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叙事研究因其与日常教育生活接近,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科研需要,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和追捧。但因部分教师混淆相关概念、叙事研究能力不足等原因,其所进行的教育叙事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叙事研究的提倡给中小学教育科研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而认真地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一些学校举办“教育故事会”,组织老师们交流、研讨,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经常而有效的形式。的确,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这样做,教师可以直面自身教育实践,认识、思考和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个人的教育理论,增强自己的实践性智慧,从而提高作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我们看到的老师们的教育故事中,确有些体现着述说者深邃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在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其不容抹杀的地位,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教育叙事”与学术研究——兼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革命及研究方法》否定教育叙事为学术研究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是以自然科学的规范、原则察照教育叙事的结果;其整个话语不仅曲解了教育叙事,而且对教育叙事等形式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表现得不够宽容,体现在它反对教育叙事进入教育研究法教材,否定包括教育叙事在内的校本教研是中小学“解决学校工作困难”的途径。另外,此文还存在既“革命”又保守,既很客观又很主观,理论批判的逻辑与“历史”相背离等值得加以认真回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法,描述了W老师入职以来的阅读及其专业发展经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阅读对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据此得出以下启示:培养中小学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内容;通过阅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阅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修订和实施,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教育叙事是教师对其专业生活事件的反思性描述,它易于中小学英语教师操作,是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教育叙事的含义、特点、类型,以及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途径,以期给中小学英语教师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并介绍“教育叙事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也逐步与时代接轨,于是,个体的教育叙事研究扩展为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型研究,带动教育叙事研究质量的提升。基于博客平台上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打开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大门。文章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于博客网络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介绍和分析,挖掘中小学教师使用博客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优越性,从而鼓励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一、教育叙事叙何事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教育叙事研究。这种教育故事要成为研究性“文本”必须有特定的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叙何事?(一)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教…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不仅对理论工作者而且对中小学教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教育叙事研究在应用中及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以期使人们对教育叙事研究有更准确的把握,更好地运用这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叙事"这一原本有些陌生的术语开始逐渐被一线教师了解并运用。在课堂教学、校本培训、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叙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之举。一、教育叙事的特点教育叙事是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用自己熟悉的言语方式来表达和叙述教育教学中所发生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叙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不仅对理论工作者而且对中小学教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教育叙事研究在应用中及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以期使人们对教育叙事研究有更准确的把握,更好地运用这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叙事研究的提倡给中小学教育科研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而认真地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一些学校举办“教育故事会”,组织老师们交流、研讨,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经常而有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叙事者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事件中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目前,叙事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遍使用的一  相似文献   

13.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正成为教师教育的热点。许多一线教师利用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来促进其专业发展。但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当前急需了解和掌握的。本文通过对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在常熟市研究型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成为“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与教师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使叙事的研究真正触及到教师真正的教育生活、实践本身.但是,由于对这种教育叙事乍一接触感到亲切而带来的囿于感性的热情.由于对教育叙事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思考和驾驭.由于对叙事材料缺少理论的关照或理论上的准备先天不足.使得教育叙事即教育故事的撰写陷入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6.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人们对教育科研范式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情结”得到相应缓解,不少教师在日常教育故事的叙述和反思中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和自信。一时间,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流行与时尚”,成为教育科研领域里一颗耀眼的奇葩。然而,最近一次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讨论却让我对这些教育叙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一位有着丰富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经验的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要善于对故事进行加工,有些地方要改一改,有时甚至需要一些虚构,这样故事才能感人,才能发表。本来心中已经产生出来的对教育叙事研究的丰富意…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目前中学的教育教学中要求教育科研兴校,教师面临的教育研究新取向的实际问题出发,辨析了教师专业化和教育叙事研究及其之间的关系,并且从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成为"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与教师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使叙事的研究真正触及到教师真正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中小学教师了解和运用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这种研究方法一经宣传和推介,就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的共鸣,得到了他们积极、热烈的响应。现在一些学校把教育叙事作为教师培训、校本教研的经常而重要的方式,不少教育期刊也设有教育叙事方面的栏目。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正在成为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育叙事中认识、理解教育,增强教育的经验和智慧,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