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韦伯所处的时代,德国古典大学的优良传统、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日益面临资本主义官僚制的冲击,在资本与权力的影响下,大学应恰当应对,才能既继承大学的传统精神又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奥斯特罗姆的民主制行政范式比传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更加符合公共行政的实际,这主要是由于在范式的来源上它是内生性的,即它的思想根源来自《联邦党人文集》中的自治原则.而官僚制行政则是一种"外来的"公共行政范式,也就是说,这一范式的基础是来自威尔逊和古德诺所借鉴的外来知识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官僚制公共行政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二战后,西方各国公共行政面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基础都发生了较大变革。这一切都使传统的官僚制行政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也呼唤着民主制行政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制度的创新,民主制行政的基本模型主要包括建立参与型的公共行政决策体系,实施程序化的公共行政管理方式,推行竞争性的公共行政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评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主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正的民主政治”是张君劢鉴于西欧议会民主制的弊端以及30年代中国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而精心设计的“第三种”政治方案。张的政治设计力图从理论上解决自由与权力的平衡问题,同时通过加强政府的权力以适应民族主义的需要。然而在现有体制内,张的目的不仅无法达到,相反,其偏于一端的权力主义倾向极有可能成为论证现存政权的借口。结果是,民族主义无法实现,民主、自由的价值也必然丧失  相似文献   

5.
在对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注意的是洪堡的思想。为了深入理解德国模式中的学术自由观,本文分别分析了洪堡之前的康德所著的《系科之争》和洪堡之后的韦伯所著的《韦伯论大学》,并将两人的学术自由思想作了简要的对比。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在限度和外在限度的某些共同理解,也可以看到韦伯在讨论学术自由的基础时以理性化概念取代了康德的理性概念之后所赋予学术自由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官僚制理论的创造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作为工业社会乃至更为长期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模式具有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官僚制的悖论也因此而产生,其作为一种理性的组织制度,对于工业社会的进步、组织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官僚制重要性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官僚权力的扩张,这对于民主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现简要分析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的价值取向,以及马克斯.韦伯对于民主化的危机所产生的看法,以引起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是对该学科在萌芽发展期状况的隐喻,但"身份危机"却长期存在,从而质疑理论研究的合法性以及实践结果对社会福利的效用。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政治-行政二分法困境是造成"身份危机"的内在因素,政治-行政二分所引发的长时间争论导致学科一致性认同的缺失,并造成公共行政实践对效率的推崇以及对民主的遗弃。在正统公共行政中,政治-行政二分是基础观点,效率是核心原则,官僚制是实现效率的良好行政模式。然而,官僚制行政却带来了公共行政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正统的公共行政囿于难以摆脱政治-行政二分困境而无法解决"身份危机",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将摒弃"官僚行政",走向民主的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8.
很多当代的左翼或右翼政治理论家们都对以美国为范本的现代自由民主制进行了反思,然而,在列奥.施特劳斯看来,他们的反思仍停留在以现代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政治哲学的内部。因此,施特劳斯强调,对现代自由民主制的批判一定要找到一个"超越自由主义的视野",而这个视野在他看来就是古典政治哲学中的"最佳政体"观念。施特劳斯认为,古典的"最佳政体"观建基于一种高贵的人类生活方式,并以人的目的性、完满性、优异性与德性为指导,因此它能够对抗现代自由民主制在人性观和道德观上的"现实主义"态度,从而为解决由公共精神的陨落和道德基础的覆陷而引发的自由民主制的困境与危机提供一个别样的、可能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官僚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韦伯从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官僚制的内涵及其特征构建了官僚制,官僚制从诞生以来不断地遭到各种批评与指责,但是韦伯所开创的理性与科学的研究范式在目前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中国面对当前"官僚制"发展不足的现状,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吸收官僚制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10.
韦伯的核心问题及其研究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除魅的世界与社会的理性化,以及人的灵魂问题。但西方社会学界对韦伯的基本问题及其问题域的理解,却存在两种不同的形象。本文从经典学者关于韦伯基本问题的论述出发,通过韦伯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学术》等著作的研究主题,分析了韦伯的核心问题:理性化与自由,及在这一问题基础上形成的问题域和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1.
李光耀对新加坡的“威权”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耀统治时期的新加坡是实行“威权”政治最典型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在国际国内形势的作用下,为了消除左派力量的影响并巩固自身的统治,李光耀在议会民主制的体制下,推行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主要表现在:几十年不变的统治地位;新加坡式的民主;打击反对派的方式。同时,李光耀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也是其“威权”政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官僚制”这一概念有两重含义。韦伯在历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广义的官僚制概念 ,所以 ,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中国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 ,而当前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官僚制概念 ,是特指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现代官僚制 ,即现代形式的官僚体系。现代官僚体系作为一种理论范式而定型则是马克斯·韦伯的功劳 ,正是他从理论上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了这类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原则 ,所以人们往往把韦伯看作官僚制组织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3.
论布吕宁和他的“总统内阁”陈晓春关键词魏玛德国,布吕宁,总统内阁魏玛共和国,这个德国历史上议会民主制的首次尝试,只经历了短短的14个年头便寿终正寝了。这一民主制度过早夭折的原因何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的史学家们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14.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中国行政现代化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中,官僚制的研究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对官僚制所展开的学理研究,使之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亮点。现时的中国行政体制仍处于官僚制不足阶段,因此,认真研究传统的组织结构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官僚制,是实现中国行政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在近现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理论范式,韦伯的官僚制以其理性化的精神内核在西方工业化时代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理性官僚制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通过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蕴涵的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着韦伯对现代社会发展理性化趋向的分析理路,西方教师文化发展趋向亦呈现理性化的特征。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和"祛魅"分别从制度和观念上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塑造;重塑之后的教师文化衍生出了新的危机。新危机的解决需要"卡利斯玛"权威结构的重现和"返魅",但理性化的进程在最大程度地堵死了危机解决之路。徘徊于传统和理性化之间的我国教师文化,要警惕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合理性危机,需要在提升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重塑教师的知识权威及教学自主权上着力。  相似文献   

17.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是英国功名显赫的军事领袖,他领导国会军赢得了英国内战的胜利。他是英国议会民主制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与宗教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近代政治思想对当时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两位人物的政治思想作以简单的比较,虽然他们在政党与议会民主制度的关系上,政体制度的政法模式上;政治权力结构上的侧重点方面以及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上都截然相反。但两人思想异中存同,他们都认同了议会民主制,并且都希望通过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来推进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9.
韦伯官僚制理论范式的危机在于其延续了传统科技哲学思维的工具理性,要超越官僚制范式,必须从哲学方法论层面入手;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语境分析基础,它以主体间性、人际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认知一工具理性、道德一实践理性和审美一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超越了韦伯的官僚范式研究的主体哲学、意识哲学、命令、指挥、控制以及工具理性等为特征的单向度制度构建,建构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式思维,为组织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状态,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日本官僚体系的僵化、腐败与改革滞后。本应处于独立地位的官僚体系与各种利益集团纠缠在一起,过分干预市场,决策失误,并且阻挠改革的推进,结果偏离了韦伯所设计的“理性官僚制”,成为经济体制中的不健康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