么干脆,看来我们敦煌大有希望,敦煌文物保护工作大有希望。保护敦煌石窟不单  相似文献   

14.
孙儒僩 《家教指南》2006,(6):203-218
上世纪40至60年代是敦煌石窟保护工作从无到有的初创时期,这期间在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下,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对古代壁画、塑像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完成了大型石窟的保护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由民生银行发起,联合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走进敦煌"展览于9月2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敦煌艺术品展示,第二部分为莫高窟保护史展览,向世人展示敦煌石窟艺术和莫高窟保护历程。此次展出的近百张老照片,全面展示几代敦煌人历经数十年,保护敦煌石窟艺术的艰苦历程,通过精美的艺术品,多方面地展现敦煌艺术的绚  相似文献   

16.
敦煌密教遗迹的系统研究敦煌石窟保存有大量的佛教密教形象,对这些密教遗存过去很少有人研究,几乎是敦煌石窟考古的空白。最近宿白在《文物》1989年9—10期发表了《敦煌莫高窟密教遗迹札记》,系统介绍了盛唐至元代敦煌石窟的密教形象,并与龙门石窟、四川石窟及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处密教遗迹作了深入地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佛教密教盛行于唐代,北宋一度重振,且下及元代藏传密教的传播。密教传承特重身授、经  相似文献   

17.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其他文物资料、文献资料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期揭示蒙元时期汉族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及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工作日益成为文物本体保护和文化弘扬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体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体感技术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展示敦煌石窟,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结合Kinect与Leap Motion两种体感设备,介绍了体感技术在敦煌数字化展示的几类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段文杰先生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专,1946年来到敦煌莫高窟,与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同仁们一道,开始了艰苦的敦煌壁画临摹和艺术研究生涯,从此,扎根大漠60年,潜心敦煌壁画的临摹和敦煌艺术的研究,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敦煌学专家.20世纪80年代,担任敦煌研究院领导职务以后,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开创了敦煌事业的新局面,带领全院职工把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的保护,不仅从政策法律上予以保障,而且不断加大了保护资金的投入。但是,敦煌石窟的保护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近年来,虽然国家对敦煌石窟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对于石窟保护面临的需求,还远远不够。保护科学的研究、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