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从工作任务向课程转换与构建的改革中,成功运用能力递减法(逆向)、能力“递增”法(顺向)和能力“分担”法,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探索;以校企共同“做、学、研”,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了独创的“3343”多循环式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能力及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全面整合的课程开发。它的具体特征是:它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而不是单一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点;它强调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融为一体;它和以前的学科课程开发的区别在于:它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完整性"。近些年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示范校建设、精  相似文献   

3.
高职课程开发要经过“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的多次循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上达成了共识,提高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套路——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3343”双循环式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模式;在学习领域的转换与构建中,成功运用能力递减法(逆向)、能力递增法(顺向)和能力分担法,创新了课程开发方法;洋为中用,改革创新,探索了中国高职教学的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思路及其具体的做法:通过校企共建,确定课程职业岗位(群)和职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实现能力、知识、素质三结合;根据餐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模块项目;以餐饮企业岗位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确定教学行动,实现"教学做"一体;以掌握餐饮企业岗位职业综合能力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院是教育部门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学院现有5门国家、10门河北省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展了研究与探索,初步形成了课程开发流程和课程建设思路。1.分析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定位我院各专业在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得出对应的能力要求,进而分析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以及从业的基本素质,将课程分为三类:一是通识课程,包括语文、数  相似文献   

6.
课程的本质指向人的发展,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化"途径,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教育资源。显性(专业)能力和隐性(关键)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构成;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技术开发、课程实施环境开发是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实施载体。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学生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编写<涉外导游英语(下册)>课程教材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模式构建符合高职专业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以培养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为课程教学目的,在课程体系开发设计、实施项目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改革,探索出一条新时期高素质涉外导游"职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科学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现状和园林专业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特点,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从市场调研、行业分析开始,到生产项目确定、工作任务分解和学习情境设置,最后通过考核与评价强化学生技能的掌握。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开发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有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中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应以"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开发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实施.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课程的适用性、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遵循"岗位(群)调研分析→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分析归纳(行动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转化→课程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11.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高职教师在课程开发理念、开发与设计能力、项目系统选择与课程实施、专业实践技能、教师队伍机制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加强培训与项目驱动,提高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强化专家指导与说课实践,培养课程教学实施能力;推进企业挂职与工程实践,增强教师岗位实践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创新教师管理机制等是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定向班"课程开发实践,展示"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通过以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分析,提炼出曲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在做学一体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电器产品检验》是商检技术(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开发小组与企业合作,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了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改革研究,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课程体系的问题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出现偏差的问题更加凸显,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遵循"工作过程整体性、培养职业迁移能力、课程双向开发"的课程构建原则,以典型工作过程与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培养道路施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课程培养目标与内容、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与模式及效果评价方面着手,探索课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高质量就业下,课程开发应该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强化编程能力、实践测试能力。一、重构主干课程主干课程是学生技术学习与经验积累的源泉,只有认真规划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的热情。我校DOTNET方向软件课程的开发主要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职业岗位关键技术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以能力为本、实践为主、需求为重的办学理念进行课程模块的开发,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其变化情况,制定最新的培训计划和大纲.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被定义为:"以工作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开发和提高学习者胜任工作的技能"."职业技能是澳大利亚的立国之本"--这样的标语,在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教育机构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体系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课程体系应坚持五个基本理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开发与创新课程体系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开发课程体系应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我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重要举措开发与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课程配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特性;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体系注重特色课程建设。我校逐步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精技强能"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所涉及的"过程导向"概念,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产品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二元过程系统方法,即课程结构体系设计基于"产品过程"、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二元过程系统方法的方法特征是:完整性、整体性、发展性、生态性、典型性;课程特征是:模块化、层次化、链式化。  相似文献   

19.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为例,通过对数控设备维修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针对光伏人才紧缺和传统培养方式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构建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课程模块、职业持续发展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