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战后,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革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无产阶级生活的改善等富有迷惑力和挑战性的新现象,有人疑惑不解,也有人盲目吹捧,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否过时。本文就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解方法试作短论。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二次战后,从五十年代开始至七十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疯狂地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出现了所谓“黄金时代”、“经济奇迹”。主要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例如,197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376亿美元,比1947年增长了两倍多。经济增长最快的要数日本,出现了“经济奇迹”。1956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亿美元,居资本主义世界之末,1966年达到1000亿美元,10年内翻了两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发展超过日本 50- 60年代连续两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从国内外多方面的预测结果看,现在到 200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将达到 7.5%以上的水平;其后的 10年国民生产总值能够维持 7%的水平,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繁荣。到 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将排名仅次于美国、日本位于世界第三; 202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成为世界第一。   在 21世纪,我国经济面对进一步增长的良好前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它们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和由此引起的各国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这是列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战后迄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45—1975年是从美国独霸到以美国为主体的美、日、欧三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时期。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压倒优势的地位。但从50年代开始,日本和西欧国家迅速崛起。特别是日本,增长更为迅速。在1953—1973年期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9.8%,比美国的3.5%要快两倍左右,比联邦德国和法国则快一倍左右。到60年代后期,日本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升起的一轮耀眼的太阳。50年代和60年代,其经济增长率平均高达10%,在此期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于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西德,经济规模由1961年的第五位到1968年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位。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的比重,由1961年的5.1%上升到1970年的9.5%,在经济和科技方面都已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进入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仍持续保持高速发展。1982年,日本的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关于世界七大奇迹众说纷坛.有人说,公元前2世纪,在排尼基旅行家写的游记中,记述了世界七处建筑和雕刻艺术胜地的美景,并冠以"世界七大奇迹"的美誉.也有人说,当时就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到了公元6世纪,经过拜占庭修辞学家菲伦的整理,才有了"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这世界七大奇迹是: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希腊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罗得岛上的阿波罗神像、土耳其埃弗首的阿提米斯神庙和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城的灯塔和埃及的金字塔.到了中世纪,又出现了另一份世界七大奇迹的名单,包括:古罗马的圆形大剧场、亚历山大城的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支撑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自"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奇迹"出现后,美国发起了从教学型、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的高校转型改革,比尔·盖茨等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更是推动了1600余所大学开展创业课程运动;英、法、德等国在50年代开始进行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师辅导、商业网络服务方面的实践;日本在90年代开展"富有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印度于21世纪初高调推出旨在"追逐梦想而非追寻工作"的创业型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锐 《学习之友》2006,(5):38-38
195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分量的4.7%,1980年下降为2.5%;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同日本相当,到1980年只相当日本的1/4.1985年更下降到1/5;196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中国4600亿美元.而1985年超出36800亿美元。这是从经济实力来说,还不讲科学与技术的实力。论后两方面,我们同日本、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而且越来越大。这是过去二十年“左”的思想和实践造成的极其痛心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一个战败国,其损失惨重:人口损失2000万,经济损失6500亿美元,本土被美军占领,大量资本被没收,许多工厂被拆除赔款、一时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整个国民经济陷于瘫痪和濒临崩溃的边缘。经过战后初期的恢复。到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仅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七位。但从1956年至1973年这18年里,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3.6%,到1968年一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强国。1970年前后,日本已基本上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被称为奇迹,…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文化热的缘起——美国专家研究日本而发现的“新大陆”企业文化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有它复杂的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战后经济面临着全面崩溃,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30%,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至2000多万;农村严重缺粮,社会一片混乱,科技落后于美国二十到三十年。但出人意料,日本从50年代初期起,学习美国包括行为科学在内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用了短短15年的时间(1955——1970),国民生产总值竟增长了3.4倍,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苏联。到1970年,基本上消除了与美国在传统产业方面的技术差距,并在钢铁、汽车、家用电器等生产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钢铁出口在60年代占世界第一位,到1973年,钢产量达1.2亿吨,并在高炉容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率、单位能源消耗、连续铸钢、轧钢等方面,都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日本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最快的。1951——1969年,日本平均提高10%,而美国只有3.1%,英国2.8%,西德4.9%,法国5.3%。贴着日本商标的商品,以其  相似文献   

10.
