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出版广角》2005,(4):52-53
今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公布了来自正规出版社的百种伪书名单,包括出版社和图书名称,在出版界引起极大反响,使他成为打假新闻人物。2月25日14:30,人民网邀请到民间反“伪书”第一人、姜汝祥博士作客文化论坛,和网友就“伪书”话题进行在线交流。  相似文献   

2.
2004年的中国文坛,深沉者继续深沉,噪鸹者继续噪鸹,然而对待噪鸹之声却已明显从附和、听任,渐渐趋向对其本质的探究。出版界重击“伪书”、细分“80后”作家、郭敬明抄袭风波的一审败诉、对“短信小说”文本意义的争议、“三联保卫战”终得胜果等本年度文坛重大事件,无一不表明,日趋成熟的文化市场已然促成了文坛对标签化、形式化、官本位等问题的反思。反思之一:打破“伪书”潜规则盗版、冒用国内作家之名出版等侵权问题,因性质恶劣、且无正规出版社参与,早已成为法律打击与出版界谴责的对象。然而出版市场长期以来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伪书”泛滥成灾。2005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达了对“伪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深圳书城收到23家出版社的下架通知,涉及图书115种[1]。“伪书”打假成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话题之一。2005年5月和7月,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公布了第1批19种、第2批49种共计68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名单。有舆论认为惩治“伪书”出版发行尚存法律空白,我们认为有法可依,但执行细则不明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伪书”的治理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1利用《出版管理条例》治理“伪书”现行规范出版行为的法规主要为《出版管理条例》。“伪书”大…  相似文献   

4.
在出版界一致讨伐“伪书”、“假书”的声浪中,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又将揭开帷幕。在进入新世纪的同时,中国书业界已经展开了关于书市和订货会功能转换的大讨论,订货功能弱化,展示功能、信息交流功能日益得以强化已经为业内认可。那么,在口诛笔伐“伪书”现象的声讨中迎来的这一届书市又将引开什么样的话题呢?这就是虽已经为业内理论界提出但终未能展开大讨论的诚信问题!伪书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图书市场出现了一股伪书出版之风,侵犯了读者权益,损害了出版界的声誉和形象,媒体对此已有报道,社会各界也有反映.那么,什么是"伪书",如何遏制出版界的这股造假风潮,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伪书”当道,成为“盛世危言”是有其契机的。当正版《没有任何借口》出版之前,各种伪书的制作出版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各种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曝光了很多伪书现象,然而,这种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破坏出版诚信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4年10月正版《没有任何借口》新书新闻发布会的举行,无疑对伪书的当道,不啻为重重一击,它也拉开了人们对中国出版业发展再思考的序幕。实际上制作伪书,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据文献记载,大约在战国时期,此类活动就开始了,因而产生了辨识伪书的辨伪学问,这种学问成为历史文献学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伪书畅销成因和伪书现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锋 《出版科学》2005,(4):75-77,47
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和消费品,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优有劣,有真有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会使出版生态得以进化和繁荣.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伪书现象,则是出版生态的一个变异的怪种,它的存在,令出版界陷入尴尬.在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上,民间反伪书第一人--姜汝祥博士成为突出贡献候选人之一.在播放的电视资料片里,伪书<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被作为例证反复出现.将伪劣的图书产品列为"3·15"晚会的打假维权主题,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国书业因伪书风波而遭遇诚信危机,出版社通过在伪书上伪造作家、虚构销售成绩和国外媒体评论欺骗读者,严重影响了中国出版界的声誉,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行政部门查收干预和治理,伪书之风得以刹住,书业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作风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9.
正2005年,我国书业因伪书风波而遭遇诚信危机,出版社通过在伪书上伪造作家、虚构销售成绩和国外媒体评论欺骗读者,严重影响了中国出版界的声誉,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行政部门查收干预和治理,伪书之风得以刹住,书业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作风  相似文献   

