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晚上11点,朋友打电话过来:今天老师说我儿子是班上唯一还没有掌握10以内加减的孩子了,我儿子以后也会像我一样数学老挂红灯吗……在竞争激烈的当代,我们做父母的,可以牵挂、关怀却不焦虑吗?  相似文献   

2.
采访人:您觉得您的孩子升入中学以后的变化大吗? 受访人:记得在孩子10岁那年,我和他妈妈去上海打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嘘寒问暖,要他好好学习,孩子也挺懂事的,没什么问题,没事也会打电话给我们,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但过了年把,我们打工忙,打电话就少了,孩子给我们打电话也少了,再后来我们感觉孩子好像变了,性格有点孤僻,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说他的想法总是跟别人不太一样,不爱学习了。当时我和他妈心里很难受,感觉很凄凉,我们父母打工到底为了啥啊?去年升入中学后,孩子不一样了,他每周定期给我们打电话,跟我们讲他学校的事,说班主任对他们很好,学校也很关心他们,还对我们说“辛苦了”,自己上初中了,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让我们不要为他担心。那晚孩子跟我们说这话的时候,他妈妈都哭了。  相似文献   

3.
最深的伤害     
郭龙 《小读者》2012,(12):17-17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  相似文献   

4.
闲时和朋友聊天,说到工作中的事情时,朋友很是激动,言语之中满是愤怒,开始还以为是大事,问过之后才知道是近来发生的一些小事,比如单位同事说的某些话让朋友很生气。晚上回来,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别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能够轻易地扰动我们的心?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为什么有些人很在乎,有些人则一笑了之?正想着,母亲打电话过来。原来母亲因天气变化感冒了,特意打电话提醒我要加衣服。听到母亲感冒,我不经意地说:咋回事啊,为什么每次天气变化的时候都会感冒呢?母亲自嘲道:唉!  相似文献   

5.
受骗记     
我希望每个人都是坦诚的,都可以真诚地面对别人,这样相信大家都会过得更轻松,更快乐。毕竟谁都不愿意总是走在阴影里。下面请大家听我说这么一件我经历过的事情。有一次,我和朋友偶然看见上一年级的小同拿了一个奥运吉祥猴,可漂亮了。只要按动红色的按钮,小猴就会在单杠上不停地翻跟头,引得周围的小朋友都凑过来看。大家都问他在哪里买的?小同说:“买?你上哪儿也买不来,只有我们家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寒假,在法国里昂看朋友时,大概是晚餐吃的美食太多,晚上我就开始拉稀,朋友示意可以送我去医院。我摇摇头,说我害怕去医院。疼痛折磨了我一晚上,第二天朋友开车拉我去了医院。一进门,一位金发碧眼的护士就迎了过来,笑着说:"您是昨天打电话的王先生吗,主治医生在楼上等你们。"说着给我们按了电梯按钮。我刚开始一愣,这才明白  相似文献   

7.
凌晨,我正处在熟睡之中。几天前这个时间还是正精神的时候,但是现在必须把世界杯造成的时差给扭转过来。突然,手机爆响。直觉告诉我,这个时候手机会响,不是打错电话了就是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我的一位供职于某早报的记者朋友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破纪录了!刘翔破世界纪录了!他太帅了,这肯定是明天各家媒体的头条!”我不知道她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是什么意思,但是从话语间可以听出她难以名状的兴奋之情。我估计同一个时间里,她还会去“骚扰”其他朋友。人在特别兴奋的时候总是喜欢找一些朋友来一起分享。第二天上班,发现这位记者的…  相似文献   

8.
说烦恼     
每个人都有烦恼,烦恼总是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使我们在烦恼中一步步成长。但是,我们必须驱除经常伴随自己的朋友——烦恼。用快乐来击败它,跟这位“朋友”说声“Goodbye”!我最大的烦恼就是爸爸经常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经常啰嗦着要我做作业、看书。有时候,我听到这些话真的很想发火,但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条学生守则让我平静了下来。去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我得到了奖学金。放学回家后,我兴奋地盼望爸妈早点回来,心想爸妈知道了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会夸奖我。我正想入非非,门开了,爸妈回来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亮出奖金袋,兴奋地嚷嚷道:…  相似文献   

