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教《小水轮》一课,学生做实验时,发现有的学生把水冲在小水轮的轴上,不管水位提多高,小水轮总是转动不起来。由于水冲叶片的位置不固定,小水轮有时能转,有时不能转;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结果,研究水位高低和水流量大小跟小水轮转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效果很不理想。为了保证研究水位、流量实验活动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一) 小学常识第三册中《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一课,要求学生通过玩小水轮的实验,知道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课本中的两个对比实验,由于水流量控制不好,实验效果欠佳,有的学生甚至作出相反的结论。 为此,我将实验装置作了如下改进,收到了显著的实验效果。如下图:  相似文献   

3.
《小水轮转了》(苏科版)一课,我曾上过好多次,总觉得这课教学材料好找,课堂上学生容易动起来,但偏偏每次研究课也好,示范课也罢,课都上得平平的,没有出现我期待的效果,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节课的教学。 《小水轮转了》一课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做个小水轮——使小水轮转起来——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看一看各种各样的小水轮。我  相似文献   

4.
《小水轮》一课是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典型教材。本课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装小水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二部分是怎样使小水轮转动起来,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培养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是本课的  相似文献   

5.
《小水轮》一课,为了使学生在“玩”中有“思”,发现小水轮的秘密,在教具上做了一番设计。给学生共准备了八个组的实验器材,每个小组均有水槽一个,水轮(叶轮)两个,茶壶两个(一个是粗嘴壶,一个为细嘴壶,由于粗细不同,所以水流量也不同,帮助学生比较由于水流量不同,小水轮的转速也就不同),另外,设计了三个关  相似文献   

6.
小学六年制自然第四册第二课《小水轮》的认知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使学生认知水流有力量及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流的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有关系。为了使教学更直观,我对实验装置做了两点改进,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改进如下:1小水轮测力装置首先自制一个小水...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流动的水》一课中,有一个指导学生制作小水轮的实验。在这个制作中,我根据书中的提示给合本地萝卜很普遍的山区实际,指导学生用萝卜做叶轮,用一些常见的竹子片当做叶片来制作小水轮。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流动的水》一课中,有一个指导学生制作小水轮的实验。在这个制作中,我根据书中的提示给合本地萝卜很普遍的山区实际,指导学生用萝卜做叶轮,用一些常见的竹子片当做叶片来制作小水轮。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玩玩小水轮,感受流水有力量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了小水轮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生:我的小水轮,轴心是用胡萝卜做的,叶片是用塑料插片做成的,支架用半个油壶桶做成的。 生:我的小水轮的轴心是用土豆做的,叶片用易拉罐切片做成,支架用铁丝做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六年制自然第四册第二课<小水轮>的认知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使学生认知水流有力量及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流的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有关系.为了使教学更直观,我对实验装置做了两点改进,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发电站"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水力发电的方法和原理,需要学生做一项研究"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因素"的实验,学生通过该实验可以知道小水轮转动快慢与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位置3个因素有关,即:水位高、流量大、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外侧,小水轮转动快;水位低、流量小、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内侧,小水轮转动慢.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偏重于演示和讲述,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其结果,影响了从实践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化,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够得到”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得出结论。如在《水力和风力》一课中,学生通过“小水轮实验”发现:从杯中倒出的水越多,小水轮转得越快;越从高处倒水,水轮转得越快。这时教师可以提出“实验现象说明水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终于发现:…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课实验教学浅谈湖北省松滋县沙道观镇小学(434200)刘兴华一、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实验前,教师要了解大纲要求,进行教材分析,明确实验项目,备齐实验材料,教师还要亲自做一遍,做到胸中有数,以便给学生具体指导。例如:“小水轮”一课教学,我在每张实验...  相似文献   

14.
意外的发现     
小学二年级常识《小水轮》这一课,我原安排在第8同周三上的课,因公事外出,没有来得及上。第9周的周二又因别的事,没有通知学生带杯子,脸盆和小水轮,我准备把这一内容挪到下周再上。预备铃响了我走进教室,一部分同学洋洋得意,有一部分学生愁眉苦脸,悄悄地说自己没有把东西带来,这  相似文献   

15.
田泽 《科学课》2009,(12):18-21
教学分析 《流动的水》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借助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了解人类对流水的利用以及流水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使学生初步尝试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流动的水》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借助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了解人类对流水的利用以及流水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使学生初步尝试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做“研究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因素”的实验时,要做三组对比实验:水位高和水位低、流量大和流量小、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外侧和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内侧。在做每组对比实验时,要同时控制一个不同条件和两个相同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很难同时控制这三个不同的关键点:水位、流量、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位置,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做“研究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因素”的实验时,要做三组对比实验:水位高和水位低、流量大和流量小、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外侧和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内侧。在做每组对比实验时,要同时控制一个不同条件和两个相同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很难同时控制这三个不同的关键点:水位、流量、水流冲击小水轮叶片位置,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气压力》这一课是小学自然教材第五册的第九课。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方向,了解大气压力的作用;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这节课教学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感知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些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来突破教学的难点。首先,教师出示一个易拉罐,向学生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它变瘪?”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联想起平常捏、压、踩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初三物理课本小实验“小孔成象”的方法观察太麻烦,而且用厚衣蒙头也很不舒服.我们发动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对观察装置进行了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一材料:易拉罐一只,半透明塑料纸一块,厚纸一张(挂历纸或牛皮纸)。制作:将易拉罐底部中央钻一直径约1~3毫米的小孔,开口端的金属盖去掉后,再蒙上半透明塑料纸,用线扎紧。用厚纸糊一个高等于易拉罐高,直径略大于易拉罐外径的纸筒(以能在易拉罐上来回移动为准)。套在易拉罐上(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