10.
叶建华 《图书馆》2006,(3):91-93
本文简述了当代“伪书”的概况,并从法律法规角度对“伪书”进行了法律分析,提出了图书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出版经济》2005,(4):7-10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新闻出版业;新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生效;伪书现象引起管理部门和出版界关注;刘云山会见默多克;首个著作权赔偿问题专门规范实施;北京致力建设六大文化中心;《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开始应用于统计机构;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署确定“十五”出版规划调整项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使人们开扩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走向市场经济,使人们转变观念,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便成了出版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国外有些出版业实行“策划编辑”制。“策划编辑”负责选题策划和组稿,“文字编辑”只管对稿子进行编辑加工,这已成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工作模式。然而我国的出版业则很难普遍推行“策划编辑”制,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伪书”存在的原因竞争能给市场带来活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当竞争异常激烈,超出了一定“度”,就会导致一些商家“另谋出路”。当然,这种发展的“高压力”只是“伪书”存在的原因之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可观的利润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商家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出版社虽然作为一种“文化单位”,它也要涉及成本和利润问题,这一点和一般企业没有差别。而目前市场上一般出现“伪书”的都是名作家写的或畅销书,有着十分强大的读者群,不必花费工夫去开拓销售市场。成本低、利润高,这大概应是对所有出版商来说最…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应如何应对“伪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平 《晋图学刊》2006,(3):58-60
“伪书”的泛滥必然会波及图书馆,影响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如何认清“伪书”的真面目,防范与抵制“伪书”是图书馆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出版伪书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对社会是一种伤害,它违背了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违背了公正、诚信的道德准则。从道德视角探讨如何对伪书“流行病”进行防治,从而避免出版伪书这种现象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05年,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声名鹊起,源于他们在今年1月份公布了一份北京市在销的西方管理类97种伪书名单,从而一跃成为伪书打假的先锋。全国首例伪书诉讼案,郑州市民刘明将5家出版社、3家书店告上了法庭,8月3日上午,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柳林法庭开庭审理此案,判决被告赔偿刘明176.2元。早在伪书名单刚刚公布出来的时候,笔者就对这个调查结果有过很多想法,这一个调查是针对普通读者对这些伪书的态度。调查中广大读者的态度集中在“控诉”关于伪书的种种害处、对出版社的不信任以及以后不再购买类似图书等等,当时笔者就在想,对于…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记者韩阳)3月18日,曾因“打伪书”而成为风云人物的姜汝祥博士携带新书——《请给我结果》来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与读者进行交流。姜汝祥认为,中国企业如果把企业成长的基点,放到员工的成长上,那么我们就获得了企业持续成长的真正动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韩版伪书上了黑名单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在3月15 日至21日上海书城举办的“韩国正版图书展销会”上,由上海书城与《文汇读书周报》推出的“为正版喝彩——让韩国伪书现形活动”同时举行,《坏小子》等8本书上了“伪书”名单得以公布。第一批“韩国伪书”名单是:《第5代帅男孩》、《这个男孩有点野》、《那个笨蛋男生》、《坏小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记 者 安 琪) 最近几年,国内的图书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引进版图书数量迅速提升,但最近一段时间,在图书市场发现了部分虚假图书,严重影响了图书秩序。这些虚假图书主要是假冒外国引进版图书,题材包括经营管理、励志及心理自助等类,个别图书还成了畅销书。虽然目前这股歪风还只是一股小浊流,但这股伪书出版之风如果得不到及时地遏止将危害无穷。它不仅会侵害读者的权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会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严重损坏中国出版界的诚信形象。出版者肩负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精神食粮的神圣职责,图书市场伪书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曾经在图书市场行销一时的《没有任何借口》、《执行力》等由“国外知名学者”写的经典著作,竟然是子虚乌有的“圈套”,是压根儿就不存在的伪书。读者还真就此开了眼界,除了盗版书,如今又有人“发明”了伪书。少数出版社炮制伪书的拙劣行为在媒体上披露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读者极为愤怒,他们怀着满心的希望买回的图书,竟然是一文不值的伪书,作者托马斯的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身份,居然是人为编织的“美丽的谎言”。伪书的出笼,使出版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这些伪书是怎样出笼的呢?是出版社的编辑不辩真伪,受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