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景物、体会情感、领悟意境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诗中之景,体会真情实感,领悟深远意境,实现“景·情·境”的关联融通,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进阶,培养文化自信,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2.
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是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本文注重抒情,在学习古诗中引导学生探知情由,将其带入情境,品味诗情,让学生被古诗的情感美所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诗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诵读”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强调了对于“诵读”的目标要求。从低学段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到较高学段的“诵读优秀诗文,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首先,多层面的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注意培养学生诵读和揣摩语言的能力;要加强阅读指导,感受生活,加强积累;要使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以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极佳的精神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主要包含在在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优美意境等方面。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品读中鉴赏语言美,在细读中感受情感美,在研读中领悟精神美,在诵读中享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初六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1 初中语文各册文言文教学都强调要反复诵读 ,熟读成诵 ,这可以说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本单元需要在以前各册学习古文言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古人说理论事的多种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课文内容 ,体悟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诗中蕴含的节奏美 ,通过分析、品味 ,提高对古代作品的鉴赏能力。2 重视诵读 ,提倡质疑。所谓诵读 ,即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 ,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 ,梳理层次 ,加深理解 ,探究特色 ,习得语感 ,培养能力。质疑指学生经过预习、课堂学习后就自…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语言内容。”语文是门学习语言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诵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诵读:归去来兮——关于诗歌语感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诵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形成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达到的一种心领神会的境界。其中就包括人对言语声音形式的感受、领悟;对言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把握。因此,诗歌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语感,在诵读中领悟 养语感,首先得感受语言,感受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音画助读,领悟形象美,享受艺术美;反复诵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体验情感美;深入研读,鉴赏意象美,领略意境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需要我们在诵读中去识记字音、字形;通过诵读去感悟语感,领悟语言文字的音韵美;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确,诵读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诵读与写作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学生写作文感觉文思枯竭,勉强写出的作文也是干瘪无味的,这恐怕与学生  相似文献   

18.
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文章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推敲、想象填补、涵泳诵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上方法进行品味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使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母语之美。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园地。发挥诗歌教学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应重视诵读, 感受音乐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想象,感受形象美,陶冶学生情操;重视思考,领悟意蕴美,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充分地诵读,以品味语言、领悟情感;抓住诗的意象,以领悟诗的内涵;发挥想像,以填补"空白";扩展延伸,通过比较,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