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问:《回延安》是以什么为线索,又是怎样把众多的内容组织起来的? 答:这首诗包括了诗人刚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喜悦和亲切的感情,对延安生活的回忆,与亲人阔别十年欢聚的热烈场面,对延安建设成就的喜悦和赞美,还展望了延安的锦绣前程。这许多内容,无论从哪一方面,诗人都有说不完的感受,抒不完的情怀。可是,这位抒情高手找到了“回延安”这条线索,全诗围绕一个“回”字,然后以它为纲,组织材料,做到了“花开千枝,一本系之”。  相似文献   

2.
贺敬之同志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它成功地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式(以上下句为体的分节方式),叙写了诗人想延安、爱延安的无比深挚的革命情怀。诗作常常在那清丽的旋律中,倾泻出强烈  相似文献   

3.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诗歌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入分析艺术构思,把握诗歌的抒情脉络诗歌精美的构思能把思想感情鲜明的形象,瑰丽的思想溶成一体,使所有的东西诗化,呈现美感.在中学阶段学过的诗歌中,不论是内含博大精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还是体现民族风格的古典诗词等,无不具有新颖独到的艺术构思.如《回延安》一诗,作者循着扑进延安,追忆往事,会见亲人,参观延安城,征程告别这样的思路来安排全诗的结构.其中融入对革命圣地延安无限热爱深切依恋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结构之美表现为:以前五回为总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全书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都统领起来;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及婚姻为主线,并围绕着主线掀起三次大波澜,深化了主题;以首尾照应,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有条不紊的艺术网络,因此可以说,《红楼梦》以精妙的构思,严密完整的结构,波澜起伏的线索,将章回小说的发展推向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张维 《文教资料》2009,(24):64-66
人文情怀应该是尊重"人",承认"人",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容忍为基础的情怀.本文从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的"眼"着手分析了语文教材中朱自清散文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风景谈》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散文名篇,其巧妙的构思与精妙的主题表达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笔者认为,比较在作者构思、表现主题上有很突出的作用.本文着重谈谈比较艺术在构思、表现主题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回延安》的意象解读为论述要点,从“我”的见闻感受开始,突出回的过程、颜色描述以及对延安的情感等,阐述隐藏其中的时代烙印、情感意义以及价值内涵。剖析《回延安》的意象,引领学生在深层解读中掌握诗歌的精髓要义,为学生准确深谙诗歌主旨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触网     
本构思精妙,颇有童话色彩。习作以一条触网的鱼生发联想,且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结合,抨击了不正之风,使章有了深刻的思想主题。情节设计精巧,语言朴实而又不乏生动。可算是一篇考场佳作。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以发扬革命传统为主题的篇目占有较大比例。就诗歌而言,第二册中贺敬之的《回延安》和第四册中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则是较为突出的,主题十分鲜明,感染力十分强烈,可以说是革命传统的两首热情的颂歌。《回延安》通过诗人回延安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对延安人民深厚的热爱之情。诗人是在延安母亲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今天延安的面貌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可喜  相似文献   

10.
手表的秒针在表盘上运行一周一定需要耗费六十秒么?在宝玑的制表大师的奇妙构思与精妙工艺下,这个问题竟然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古典名著《水浒传》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有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宋江等。鲁智深是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读《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不仅为作者精妙构思叫绝,更为其人物形象塑造叫好。陶冶文思,贵在匠心,捧读深思,我觉得该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文始于构思,文章构思精妙,标新立异,才有生气与活力。培养学生构思技巧途径多样,本文从指导摹仿,选好角度,逆向立意,拓宽思考等方面深入地阐明了如何对学生进行构思技巧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些策略笔者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改的进一少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而一堂构思精妙,环节紧凑的语文课即将落幕,该以怎样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结尾收场.  相似文献   

14.
《回延安》作为中学教材里不常见的陕北民歌,自有其经典价值。赏析《回延安》,重在品味三大艺术特色,即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场景等描写而进行的间接抒情,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与地方特色的巧妙结合。这三大艺术特色,是《回延安》的教学重点,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5.
蒋捷词论略     
蒋捷词具有豪放、骚雅、清丽等诸多风格;善用描写,如细节描写、以物象物及对秋声的描写等,都很精妙;构思巧妙,语言疏快、圆脆、秀美。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的数学客观题,许多题目设计新颖,构思精妙,耐人寻味.他们以问题为中心,知识横向之间相互渗透、交汇、各种思想方法融汇贯通,凸现能力立意的  相似文献   

17.
从“回”字导入江苏卓智贺敬之的《回延安》,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篇课文的导人,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课时,我便从“回”字说起。简介作者贺敬之的生平之后──“课文标题《回延安》是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克里格里奥诺的《奏鸣曲III》的钢琴伴奏展开分析,分别从整体结构、主题的发展与和声特色、节奏特征等三方面切入,研究该作品钢琴伴奏部分的精妙构思及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王明先 《学语文》2002,(6):46-46
好文章,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精妙、富有文采。有的文章,虽然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但因为语  相似文献   

20.
胡娟 《中小学电教》2009,(11):96-96
<正>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而一堂构思精妙,环节紧凑的语文课即将落幕,该以怎样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结尾收场,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