张书林 《历史学习》2003,(11):29-29
有这样一道题: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经济腾飞B.欧共体的成立C.197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见优化设计世界史下册51页第3题)很多资料都有这道题,只是选项略有不同罢了,答案都是C或者与C相类似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黄金外汇储备各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的基础之上的。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的腾飞,美国工业生产和黄金外汇储备在世界总量中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9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创造了令人羡慕的奇迹。三十年内人均收入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国际贸易增加额由1960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500亿美元,使日本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到了80年代,日本跨国公司的规模逐步壮大,取代了美国的地位。此时的日本经济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国内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 1986-1989年间,日本的实际GNP每年增长率只有2.9%-6.0%,但由于大量资金的投入,使日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急速上涨。日经指数在这4年中,上升了20%多,土地价…  相似文献   

12.
战后的日本,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其经济、教育的发展,步幅之巨大,堪称世界奇迹。本文就日本战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作些探讨,希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够有所启示。 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五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就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整个产业结构转向以重化学工业为主轴。为此,需要大批适应产业结构这一转变的能够尽快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熟练工人。而这一时期正是1947年到1949年大量出生的婴儿完成了义务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文化热的缘起——美国专家研究日本而发现的“新大陆”企业文化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有它复杂的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战后经济面临着全面崩溃,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30%,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至2000多万;农村严重缺粮,社会一片混乱,科技落后于美国二十到三十年。但出人意料,日本从50年代初期起,学习美国包括行为科学在内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用了短短15年的时间(1955——1970),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4.
序言 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缔造了世界范围内广为称道的"经济奇迹".两国政府采取的是国家控制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政府为工业活动提供大量的经费支持,他们的劳动力既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且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实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赶超美国 ?有人乐观地说是 2 0 2 5年 ,有人谨慎地说是本世纪中叶 ,有人保守地说至少尚需一百年……众说纷坛 ,孰是孰非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有两个重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们常讲的中国经济赶超美国 ,主要还是从经济总量的角度谈的 ,而非从人均占有量角度说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经济实力赶上美国需要多久” ,其实是指中国的经济总量 (国际上通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用GDP表示 )赶超美国需要多少年。据世界银行统计 ,2 0 0 0年 ,美国的GDP为914 43 0 35亿美元 ,是世界第…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欣 《考试周刊》2009,(41):52-54
战后日本经济崩溃,百业萧条。在美国的援助和扶持下,日本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积极学习引进欧美的科学技术,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5年恢复到二战前水平。至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二。这主要是归功于其优越的经济政策。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日本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并发展起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本文主要针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几点原因进行论证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大力发展教育,是德国和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然而,他们通过发展教育,创造了令世界惊叹不止的经济奇迹。德国在“二战”结束后,经济生活处于极低的水平。据统计,1946年前西德的工业生产只有战前最高水平1938年的22.6%,但到1951年,仅用了五年时间,就超过了1938年的水平,达到了这一年水平的112%;而到1977年,前西德工业生产占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三。[1]研究表明,是由于前西德重视了教育的结果。西德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萌发于20世纪50年代,在改革30年中逐渐形成而完善。这一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框架,也颠覆了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转型经济的经典理论。中国改革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理论的创新是"中国奇迹"的根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西德面临着一种破碎的经济形势。1976年,美、英、法三个占领区的工业生产仅为战前的1936年产量的33%;仅英、美占领区的住房就有47%遭到毁灭或损坏。要将经济复兴计划建立于这种匮乏的经济之上,不难想象其巨大的困难。然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从1918年到50年代初的短短数年之间,西德经济出现了所谓“奇迹”。1948——1952年间,其工业生产增长了110%。同一时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7%。重建速度之快,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初,克林顿政府上台伊始,便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宏伟设想,并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行动计划”。这是他们为振兴美国经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舆论界把这个计划称作“世纪工程”。有人认为它是继本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电话之后又一次重大的信息革命。继美国之后,欧共体、日本、南锥体共同市场国家、新加坡、韩国等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