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python对国内11个数据新闻栏目进行爬取,共筛选出579篇健康类数据新闻。笔者将这11个栏目分为财经类媒体、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门户网站四类,并根据健康类数据新闻的报道议题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2015-2018年我国健康类数据新闻增长迅速,且中央级媒体发布的健康类数据新闻最多。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于健康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在健康类数据新闻的实践中议题选题偏生活化、对于健康素养、医患沟通等非生理健康类的议题关注较少,且在社区医疗、临终关怀、远距医疗等领域存在报道空白。通过SPSS卡方检验,发现报道议题与媒体类型、数据类型、报道范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健康话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大众媒体中与健康类、养生类有关的新闻及节目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健康传播这一重要分支也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互联网被广泛应运的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健康传播,如何塑造网络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公信力,这些都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之间存在的矛盾,探讨平衡好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以期协调好新闻背后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一步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推动呈现自媒体行业发展新面貌。【方法】文章基于以往文献的梳理,以明确自媒体属性为前提,对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平衡进行思考。【结果】新闻类作品具有信息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作为商品的新闻类作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各类资源,但作为信息的新闻类作品又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自由表达权,影响着公众舆论。【结论】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用户生产内容大多不具有营利目的,不妨纳入合理使用范围内;以此为业的商业生产内容具有营利属性,更应该受到法律、技术、机制等的规制。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晚报,都是市场上受读者认可的大众媒体.但这些大众媒体目前遇到了两个麻烦.一个是同质化.-个城市几家报纸,翻一翻除新闻的编排顺序略有差别外,报道内容、表现形式、经营手段几乎-个面孔,俨然多胞胎;第二个是小众媒体的蚕食.小众媒体异军突起,大众媒体拿自己的相同部分与之抗衡,几乎都是败下阵来.大众媒体的既得利益不断遭到小众媒体的侵袭.  相似文献   

5.
强调媒体要对社会负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同样是世界各国新闻界的共识.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就是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正确监督、诚信服务,树立媒体的公众形象,提高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①作为与公众心智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类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比普通大众媒体更显重要.健康类媒体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服务、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满足公众健康知识需求,践行健康类媒体的社会责任.下面,笔者以《健康时报》为例,梳理、界定我国健康类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涵.  相似文献   

6.
都市报.晚报,都是市场上受读者认可的大众媒体。但这些大众媒体目前遇到了两个麻烦。一个是同质化。一个城市几家报纸,翻一翻除新闻的编排顺序略有差别外,报道内容、表现形式、经营手段几乎一个面孔。俨然多胞胎;第二个是小众媒体的蚕食。小众媒体异军突起,大众媒体拿自己的相同部分与之抗衡,几乎都是败下阵来。大众媒体的既得利益不断遭到小众媒体的侵袭。  相似文献   

7.
刘宇轩 《东南传播》2023,(3):124-129
健康传播致力于向公众传播健康信息,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随着越来越多健康类数据可视化报道的涌现,为受众带来较好信息观感的同时,新闻制作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逐渐显现。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健康类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影响因素包括数据素养、技术发展水平、健康类新闻的特殊性、健康类数据新闻报道专业水平、对受众特性的把控能力、外部健康宣传政策、媒体自身条件。同时,各项影响因素可以通过优化来进行完善,可行性优化路径包括顺应健康类新闻的传播规律、打造技术与政策的扶持双通路、生产者与传播媒介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失实的体制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4,(11):13-16
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事业的组织制度,它包括新闻事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内部结构、组织体系、干部制度等。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体制构成了新闻政策的制定、实施的一个规范性、边界性环境,制约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日常报道活动。新闻传播当然由具体的新闻工作完成,他们决定着传播内容的真假,但是,新闻工作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不可能不受到新闻体制的影响。有些新闻失实,媒体并无失实行为的主观恶意与客观失误,即此类新闻失实的产生是非媒体过错,而是由媒体无法抗拒的体制性外力引起的。也就是说,根治此类失实新闻的有效方法是进行体制性创新,实现制度的有效供给。具体而言,造成新闻失实的体制性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敏 《青年记者》2016,(23):27-28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周期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取代吗? 什么是自媒体 2002年,美国学者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也译作“公民媒体)的概念.2003年7月,美国学者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发布了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提出:“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24):31-34
近期,针对外来语滥用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方面是大众媒体对此类现象的积极报道和各种分析,一方面是受众对此类信息及报道的讽刺性反应。这背后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一般新闻事件的范畴。本文以此类现象为关注点,通过观察大众传媒和受众各自的反应,分析传媒和受众反应背后的深层动机,探究讨论背后所蕴含的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在,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版块.此类新闻也许并没有非常抢眼的内容或者图片,但它却改变了长期以来大众媒体并没有以"大众"为主角的做法,它"以民为本",让新闻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这道"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满足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一系列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类新闻栏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此类新闻也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影响着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民生新闻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满足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一系列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类新闻栏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此类新闻也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影响着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民生新闻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读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卫生健康类信息逐渐关注。卫生健康板块也成为媒体竞争,赚取读份额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写好写活卫生新闻,熟练使用媒体语言使科学知识“大众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广大读的阅读需求,应该成为有关媒体记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在突发新闻现场,普通大众拍摄的突发事件图片,越来越多的见之于媒体。但由于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滞后,手机新闻摄影正不断挑战人们的心理道德底线,考验着大众对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传播目的的认识。本文针对此类现象进行分析,并给出规避视觉暴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胡赞 《新闻世界》2010,(11):99-101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大众媒体越来越趋向于站在受众立场来报道。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它的产生体现了我国新闻自身发展规律。本文主要从民生新闻的含义、民生新闻的瓶颈、原因分析、民生新闻的出路等几个方面来探求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在传统大众媒体中,记者、编辑等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用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对新闻信息的来源予以过滤和审视,这保证了传统大众媒体上的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自媒体不同,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复存在,相对于  相似文献   

18.
当照相机、摄像机和手机结合,当数码相机和家用数码摄像机进入平常百姓家中,一直被动接受新闻信息的大众终于拥有了纪录和发布新闻事件信息的工具。这使得新闻现场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出画面、声音和文字消息。新闻纪录、传播一直依靠媒体记者的时代宣告结束。至此,一个社会大众参与传播和为社会大众传播的大众时代终于到来。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发布信息以及接收信息的方式。因此,需要从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新特征出发,改变编辑策略,使新闻传播竞争力提高。本文对自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新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了自媒体新闻传播新特征下的大众心态,对自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与编辑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视听新媒体与广电节目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普及以来,广电节目的形态就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和服务类几乎是节目制作与节目奖项评选的惟一标准,后来这四类节目形态被更为细致的区分为新闻报道类、新闻评论类.综合晚会类.游戏娱乐类、生活类、青少类等,而且经济类.体育类、音乐类、益智类、法制类等节目形态日渐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