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课题。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文章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方法。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浅谈几点体会: 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部分。如:《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主要写晏子为什么出使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这一形象。二、课题是动宾结构的,课题中动词即是题眼。  相似文献   

2.
在题“眼”处引导学生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以课题为着眼点,引导学生提问,对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一、"题眼"对解题的突破作用所谓"题眼",是指试题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通俗地说它就是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它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找准了"题眼"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关键、解题的突破口,这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教材结构与内容,抓住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究"题眼"、抓"课眼"、找"文眼"、析"字眼"、列"板眼"的"五眼"导读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紧扣题眼理解文章──《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纪燕青俗话说:文有文眼,题有题眼。“眼”乃神光所聚,具有观照全篇的作用。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九课《爬天都峰》是新选的一篇文章。题中的“爬”字就是文章的题眼。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紧扣“爬”字,理解文意。一、由题眼理...  相似文献   

6.
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阅读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如何寻找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呢?从抓题眼入手。文章题目往往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主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题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如《奇妙的电脑》、《高大的背影》、《捞铁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教师在揭题后,首先必须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中心词”,中心词即是文章题眼。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题眼”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  相似文献   

7.
"文眼"就是"揭全文之旨"的关键句子。阅读文章,抓住"文眼",就抓住了全篇的纲领,把握住了全文的基调。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眼",就能使教学思路明晰,同时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层次和结构,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题眼"点明文章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教学中从课题入手,以抓"题眼"作为破题导读的"切入口",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重点.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课文,参与语文实践,让教学矛盾、思维冲突在课题上"扭结",义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人们习惯上把文章标题中的关键性字或词称之为“题眼”。透过题眼可以窥视文章之核心。在小语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种从题眼入手向全篇辐射的提挈型“扣题眼”教学法。(一)平推式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标题的题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题眼平推着一段一段地理解,逐步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就可以采用上述平推式,以题眼“珍贵”  相似文献   

10.
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爬天都峰》是新选的一篇课文,课题中的“爬”字就是题眼,教学中可以紧扣“爬”字,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一、由题眼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 文章的课题为什么不用“上”、“登”,而用“爬”呢?这是因为天都峰高而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课题代替老师说话!让课题代替作者说话。“从课题入手”的教学方法。让我对小学语文“课题”情有独钟。具体做法:牢牢抓住课题。准确找到题眼,明确“指出”中心,“布控”文章脉络,放手独立解析,老师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讲求思想性与知识性和谐统一,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一、从课题中渗透品德教育。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思想教育的凝聚点。抓住题眼,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分析课题中受到教育。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  相似文献   

1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是文题的眼睛,也称“题眼”。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释题方法之一。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试谈几点看法。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或谓语部分。《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着重写晏子为什么出使到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将相  相似文献   

14.
题为文之“眼”,许多课文往往可窥题而见文之一斑。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课题向全文辐射的方法,将文中的知识点与课题联系起来去阅读,有利于在整体上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我爱故乡的杨梅》(通用教材五年制八册第10课)是一篇习作例文,它担负着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教学时要紧扣“爱”字这一题眼,弄清文与题的关系,引导学  相似文献   

15.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文章先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就是深刻理解文题的意义。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有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暗含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的是行文线索。小学阅读课中的课题玩味,我们应该遵循孩子年龄小、求知欲强的特点进行目标性的、趣味性的教学,让孩子在字、词、读、写等方面都有思考的空间、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切入点,即文章的精彩之处、中心之处,这是阅读教学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是课文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聚散点。阅读教学中,选择好课文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怎样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呢?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正确的导入方法。一、从文题切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这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通过它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中从文题切入,可以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题”与“文”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好的文章都是“文题统一”的典范。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解题,巧妙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下面,是笔者关于解题的一些浅见。 一、解题应避免形式主义 不问青红皂白,对每篇课文题目都煞费苦心地去求解,必将走向形式主义的寞日。要不要解题,应从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出发,像《松鼠》《蚊子和狮子》等比较浅显易懂的题目,则不必劳神费力,多花功夫。 二、解题要抓住“题眼” 文章有“文眼”,题目也有“题眼”,抓题…  相似文献   

18.
陈步兰 《考试周刊》2010,(39):62-62
一、文题做拐杖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尽管人心隔肚皮,但其心是温和的、严厉的、深沉的、浅薄的、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都可以从眼睛这扇窗口窥见一二。同样,我们在讲析课文时,也可从文章的眼睛——课题这一途径单刀直入地剖析内容,甚至条分缕析。人说:"题好一半文。"反言之,读懂题,悟好题,便是抓到了深入课文境界的一根拐杖。因为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它像人传神的"明眸"一般摄人心魄,值得细细化解,慢慢品味。  相似文献   

19.
<正>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课题就是文本的文眼或是找到文眼的钥匙。因此,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会透过"文眼"看文本。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省时高效,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由题生疑,统观全文吕叔湘先生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指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  相似文献   

20.
戏有戏眼 ,文有文眼。出现在文题上的便称之为“题眼”。题眼犹如文章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它的主脉或全脉 ,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题眼教学法从题眼切入 ,以纲带目 ,带动全篇。此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如下 :1 寻题眼 ,构想文思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合理性。以《琐忆》为例。该课题从语法结构上看 ,是个偏正词组。中心词“忆”前有“琐”作修饰语 ,交待了所忆之事的细而多的特征。其中“忆”暗示了行文线索 ,“琐”挑明了文眼 ,揭示了艺术手法。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审题、解题入手。(1)破题释义 ,捕捉题眼。教学一开始 ,教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