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德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道德要求,更准确的或者更实质性的建设路径应该是学校道德建设,即通过建设道德的学校,实现师德的高水平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本身就是学校道德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学校道德一定程度上就是师德。对于学生来说,其面对的主要是学校道德,而不是简单的教师个体道德的叠加,因此,要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师德水平,基本途径和建设内容就是建设道德的学校。教师师德的培养与维护是两个层面,教师的师德培养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具体而漫长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涯中时时维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活动是心灵层面的交流,而师德行为也应该是教师内心的外部表现。教育界对师德的界定大多从师德的内涵和外延二个层面来阐述。师德的内涵,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  相似文献   

3.
论师德建设     
师德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中形成的,是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梁杰 《成才之路》2014,(16):10-10
良好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才的前提,而高质量的教学,则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人格特点、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等要素,其中教学监控能力在现时期对教师来讲显得很突出。高尚的师德素养和师德品格成为教师职业活动的“杠杆”和“支点”,支撑并滋养着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师德境界,而教师所必备的这些综合素养与师德品质互为支撑力。  相似文献   

5.
为人师表是对师德的基本定义,“严”是核心。“教以义方”是立德树人的基础,也是我国为师之道的优良传统。刚柔相济是育人的基本原则,“爱”是教育的基础,“严”是师德的根本。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师道尊严传统,以严立教、以严立德,激励广大教师排除干扰,合法运用教育惩戒,将责任担当落实在教师育人的全过程,是当今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的专业操守,是外在规范和内在德性的统一。在专业伦理上,师德表现为教师在应然追求下当行的规约、准则。以“爱”为基础,以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知能为依托,以身正、学高为保证,以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是师德作为专业伦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院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加强师德建设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提出了建议。主要认为,加强师德建设应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以制度、规范、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还应该有坚强的领导和有效的组织,把师德建设贯彻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师德新解     
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三个核心师德规范作了个人的理解,提出教师应该以全面的人参与教育活动,既包括知识素质,也包括情意素质和人格素质;对为人师表也要作全面的理解,为人师表的德性应该是内在的、灵活的和适度的;不推崇那种充满悲壮色彩的爱岗敬业,认为爱岗敬业的师德修养不只是为了束缚教师,更是为了发展教师,不只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教师自己。  相似文献   

9.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建设事关教育工作成败,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近几年来,大港区教育局在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实践中,按照“评、纠、树、建”的工作思路狠抓师德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监督、检查、评价体系,使师德建设逐渐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能力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承载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石。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使命,并非简单地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必须要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思想道德品质为基础,用严谨治学的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以德育人,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这一崇高历史使命,无愧于“为人师表”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贡献。师德培养应该在教师培训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应是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为人师表”等师德思想至今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雷婷  张博 《文教资料》2013,(34):106-107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都是近来社会比较热点的词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延伸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并且加强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会在教育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校校长经常在大会上提到“师德大于师能”这样一个教育理念,我想这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师德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精辟概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的师德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师德观。“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是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与师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高尚的师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今天,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  相似文献   

16.
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建设。首先 ,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 ,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热点讨论等多种形式 ,把教育活动抓实、抓活。学习要有计划 ,分层次 ,重点内容应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有关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要开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堂 ,不定期地举办有关师德教育的讲座 ,定期举办师德培训班。培训要有始有终 ,培训结束前要进行考…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不断报道某些学校的某些教师身上师德严重缺失的现象,有猥亵、侮辱女学生的,有严重惩罚学生“啃木头”的。这些现象的发生,给教师的形象抹了黑,那些缺德和犯罪的人被人们称为“禽兽教师”。他们的堕落固然有他们自己主观的原因,但与教师教育和学校德育没有很好发挥自己的职能有密切的关系。认识教师教育和学校德育在师德教育中的职能,对于加强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教育和学校德育忽略师德教育,是影响师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从教师教育的职能而言,教师教育应该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从教师教育的内…  相似文献   

18.
一青年教师的师德认识与师德实践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然而,师德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1][2]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师德规范的不断内化、师德情感的不断强化,并在师德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师德意志,才能达到师德认识的升华。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师德认识与实践具有时代性,也有迷惘,必须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徐特立从事教育事业七十多年,有着极其丰富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成果。他非常重视教师培育和师德养成,其师德观在关爱学生方面表现为"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的爱心观;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为追求"教学半"的平等观;"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求实观以及"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的创新观;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为"人师经师合一"的身教观;在终身学习方面表现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等。徐特立的师德观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教师应树立职业信念、提高师德修养、求实务真、铸就扎实学识,有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唐昭华 《教师》2020,(7):4-6
师德养成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湖南省会同县凭借“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项目”,从新进教师的师德养成教育、日常师德的养成、探索诊断式师德教育模式入手,以达到全面提升师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