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按一般的方法存在着加热时间长、水不易烧开、现象不十分明显,直观教学效果差等缺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实验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3面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和步骤略 ) .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求学生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不需添加较多器材 ,也不需占用较多时间 ,还可以继续对这个实验加以扩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沸腾知识的理解 .一、验证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添加器材 一个小烧杯、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图 1( 9 0℃左右 ) ,按照图 1安装好实验器材 .2 .用酒精灯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 ,继续加热 .3.仔细观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小烧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3.
在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三节《比热容》这节课中,书中实验只是定性地对比热容进行了验证。实验操作中,在测定植物油和水的质量相等时不太方便,实验用时较长,在用相同的酒精灯给液体加热,使之吸收相同的热量时较难掌控。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机化学实验》中“氨的制备和喷泉实验装置”易造成试管破裂、操作不便、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陷,提出采用水浴加热,用注射器代替滴管、支管烧瓶代替圆底烧瓶等改进措施,实验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5.
在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中,教材安排了测量比热容的学生实验,实验器材是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的加热时间。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容热本领不同,从而引人比热容的概念来反映物质的这一特性。能否做好该实验是学生能否理解比热容这一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5页介绍了"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该实验操作过程为:先加热装有水的易拉罐直至冒出白雾,再堵塞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最后观察实验现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以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材实验的不足1.罐口的封闭不完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2.等待时间长。表现为:实验中使用石棉网托住易拉罐,从而增加了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7.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8.
探究水沸腾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水沸腾的全过程.为让实验达到本真实验效果,本文对实验现象、器材的选用和组装、停止加热方式的改进和盛水烧杯的改进等方面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存在的不足,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进行了探究,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的实验方法,不仅减少了药品的用量,而且通过检测到反应生成的水,说明乙醇在加热与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  相似文献   

10.
水的化学作用在《化学教学》92年第4期已有人撰文论述。本文主要根据水的物理性质说明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一、收集气体因为水是极性物质,对哪些极性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如H2、O2、CH4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当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以免发生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二、检漏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对那些需要控制液体反应物体积的定量实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前必须用水检验所用仪器如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等是否漏液。另外也可用水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即“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的结果与其他的同行们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看到颗粒状的白色固态海波在被烧杯中的水加热之后,逐渐升温,当温度升高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变成无色透明的液态海波;当停止加热之后,海波的温度逐渐下降,并且降到48℃时,液态海波开始在试管壁上部开始凝固,直到全部变成固体。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化学第一册(必修)第26页[实验2-3]及其介绍的装置(图1)来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存在以下缺陷。  相似文献   

13.
我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52页,《给玻璃管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覆杯实验"是中学物理中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其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效果直观。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强调杯口必须平整。为探寻杯口缺陷对覆杯实验的影响,本实验借助透明矿泉水瓶分别在满瓶水与半瓶水的场景中,通过对比瓶口缺陷与瓶口完好的实验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在满瓶水与半瓶水的场景中,瓶口存在缺陷时实验仍能成功,且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101页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难得素材。由于实验反应因加热温度、硫酸的浓度、反应物用量等条件不同,反应出现不同现象,为此,笔者组织学生从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实验装置的探究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装置的最大优点是简单,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点。1.不能探究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2.反应加热生成二氧化硫及硫酸酸雾易溶于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实验原理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1节"研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产物"这个实验时,课本上所设计的实验内容是: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浮在水面四处游走,熔成闪亮的小球,同时发出"嘶嘶"的声音,滴有酚酞的水变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得出以下事实:钠的密度比水小;它的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发生剧  相似文献   

17.
1.水沸腾实验中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答 在水沸腾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计时器,其作用分别是测量水温和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4页[实验2-5]-(2),按课本说明进行实验,虽然操作简便,却往往不能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现象。这是由于5%的过氧化氢溶液里水的比例大,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难以复燃。  相似文献   

19.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3):28-2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在原实验基础上,只在烧杯的水中加一支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试管中的晶体用萘,萘中的温度计测萘的温度,当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同时升高,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20.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S02易溶于水,在停止加热时,很有可能产生倒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而且反应物为浓硫酸,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进程较难控制。(3)实验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4)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02泄露,不能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所以我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究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绿色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