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用性是评定发明创造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准。因此,许多人在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时,首先就会想到发明的用处。这种“实用”可以成为发明创造的“指南针”,为实现更加快捷的发明创造指引方向。笔者把这种以实用性作为发明目的的发明定义为“唯实用发明”。  相似文献   

2.
人类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始终在从事发明创造。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完美的一面。美国杜克大学历史学家维斯蒂克在其《从小处着眼:为什么存在不完美设计》的新书中说:“发明永无止境,不完美是发明之母。”他认为,只要从小处着眼,会有越来越多的发明等待你去干。仅在2003年,美国就颁发了17.5万件专利,但只有一小部分专利显示出了其重要性,而其中大部分,也会像过去已存在的几百万件专利一样,在它们到期失效之前就早已被人们忘得干干净净。可以说没有一项新产品,可以长期保持不变而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对于发明、设计和技术而言,永远存在着不…  相似文献   

3.
蒋平 《发明与革新》2010,(12):17-17
发明创造到底难不难?这是一个许多人经常会问到的问题。笔者是一名发明爱好者,据笔者多年的发明经验,窃以为,发明创造本来是一件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事,而只要我们掌握了发明创造的基本方法,并保持着坚持不断发明创造的恒心和毅力,发明创造也许就变“简单”了。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推动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尤其是为了促进发明成果的转化实施,奖励在自主创新并实现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发明者,中国发明协会开展了第二届“发明创业奖”评选活动。经各省市发明协会等单位推荐和自荐、专家评选、网上公示、中国发明协会常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创新形势的深入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发明创造行列中,这对成功地建设创新型国家显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创造学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人们对发明创造仍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误区之一便是“直观”地将发明创造划分为“大发明”和“小发明”。例如,《发明与创新》2006年11期所刊“于无声处听惊雷——略谈小发明的价值”一文虽然肯定了小发明的价值,但并未解释其中的发明为什么属于“小”的范围,只是希望人们“拿起放大镜去看小发明”而已。当然,与此类似的诸如“小发明大市场”之类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也经常可见,其目的也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小发明,从而激发了很多人发明创造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小鹭鹭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对发明说 :“发明爷爷 ,你教我搞发明 ,好吗 ?”“好啊 !”小鹭鹭在发明的指导下 ,作出了一项发明 ,小鹭鹭太高兴了 ,她又想将发明申请专利。专利说 :“你想申请什么专利 ,是发明、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按照专利法规定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什么是发明 ?按《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什么是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区别在于 :1…  相似文献   

7.
导语:专利法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即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要当小发明家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发明,学会发明创造方法很重要,动手去实践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发明,是"改"出来的.其理由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新的发明都是在已有发明的基础上改进之后得来的;二是发明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所谓改,主要指的是改变,把不方便改成方便,把落后改成先进,把旧模样改成新模样等等,只要改的比原来进步,就是发明.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创造学教育同群众发明革新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发明创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认为成立“发明与革新研究所”(或称“创造学研究中心”)是最佳方式之一。“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思维、活动过程、成果的一门科学.它的重点是探究创造的科学方法与理论。它与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结合,就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根据我国抽样调查,一般认为在掌握创造的科学方法之后,一个发明创造、革新、试验项目.周期可比预定计划时间缩短1/3.所需成本费用可减少1/4;这就充分体现了创造学的威力.它能有力地促进发明与革新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中国发明协会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二十多年来,中国发明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全国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作为政府联系广大发明人的“纽带”和“桥梁”,做了许许多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和赞誉。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市场     
《世界发明》1998,(3):3-4
人生活在大干世界之中,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都是我们的创造动力。在生活中有不便之时,可以通过发明创造得到改进:在生活中缺少什么.通过发明创造得到补充;生活中存在着浪费,通过发明创造使之充分利用;生活中存在着落后,通过发明剖造使之先进、圆满。但是仅仅注重发明是不够的,发明应牢牢抓住市场,注重经济效益。这样发明创造工作才后继有望.发明创造成果才会层出不穷。发明成果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促进发明础造.这样就产生了“发明一教益一再发明一再增生敢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初,我随云南省代表团赴香港参加“第九届全国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我发明的《新式英语词典用法及编法》获得了本次比赛的金牌。出乎意料的是这项发明同时还获得了8月初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王丹萍青少年发明创造奖”,并获...  相似文献   

