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在报道中由于滥用形容词以至造成失实的情况,时有所见。如《重庆广播电视报》刊登的巴县长生桥镇风貌的报道,说该镇工厂“星罗棋布”。我们长生桥镇的人,读后大为吃惊。虽说这里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但乡以上的工厂才十三家,说“星罗棋布”,夸大其词。我也爱写新闻稿,曾就巴县长生区工商所整顿长生桥镇摊区的情况,写稿给《四川市场  相似文献   

2.
北京某报曾刊出一篇引题为《虎门销烟纪念日销毁135公斤毒品》,主题为《警方整顿三大毒品黑市》的报道。报道的题前提要中更有“警方公布了三大毒品地下黑市和八个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用语。笔者认为这里的“毒品黑市”、“毒品地下黑市”及“整顿”.用得很不妥当。  相似文献   

3.
地处长江北岸、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如皋食品罐头厂,重视新闻报道活动,掀起了一股“新闻热”。他们立足本厂,反映本厂新面貌,报道本厂职工新风尚,促进了厂风好转,培养了一批人材,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首都、上海、南京等地知名学者、作家,特别是新闻界的朋友频频来访,对该厂“新闻热”产生很大的兴趣。厂长郭其华说:“工程师是物质文明的建筑师;业余作者是精神文明的促进者,工厂里这两者都不可少。”拥有1300名职工的如皋食品罐头厂,目前有数以百计的职工投入新闻报道活动和文艺创作,各个分厂和车间分别办起《青春》《雪花》《先锋》《弧光》《前线》等黑板报,作为职工报道新闻和发表文艺作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某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整顿小公共汽车的消息。消息称:通过整顿,“小公共”运营混乱的状况有所好转。就在刊发这个消息的当天下午,我到北京东郊郎家园站去乘到通县方向的公共汽车。还未走近公共汽车站牌,就看见五六辆“小公共”在马路周围横冲直撞,围追堵截,围着侯车的乘客转圈圈,有好几次将乘客排好的队伍冲散。与此同时,“小公共”的喇叭  相似文献   

5.
1998年第六期《新闻记者》刊出贾亦凡、顾向东先生撰写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以下简称《贾文》)后,由于对《贾文》中讲解“客观报道”的一段话有不同看法,我便写了一篇题为《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程文》)的拙文,投向《新闻界》。1998年第五期《新闻界》刊出了此文。1999年第二期《新闻记者》以《也谈“客观报道”———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为题,转载了《新闻界》发表的《程文》,并以此为由头,开展了关…  相似文献   

6.
石月平 《视听界》2005,(5):103-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越来越注重保护自身的肖像权,电视记在拍摄现场,也越来越多地遇到被拒绝拍摄的情况。湖北省竹山县电视台就曾经因为一条《暗访街头算命摊》的新闻片,被报道主角——“算命先生”告上法庭。当时该台一位记将摄像机装在手提包内,暗访了竹山县街头的一些算命摊点,并将与“算命先生”程道平在摊前的对话和录像制成电视新闻,在该电视台的《新闻透视》栏目中连续三晚播出。播出后,“算命先生”程道平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文章写好后,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作为有社会活动家、观察家桂冠,以探索社会、观察人生为职业的记者,除了对自己写的报道至少看两遍外,在动笔之前,对所要报道的单位,似乎更应该多看几遍,才能提高报道的准确性。有家工厂发生火灾,报纸对该厂作了批评。有位记者一听得他们“诚恳地接受批评、认真加以改正”的表态后,既不看他们接受批评的态度究竟诚恳到何种程度,也不看改进措施落实得怎样,更不看效果是否已经显示出来,就急匆匆地报道该厂如何改进之类,结果这家工厂却因祸得喜,美名远扬。但是,就在这位记者的“几不看”报道发表不久,因这家工厂并未真正重视消防工作,竞又出现了火灾苗子。对此,知情者说那位记者“戳瞎了眼睛”。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太好了。”得知中日韩三家媒体合作进行奥运会报道专版的刊名时,日本《每日新闻》社社长显得十分兴奋,他看着自己的手下说,“等奥运会报道结束后,我们要出版一本关于三方合作报道奥运会的书.就叫《三国演义》。”由于韩国《朝鲜日报》社对《中国青年报》提出的这个刊名也十分满意,三方合作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细节终于敲定。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1998年第5期刊载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也谈》)一文;《新闻记者》1999年第2期转载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客观报道辨析———兼与程天敏教授商榷》(以下简称《辨析》)的文...  相似文献   

