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常谈考误》作为明代一部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著,在记录和保存民俗语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作者在分析民俗语汇过程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民俗语言学分析意识,具有令人敬佩的进步意义。作为一部明清俗语辞书,对后世俗语辞书乃至当代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具有不可忽视的拾遗补缺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常谈考误》作为明代一部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著,在记录和保存民俗语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作者在分析民俗语汇过程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民俗语言学分析意识,具有令人敬佩的进步意义。作为一部明清俗语辞书,对后世俗语辞书乃至当代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具有不可忽视的拾遗补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秕言》是明代的一部俗语辞书,其中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这些质朴的民俗语汇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先人生活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本文对《秕言》中民俗语汇的编纂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让这部明代学术笔记更好地进入大家视野。  相似文献   

4.
袁耀辉 《文化学刊》2009,(1):160-166
《通俗常言疏证》是清代的一部别具特色的俗语专著,也是一部民俗语言专著,收录了载干典籍和各地流行于人们口头的俗语近6000条,在俗语辞书编纂中以资料丰富而著称。《通俗常言疏证》中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本文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所辑录的这些民俗语汇进行简论。  相似文献   

5.
于琴 《文化学刊》2011,(3):144-150
民俗语汇是指各种反映民俗事项或涵化民俗要素的语汇,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也是考察民间文化最生动、最活跃的语料实证。《秕言》作为明代一部俗语辞书,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对《秕言》中所收录的民俗语汇分类研究,旨在梳理和揭示其蕴藏的丰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傅瑜琴 《文化学刊》2011,(2):138-143
《俗语典》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汉语俗语类辞书,它所收录的条目非常丰富,文献资料的征引十分广泛,是一部对俗语进行"求典"、"寻根"的著作,极其具有历史价值,对其后的汉语俗语类工具书的编纂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俗语典》中的民俗语汇繁富,为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7.
张殿典 《文化学刊》2008,(5):166-173
《里语征实》是一部流行于民间的以俗语为辑录对象的准辞书,它为我们今天的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里语征实》所收录的民俗语汇为语料,运用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研究本书语汇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本书的民俗语汇进行分析,展示本书民俗语汇的独特风貌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且对发掘隐藏在民俗语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要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11,(2):128-132
《通俗文》系东汉时期服虔所著,该书以辑录俗言俚语、冷僻俗字为主要特征,在小学史和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极高的学术价值。《通俗文》以汉代时期人民群众口头上活生生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对于这些语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具有超前的民俗语言学意识。该书不仅开创俗语研究的先河,也是俗语辞书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9.
许晓娜 《文化学刊》2012,(4):147-151
《齐鲁方言存古》和《渔古碎金》两卷是“清代怪才”吴秋辉遗稿中的两卷,大部分词条是作者在研读经书的过程中收录的方言俗语。本文则是对这些语汇从释词方式、内容概述和语汇分类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民俗语汇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佳慧 《文化学刊》2009,(4):103-107
民俗语汇就是那些与具体的民俗形态或某种民俗事象密切相关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语汇。《越谚》正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这些均为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11.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08,(4):103-108
《目前集》是明代名人笔记,该书收录670余个条目,具有珍贵的民俗语言学研究价值。笔者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稽考民俗语汇的百科性及修辞心理的运用。《目前集》的存在为研究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的历史和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虽然《目前集》是名人笔记体的准辞书,并且体例结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于同时代的辞书编纂,尤其是对后代辞书的编纂体例及词源考辨上都有内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妍 《文化学刊》2011,(2):133-137
我国对俗语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清代笔记类俗语杂书,《言鲭》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词条280个。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没有任何论述从民俗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言鲭》中所收词汇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中蕴涵的大量民俗语汇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言鲭》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佳琦 《文化学刊》2008,(4):109-114
《俚言解》为明代陈士元所著,该书收录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条目二百八十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俚言解》尤以考证俗语词源为首要,同时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或民俗要素来追溯语源,考释其语义生衍流变和所相关联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这是一种具有比较广泛应用前景的民俗语源方法。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同时把条目本身与生活背景紧密联系起来,力图对辞书的民俗语言学视角研究抛砖引玉,做了一些筚路蓝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历代汉语民俗语汇珍稀文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的前言文章,从文章题目中的聚珍、民俗语汇和无尽藏题目的三个"关键词"切入,是为"破承"。题目的三个"关键词",也正是本文的题旨和辑选《集成》的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李淼 《文化学刊》2011,(4):144-149
根据现代语料库的定义,结合汉语俗语词辞书自身的特点,讨论了建设汉语俗语词辞书语料库的目的和详细的建设方法。使汉语俗语词辞书语料库在珍稀古籍文献的专书研究与整理;俗语、俗语词的综合与分类研究;编撰汉语俗语词辞书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琳 《文化学刊》2011,(6):100-105
索绪尔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俗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唐宋禅宗典籍保留了大量俗语,它们是历史民俗的活化石,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化风貌。对禅宗典籍中有关民俗的俗语进行分类考察,以窥禅籍俗语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李俊玲 《文化学刊》2011,(5):113-118
《燕在阁知新录》系清朝康熙年间王棠所著。该书作为一本笔记体俗语辞书,目前尚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从书中所辑录的大量条目及其内容来看,该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是考察和探寻古代先民物质生产生活、精神生活等内容的有力语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语言与民俗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与民俗学界相关学者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领域研究的开拓者、知名学者曲彦斌先生新近主编的《语言民俗学》(大象出版社,2015)一书,是继其早年出版的语言与民俗关系研究的拓荒之作———《民俗语言学》(曲彦斌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2004年增订版)一书后,又一部以民俗学为旨归的语言与民俗关系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点校叙《俚语证古》是丁惟汾先生《诂雅堂丛著》之一,它以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音转原理探求方言词语的渊源,本文是其卷十四的部分内容,本卷是对日常生活口语中具有鲜明方言土语特征的俗语的训释,体现出以雅证俗,以今言证古语的特点,这一卷位于此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其收词很多,占到全书的20%。它其中保存了大量仍具有生命力的方言俗语,如丁个、单崩、趣黑、当戈、拉到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民俗语汇提供了难得的语料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