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谓"餐食"是指"把固体食物吞咽下去"。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12个词项来表达此义位。餐食语义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目看”是指人睁大眼睛看,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11个词项来表达此义位,彼此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张目看”语义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此语义场各成员发生演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中。  相似文献   

3.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上古文献考察,上古至春秋时期"龙"是黄河流域一种真实的动物,习见而能驯养,古人因其习性将其与求雨相联.自然环境变迁,"龙"在中原日渐稀少以至绝迹.秦汉以后神圣化,成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春秋以后八百年,中原人于长江流域再见到同种野生动物时,不知其为上古之"龙",而以当地土著人之语称之为"鳄".  相似文献   

5.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上古文献典籍中“党”字的用例考察,分析了“党”字在上古汉语时期的假借义和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中有"贡、献、羞、荐、纳(内)、进、享、奉、效、奏、致、媵、奠"13个"进献"类动词,其中"献"在上古三个时期均居核心地位。上古各时期的具体成员略有不同,成员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配价方面,上古三个时期均以三价双向动词为主,上古中期开始出现三价三向动词,上古后期始见三价单向动词。句式方面,上古时期"进献"类动词有18种句式,各时期的句式应用同中有异,但基本句式始终最多。"进献"类动词主要凸显的是"受事的转移途径",与受事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与事更多的是作为焦点出现。  相似文献   

8.
谈"婚"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在汉字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代文化的信息.民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惯制,必然反映在古文字的形体之中.很多古文字均可作为考溯、解释一些上古社会习俗惯制事象的"活化石".通过对古代汉字"昏""婚""娶"等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古代抢婚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语言学家Ariel的可及性理论详细划分了指称词语标示的先行语的可及性等级,为汉语指示代词研究带来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可及性理论下的上古汉语指示代词"是"的研究的回顾,强调可及性理论的适用性,有助于上古指示代词"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黑在M·Swadesh《一百词的修订表》中居91位,是语言中较为核心的词。考察东汉文献,黑语义场有10个成员:黑、墨、玄、弋、缁、淄、黔、黝、盧、皁。上古汉语里,先秦时期表黑义的有黑、墨、玄、缁、盧,但黑占主要地位,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淄、黔、黝、皁也加入了表黑义的行列,但使用频率极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