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采取封闭式决策模式,公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受到侵蚀,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受邻避情结的影响,极易引发邻避运动。分析中国式邻避运动的显著特征与演进逻辑,运用负外部性、集体行动逻辑等理论从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心理5个层面对我国邻避运动的多元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中国式邻避运动的缓解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部分公共设施因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效应,属于公众嫌恶厌弃型的公共设施,使公众产生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抵制情结。通过分析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发现公众的心理因素、经济因素、信任危机、公平性问题以及决策的公正性是导致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因此,政府需要厘清自身角色以协调多方利益,扩大公民参与以降低邻避意识,科学选址以弱化位置的邻避效应,提供风险保障以缓解居民的担忧以及合理补偿以提高满意度,借此来缓解和疏导公众的邻避情结。  相似文献   

3.
由基础设施建设选址引发的邻避行动,近年来在国内屡屡成为关注焦点。其实质是部分基础设施带来的负外部性损害了周边居民的利益,进而引发反对。本文辨析了邻避行动的相关概念,从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解析当前政府和社会在治理邻避行动中的困局,期冀探索出治理邻避行动的路径。本文的创新与价值在于:一是在国内邻避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拓展对其治理路径的探析;二是将本土化特征与国外对邻避的一般认识结合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邻避冲突呈频发态势。转型期中国邻避冲突的大量发生,固然与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密切相关,但很多时候其根源还在于政府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偏离了"公共性"的价值取向,忽视甚至无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暗箱操作。协商民主理论主张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作出决策,这为邻避冲突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让公众真正涉入攸关自身利益的邻避决策中去,通过多元主体充分讨论、协商、对话,在公民参与、风险沟通、利益兼顾、理性互动等方面建构具有内在稳定性的机制,这是保证邻避决策"公共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以合肥市为个案,分析邻避设施选址涉及的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可分为: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个人利益、企业利益。邻避设施的选址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它们只是选址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的背后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邻避设施及其效应损害了附近居民的利益,就应该补偿。邻避补偿可以分为两类:对于邻避效应的直接补偿和由于邻避设施的建设而引起的间接补偿。现在的补偿多属间接补偿,由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对个人补偿;作为直接补偿的生态补偿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涉及政府间的利益和企业与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国外邻避冲突研究分为萌芽、形成、成熟三个历史阶段;研究内容包括邻避冲突的成因与本质、邻避冲突与环境正义伦理、邻避冲突治理机制及其有效性等问题。研究路径取向包括规范性研究、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等。虽然对中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研究有很多启示,但存在治理研究碎片化、理论借鉴和实践效度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国内邻避冲突研究应当关注邻避冲突概念、类型及特征,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综合和比较、邻避冲突与公共利益悖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65-74
城市邻避冲突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难题,而社会燃烧理论作为社会物理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分支理论与城市邻避冲突具有内在契合性。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城市邻避冲突的形成机理发现:社会燃烧物质(不均衡性导致的社会分歧)、社会助燃剂(弱回应性营造的社会氛围)与社会触发温度(负外部性引发的社会抗争)是引发城市邻避冲突的关键因素。减少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燃烧物质、控制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助燃剂、降低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触发温度是规避大规模邻避冲突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环境监管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违法违规案件高发频发,突发性环境事件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尤以环境邻避冲突居多,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也危害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其实,建设生态城镇与环境邻避情结并没有冲突.邻避冲突重在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避免环境邻避冲突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制度还需要健全.为了弥补政策环评的不足,应进行邻避冲突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邻避冲突,必须坚持“环评优先”,重视城市规划环评,尤其要重视公众参与,建立环境公共事务的民主协商机制,从而推进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城市邻避设施建造决策时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现有的研究忽视了对邻避冲突各方进行结构化分析。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视角,从影响力、合法性和利益性三个标准,可以将邻避冲突的主体归纳为关键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三类。而在分析了中国石油Y省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决策案例后可以得知,当前城市邻避设施建造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呈现出四大特征:公众参与在城市邻避设施建造决策中的强化,关键利益相关者受到高度关注,次要利益相关者的相对忽视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另外,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维权意识也在增强,由此而引发的为建公共设施而起的群体冲突也在增多。本文通过分析S小区的"邻避"冲突事件,以公共服务的视角,探讨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三条建议,为"邻避"冲突寻找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