10.
1月21日出版的《南京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老汉街头见到女的就脱裤子》的社会新闻,说连日来新街口中山南路常有一名怪癖的老头出没,60多岁,只要一见到女性就追上去,然后脱下自已的裤子,令广大女性深感尴尬和恶心,警方也对这个怪老头颇感头疼。接下来又详尽地报道了几次怪老头“见到女人就脱裤子”的场景……恕笔者直言,这篇社会新闻从标题到内容,给读者的全部印象,只能说是“无聊”二字。之所以说“无聊”,首先是报道的新闻事件无聊。老汉街头见到女的就脱裤子,这也算是新闻?加之标题做得“原汁原味”,因而更显得无聊!其次是文字表达淋漓…  相似文献   

11.
6月17日,山西日报要闻版《市长“举报”污染》报道,说的是山西省临汾市市长张茂才,不分昼夜,遇到严重污染,就将具体污染事实告知环保部门依法处置。我觉得这一报道意义深刻。第一,标题的意义。《市长“举报”污染》这个标题,从表面上看,或许有人认为:市长就该管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这就是“大学生”这一概念的内涵。进大学读书以前和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就不宜称其为“大学生”了。但是,现在有些报刊误用“大学生”一词的现象较为多见。例如,山西日报去年11月15日第一版《退职还乡的大学生》,其所指“大学生”,并非现在在“高等学校读书”者,而是1958年从某矿业学院毕业分配当技术员,五年后因病退职回乡的一位同志。又如,工人日报1月15日第二版《大学生陆敏贤甘下小厂捧“帅印”》的报道,其所称“大学生”原是“1970年从上海交大毕业的”。人们若只看标题,不看报道内容,就会以为是在校大学生中途跑到工厂去当“官”了呢! 诸如此类的对“大学生”一词的误用,有损于汉语的规范化,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多月以来,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新闻战线广大编辑、记者深入到广袤的乡村田间地头,星罗棋布的工厂矿井和城市社区,以实际行动探寻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答案和真谛,为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实现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与手段。任何一项行之有效的活动,开展起来已属不易,能坚持下去就更难。  相似文献   

14.
“6·29”火车相撞事故发生后,《郴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工配合,快写快发,向社会及时、透明、客观公布事故处置情况。整个报道过程中,《郴州日报》充分发扬敢于抓“头彩”的精神,抢先说、主动说、客观说,抢占了舆论制高点。如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抗洪救灾、抗冰救灾报道一样,一篇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体现了地市党报在服务党委、  相似文献   

15.
陈明 《传媒观察》2008,(3):55-56
岁末年初,一本以《新华日报》近年来报道南通的“重头”稿件为主体的《聚焦南通》新闻集新鲜出炉,在南通新闻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反响。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高兴地说,“《新华日报》记者关于南通的报道视角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说到点的话,总结了我们想总结却没总结到位的做法。”《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回应说,  相似文献   

16.
一、“说新闻”蔚然成风近年来,“说新闻”在电视新闻界可以说蔚然成风。最初,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一改往常的坐播为站播,语言上一改原来一板一眼的播报方式,而像平常讲话那样把新闻说出来。没想到这一改竟领了风气之先,这种播音方式在内地迅速风行开来。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采用“说新闻”这一方式的新闻栏目就不下十几个。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自不必说,它在这方面比《凤凰早班车》走得更远,都有了“戏说”的味道。就连中央电视台也在大潮的冲击下坐不住了,于是就有了《现在播报》海霞…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所谓“中性”报道是指那种既不是纯表扬,也不是纯批评的报道。这种报道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揭不社会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象《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光明日报)、《关于物价的通信》、《饮食科学文明在呼唤》(新华社)等报道都完整地叙述了事物的过程,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事物的全貌,避免了那种好就好得玲珑剔透、白璧无瑕,坏就坏得一无是处的片面性的写法,使新闻从狭窄的胡同中走了出来,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本文试就“中性”报道思维活动的特点作一浅陋的探讨。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  相似文献   

18.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报道难搞,这是跑教育记者的普遍苦恼。确实,从报面上看,教育报道的比重很小,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反响较大的就更少。每年全国或地区评好新闻,教育报道能上榜的微乎其微,甚至空白。据说,外国报纸也有类似情况,每天出几十页、上百页的《纽约时报》、《洛杉矶报》,涉及教育的内容不过百分之一、二。香港《明报》。每天四五十个版,虽有半个版《校园》,但真正属教育新闻的也不多。这不能不与教育的特点有关。教育的“产品”是人,若与工厂生产物质产品相比:一是过程长。一个  相似文献   

20.
陈明 《新闻通讯》2008,(3):55-56
岁末年初,一本以《新华日报》近年来报道南通的“重头”稿件为主体的《聚焦南通》新闻集新鲜出炉,在南通新闻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反响。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高兴地说,“《新华日报》记者关于南通的报道视角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说到点的话,总结了我们想总结却没总结到位的做法。”《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回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