13.
组合联想法类似于小学生的汉字组合游戏,可以用不同的偏旁部首和不同的字去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字。比如:“亻”旁可以分别和“乙、二、夫、木、犬……”等字组合成为“亿、仁、伕、休、伏……”等新的字。但不是任何字都可以和“亻”加以组合的,比如“亻”不能和“平、工、上、下……”等字加以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字。组合发明也是如此,并不是任意两种物体都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有用的物体。所以一般来说,组合发明法的随意性较大,要想寻找一项新的发明题材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在长期从事青少年的科技辅导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探…  相似文献   

14.
发明的“棋路”(三)肖文追究原因的原因在社会上,“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人,或许是令人讨厌的c但在学校里,能向老师刨根寻底的学出.常常有可能成为什会卜出类拔革的人物。如果你想在发明创造方面有所作为,就应当具有追根究底的习惯,因为这也是发明创造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市场导向型发明创造技法(五)──创造新型消费法肖云龙有位才华出众的影星在谈到自己的成功诀窍时说:“我不按观众兴趣去演,而是通过创造新的兴趣去赢得观众。”影星的经验之谈,对发明创造者有何启发呢?按照消费需要去发明创造,能获得成功,这已为大量的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燕子 《发明与革新》2011,(12):23-24
中国有句成语:逼上梁山。意思是被迫去做某种事情。有些发明创造,也是“逼”出来的产物。 先看一个为情所逼的发明故事。 在美国,亨特和郝斯达真心相爱了。但是,他俩要结婚并非易事,因为郝斯达小姐的父亲表示反对。亨特站在郝斯达父亲面前,诉说他非常爱恋郝斯达,并保证让她得到幸福。  相似文献   

17.
杨通河 《世界发明》2003,26(7):29-30
几位搞发明创造的朋友谈起多年来从事发明创造各自的感受,虽然每个人经历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感受是共同的:“搞发明很难,很累!”“发明难,申请专利更难,专利推广尤其难”——恐怕大多数发明人最初都要经过这样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安徽电视台有个“金点子行动”节目,每个星期四晚上播出,很受欢迎。“金点子行动”节目,请几个发明人登台,介绍各自的发明,还要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经过一系列的挑战,最后,由其中一个发明人获得冠军。我几乎每期都看,但由于我在私营企业打工,经常累得臭死,所以即使看了,也无法将每个发明都详细地分析一番,尽管我想这样做。故而,我只把一些印象较深的发明做一些描述,和大家一起分享发明带来的快乐。1.防盗窨井盖窨井,就是便于维修下水道的井状物。大街上,经常有窨井盖被偷了,以至于行人都绕着走,诚惶诚恐的。陈源先生发…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激发群众性的发明创造热情,推动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选拔优秀的职务和非职务发明项目以及民营科技成果,推荐参加国内外发明展览会,提高发明成果的知名度和促进技术交易,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推荐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促进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成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为发展经济、振兴上海服务,上海市总工会会同上海市专利管理局、上海发明协会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上海市2000年优秀发明选拔赛”。选拔赛对非职务发明和青少年发明减免报名费。评奖结束后,组织者即将参赛项…  相似文献   

20.
读者心声     
结合本职搞发明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 ,从1978年以来 ,年年自费订阅 ,从未间断 ,其中一些文章反复细读 ,学到了很多东西 ,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 ,自己也涉足发明领域。通过学习和总结这几年自己发明创造实践 ,有一个体会 :即结合本职工作搞发明是成功的捷径。拿我来说 ,我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是热能动力方面。但一开始自己想的是在化学方面有所作为 ,但终究因为“外行”而屡遭失败。我接触的发明人中和我一样因为脱离本行搞发明而招致失败的不少。吴君是发明爱好者 ,他学的专业是电气 ,但他却一度热衷于研究如何降低汽车行驶中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