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有关儿向语的研究超出了儿向口头语的范围,已经发展到了动作语的层次。本文在对儿向动作语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儿向语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评价了儿向动作语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该研究会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有重大的启示,对双语、双方言儿童如何顺利度过语言"沉默期"这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时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还指出,对汉语普通话环境下儿向动作语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观察人类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输入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儿童主要语言习得中的言语输入,儿向语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论述儿向语的特点和作用来讨论儿向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儿向言语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成人)与儿童交谈时所运用的一种特殊语域或语言风格.是一种儿童易于理解的简化的语言形式.也是儿童语言习得初期最重要的输入形式之一。儿向言语在语音、词汇、语义等方面有着不同于成人间话语的独特特征.对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提高儿童语言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形式,英文儿歌可参照儿向言语的特征来进行选择或编写。  相似文献   

4.
成人的话语和儿童的话语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要确保会话效果,成人和儿童的对话就要尊重这些特点。儿向语就是成人同儿童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要语言信息,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效使用儿向语是少儿外语教师的应备素质。  相似文献   

5.
成人的话语争儿童的话语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要确保会话效果,成人和儿童的对话就要尊重这些特点.儿向语就是成人同儿童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要语言信息,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效使用儿向语是少儿外语教师的应备素质.  相似文献   

6.
儿向言语是指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对儿童所使用的简化的语域,它是儿童语言习得初期最重要的输入形式。儿向言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具有与成人间话语不同的特征;儿向言语还随着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调整复杂程度;成人文化水平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儿向言语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掌握儿向言语这些特征并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儿向言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静  王皓 《考试周刊》2012,(38):13-14
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向语(或称妈妈语)在婴幼儿早期语言发展中均占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语言重要输入者(一般为母亲)长达一年的跟踪研究,对比湘方言区内几组家庭中对婴幼儿使用儿向语的情况,探讨母婴对话中的特点及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妈姆语是母亲对儿童的简易化的语言使用域,它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要语言信息输入;本文以妈姆语的特点与儿童语言习得自然顺序之间的有趣对应关系为视角,综述介绍了西方心理语言学界对妈姆语的研究。本文第二部分讨论了妈姆语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或外语教与学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年龄的差异、语言习得机制的差异、语言习得环境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影响认知,早期语言学习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包括儿童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的学习.有关儿童听觉语言获得的研究除了产生行为主义、心灵主义、建构主义等经典理论外,近来受到关注的是语言复杂性理论,认为复杂语言输入能够产生比简单语言输入更好的效果.在有关动、名词获得年龄的研究方面,出现了对立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获得动、名词年龄的先后会因语言种类不同而呈现差异.有关儿童视觉语言获得的研究,以汉字学习为例,主要集中在汉字的正字法特征、汉字认知规律、汉字义符的作用等方面.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则表明人类大脑会受到语言经验的深刻影响,儿童与成人在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各自存在优势.有关儿童语言学习机制的研究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多使用温暖的"妈妈语"与年幼儿童进行言语交流,满足其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大语言输入的复杂程度,促进儿童高级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双语教育方面,既要重视环境的创设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更要重视教师与教养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保证和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