9.
男孩7岁的时候忽然对父亲说:我要找一个勇敢的人做朋友!父亲听后很奇怪,问男孩原因。男孩皱着眉头说:我总是被班里个头最高的同学欺负,如果找到一个勇敢的人做朋友,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了,你说对吗?父亲听后没有言语,在那里沉思良久。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的他个子也不高,胆子也很小,所以经常受到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讲起了他和过去的一个学生打电话的事情。老师说这个学生考上了某名牌大学,还经常打电话过来请教一些问题。有一天,学生突然问:"老师,为什么每次您都让我先挂电话呢?"老师笑了笑,说:"这是一种礼貌啊。在和长辈打电话时,如果你先挂电话,是对长辈不恭敬。即使是和晚辈打电话,也要尽量让对方先挂电话。""哦——"学生恍然大悟,想想以前都是自己先挂电话,不禁觉得有些惭愧,"谢谢您,老师,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职业》2003,(4):54-55
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当我们在外人面前尽力表现自己的时候,却经常被他人误解,造成不佳的第一印象?或是在同学、朋友甚至家人眼里,我们似乎总留给别人一种自己所不情愿或是不认可的印象?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所表现出的气质和形象总是难以获得最佳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并非你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不经意之间给别人留下了令你意想不到的第一印象,而这第一印象对今后获得他人的认知与理解会造成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么,自己的个性究竟是什么样子,在一个陌生人的眼里,自己可…  相似文献   

12.
Sand and Stone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经常会被别人误解,责怪,甚至伤害。可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如果你只记住别人对你的伤害而心怀怨恨,那么,你不但会失去朋友,还会失去快乐。  相似文献   

13.
黄小平 《下一代》2013,(8):13-13
我对朋友说,如果有人向我扔石头,一次,我由他;二次,我由他;三次,我还是由他。朋友说我真能忍让,为什么不用别人扔过来的石头扔过去回击呢?我说,我不是忍让,而是要好好收藏这些扔向我的石头。朋友问,收藏这些石头,是去记恨那些向你扔石头的人吗?我说,记恨只会让自己痛苦,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打过牌吗?在打牌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总是先考虑对方会怎么出牌然后再决定自己出什么牌,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算计别人的却被别人算计了。  相似文献   

15.
快乐百分百     
有没有想过别人 和好朋友一起登山。台阶上比较湿滑,她一不小心摔倒了,动作实在是有点喜感。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当场就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朋友脸一沉,说:"你在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啊!"我一愣,赶紧打开社交软件,点击发送……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是个住校生,一周才回一次家,但这完全不影响我和爸爸的好关系。在学校的每个晚上,我都会准时给爸爸打电话,就像某种仪式一样。大多时候我们都是漫无目的地闲聊甚至互相讲冷笑话,语气之亲密,用室友的话来说,就像是在给"男朋友"打电话。经常听别人跟爸爸开玩笑说:"男人四十一朵花。"如果真要这么说,那我觉得我爸应该是朵大奇葩。在我眼里,四十岁的男人大多是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的样子,而父亲却和弥勒佛  相似文献   

17.
活着     
一位朋友打电话过来,问:在忙什么?我回答说:在活着。朋友笑了。说,你开什么玩笑?我说,不是玩笑,是正经的。朋友笑了笑,没说话,把电话挂了。我想,朋友一定是被我的一本正经吓着了。但我并没有装酷,事实就是这样。这和我短期内直面的两次死亡事件有关。一件发生在去年的五月,在我毕业前的两个月之前。我们班的一位整天在一起玩的同学在一夜之间突然倒下就再没有起来。他得的是肾炎。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一切都晚了,白天我们还在一起打牌、打篮球,一起有说有笑,晚上说不行就不行了,送到医院一看,才知道两个肾已经全部萎缩,只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自己     
华贻芳 《科技文萃》2005,(11):121-123
长期来,我们这里形成了一种只去研究别人的风气.到得毛泽东年代,这种风气更在阶级斗争理论的包装下,取得冠冕堂皇的合法地位.无端琢磨别人、打听别人、调查别人、研究别人,几乎成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随便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你给朋友打电话,接电话的不是你朋友,却传来了这么一种声音:你是谁?甚至说:你找他干什么?那位听电话的人蛮以为,他这么盘问、调查,完全是他的权利.真是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9.
有些读者来信抱怨说,为什么我与同学的关系总是搞不好呢?为什么大家都不能和我友好相处呢?为什么原来的朋友会疏远我呢?并且为此十分难过,同时也感到非常困惑。一个人的人气旺不旺,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时候也许是别人的问题,但有时,我们也不妨检讨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20.
你且笑了     
袁岳 《留学生》2014,(17):1-1
正经常出门,经常遇到各种朋友,经常碰到他们说,"还记得我不?"我经常笑着说,"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他们经常会宽容地说,"好吧,你见的人多,就原谅你了。"其实,我们周围的人,需要我们对他们笑着说话,同事需要笑的鼓励,家人需要笑的温暖,朋友需要笑的宽慰。我们收起笑容,就等于收起了善意、关怀、开放与鼓励,我们展开笑容,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