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白华“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他对“艺境”的追求既表现于理论文字,也体现在创作实践上。本文通过对《流云》小诗几个意象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宗先生“艺境”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作者认为,宗先生整个美学都是他艺术实践与艺术人生的结晶,是具有持久的魅力的秘密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流云小诗》把宗白华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透过三者的结合可以看出宗白华的艺术世界。这种精神是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对哲学思想的传达,对美学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先生极其看重他青少年时期的诗作———《流云》小诗,在89岁撰写《艺境》前言时,认为该诗与他的学术文章同等重要:“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通的。一为理论的探究,一为实践之体验。”[1](P1)为此,本文在解读这组诗时,一方面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赏析其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是美学大师宗白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流云小诗》正是宗白华用诗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他对生命的认知和体会,其中透露出来的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无不倾注着诗人热烈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的艺术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理论的土壤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重生命、崇意境的特点,而且结合他自己精深独到的见解,使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焕发新的光彩。同时,他将这种艺术理想融于艺术创作之中,写下了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的诗集《流云》。理论与创作的互证互释,使宗白华的艺术世界成为他审美人生的一种最好的印证和诠释。  相似文献   

6.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名作《我似流云天自游》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饮酒》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其中尤以第五首最为脍炙人口。以往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两首诗的主题,而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及物性理论对《我似流云天自游》和《饮酒(其五)》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及物性理论作为评析诗词的一种客观方法和有效途径,有助于探究诗词背后的独特意境,感受其中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流云小诗》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兴起的小诗代表,它以清丽淡远的语言、简洁静穆的诗形、蕴含哲理的诗骨、真挚动人的情感、情景交融的审美、空灵幽深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对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艺境无涯》是汪裕雄教授的三部遗著之一.著者在此书中力求对宗白华独特的美学研究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探索和阐释,最终为这位真正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来阐释中国“生命美学”独到之处的美学家作出了令人信服而又十分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芮瑞 《学语文》2003,(6):12-13
虚”和“实”是中国艺术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也是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一生执著于艺境研究 ,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艺境结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见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就是一篇关于虚实问题的专论。“虚实”是一对美学范畴 ,“本义指空无与实在相对立的两种状态。”(《中华美学大词典》) ,运用于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空间意识的表现 ,则具有多种含义 :1、实指艺术作品中直接可感的形象 ,虚指艺术作品中由直接形象生发而又联想或想象所得的间接形象 ;2、指真假 ;3、指虚构与实…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冰心诗集《繁星》、《春水》的出现,曾使数行的小诗风靡五四时期的诗坛.许多诗人和文学青年纷纷创作小诗,使小诗的诗艺进一步提高,于是又有了宗白华的《流云》,以及何植三、谢采江及湖畔诗人们的抒情小诗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小诗在1924年后走向衰落。文学史家们大多以《繁星》、《春水》和《流云》为小诗中成就最高者,因此,本文试图就这三本诗集来探讨一下小诗的内在审美特质及小诗诗体由盛到  相似文献   

11.
一、谁是《女神》的最早评论者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对于这部“开一代诗风”的诗集,几十年来,不少诗人、评论家、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写了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但谁是最早向读者推荐这本诗集的“伯乐”呢?这倒是一个值得查考的问题了。有人曾把闻一多当作最早评论《女神》的人,我认为这失于审察。从查考资料来看,最早称道《女神》中单篇作品的是宗白华。五四运动期间,宗白华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经常给《学灯》写诗,宗白华激赏郭沫若抒情的天才,大量发表他的作品,促成他诗歌创作的狂潮。一九二○年一月,宗白华接连写信给郭沫若,称赞他的《凤凰涅槃》中的《凤歌》“真雄丽”,“以哲理做骨干,所以意味  相似文献   

12.
<正> 刘勰的美学思想,即《文心雕龙》中的美学思想。《文心雕龙》主要是“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在谈“为文之用心”里,接触到美学思想,这里就其中部分的美学思想来谈谈。 道和文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里说,美学要讲“美感底客观的条件”和“美感底主观的条件”(5页)。刘勰的《原道》和《情采》,是结合论文来谈美感底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出现了部分诗文互见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用作底本的清人编注的《苏轼诗集》,未能严守诗歌与韵文的文体界线,将苏轼的赞、颂、铭、偈等韵体文编入诗集,把《琴诗》一类佛偈当成诗编收。《全宋诗》的编纂也存在编辑体例不纯的问题。其实,韵文不必混编入诗集,它们也不会因为被“尊”为诗而增加其艺术价值与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啊,诗从何处寻?从细雨下,击碎落花声,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流云小诗》开篇引用一首小诗,请不要嗔怪我这样发表内心的独白,我是多么期待以语文的方式,行走在教学与研究的路途上。上课如此、听课如此、评课如此,也期待  相似文献   

15.
小诗     
生命的树上凋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的压在心上。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美学著作,偶尔写点小诗,也体现着他的美学观。这首小诗就是极好的例证。《小诗》则告诉我们,要能导到诗,就必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花“谢落在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的美学理想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旧体制衰落而萌发新体制的革命时代。他的生命美学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即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即《周易》中的生命哲学。宗白华鼓吹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主要依据是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至后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和《歌德之人生启示》中更是明确提出并论述了“生命本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长期致力于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在学习西方哲学和吸收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步"美学。他将中国传统艺术放在中西方学术视野的比较中研究,在康德哲学时空理论和《易经》哲学时空意识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时空观。宗白华的时空观是联系的、开放的、多变的,是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时空统一概念。对宗白华美学时空观渊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发现其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同时启发我们对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教育与职业》2003,(2):63-63
《爸爸在天上看我》韩东著河北教育出版社,韩东是口语诗的代表人物,本诗集收入他自写诗以来迄今为止的200首诗,创作时间跨越20个年头。这些诗中既有诗人扬名诗坛的代表作,也有他写于1990年代的鲜为人知的佳作。韩东的口语诗不矫饰,不虚假,注重真实细致的生活感觉,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而非时下热闹炒作的“口水”,从中我们既能窥视到1980年代诗歌运动的实际成果,也感受到1990年代个人写作的真诚步履。《写作之夜》史铁生著,春风文艺出版社,这是一套以“小说家”讲坛命名的丛书,史铁生以沉思和独语的形…  相似文献   

19.
吴静 《现代语文》2006,(3):55-56
何其芳十分珍惜自己的创作羽毛,诗作少而精。两本薄薄的诗集《预言》和《夜歌》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雕像地位。这两本诗集提供了诗人由梦幻之曲到为时代而歌的心路历程的情思档案,又以其独特的诗艺开拓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饱蕴着丰厚的审美价值。《预言》是诗人早期的诗歌总结,完美地体现着诗人“艺什么也不为,只是为了抒写自己”的学理想。1938年,诗人来到延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宽大的空气、快活的空气”,一扫《预言》冷艳凄哀的梦幻色调,奏响了礼赞民族解放历程的琴音,完成了他另一部诗集《夜歌》。诗人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预言》的精致、唯美、绮丽、雕饰到《夜歌》的直白有力、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美学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出"中华精神".一方面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艺境论以生命为本体,追求生命精神的超越;另一方面宗白华"妙悟"为本的审美认识方式与生命本体有着内在关联,体现了生命与艺术一体化的境界.宗白华美学体系的成功创建与多元互补的方法论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支撑宗氏美学架构的方法论值得探究.从本体、经验到方法,宗白华将现代"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