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境界说是王国维标示词艺术特性的美学范畴。他论词首标境界,《人间词话》第一条:“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2.
词论中的境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诗论中的境界说在唐代形成, 词境理论的正式确立与形成, 是在晚清常州派陈廷焯, 况周颐的词学理论中。词的境界的确呈现了与诗的境界不同的审美趋向, 而王国维从审美本质入思, 对境界重新构建阐释, 他的境界说将词学批评推上了艺术美学的新层面,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意境     
<正> 一、意境的孕育时期与概念内涵意境(亦称境界)是开展诗词评论重要纲领和美学原则之一,蕴义精深,涉及知识丰赡,概括言之有二:(一)意境在诗词创作中居有重要位置。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就以有境界而“独绝。”可以说,诗词若乏意境,如人之丧目睛,顿失精神。王国维论姜夔词,说他  相似文献   

4.
千古词帝的悲歌——浅析李煜后期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后期的词作把人生际遇、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引入词中,拓展了词的主题和题材,"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以沉雄奔放之笔,写故国哀感之情;用浅语白描,抒写生活感受。他的词,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王国维对于诗词的境界,给以很高的评价,把它作为衡量作家和作品的标尺,并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文学作品只要有境界,就能显示出作家高度的气质和风格;表现出作品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而写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来。他甚至认为五代、北宋之词成就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境界,境界美。因此,在《人间词话》中,他较多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境界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对于其境界说,在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本文只  相似文献   

6.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成就和对词史发展的贡献丝毫也不亚于他的豪放词。这些婉约词审美境界高雅脱俗、清丽舒徐,意境空灵蕴藉,抒情直接简洁,寄予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思,一改以往婉约词风,以“雅”为美,使得婉约词的创作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柳永词带有浓烈市民文学色彩,无论是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柳永突破花问词派题材狭窄的藩篱,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内容,从而使词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字源学上考察,王国维的"境界说"为词体艺术提供了一种时空终极状态的审美价值判断。它把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提高到了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层面,表达着词体艺术创作者主体心灵所达到的一种终极状态。宋代的词体艺术,以其对词人情性本体意识的高扬而彰显出自身绝对自由的无功利性艺术品质。因此,"境界"说从时空终极状态角度为以宋词为代表的词体艺术之无穷艺术魅力提供了重要注脚。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中“无寄托”词是我国古典诗歌高超的抒情艺术的综合体现,达到了最高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李煜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极具个性特征,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总的说来,李词具有感情真挚,注重细节,情景妙合,比哈恰切,语言明净,境界阔大等艺术特色,对宋代词风乃至以后词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特有的形态,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青睐,但在众多的词论著作中能自出机杼、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见。近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可谓是迄今为止词论研究中的上乘之作,他的"境界"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境界方面论词,《人间词话》无疑是一座绕不过的  相似文献   

13.
南唐词人冯延巳以词闻名文坛且"领袖于南唐",其词造语清丽,词风唯美,情致缠绵,语言典雅,境界开阔,为后人所推崇。而结合冯延巳的为人和仕途,其人品为当时人所不耻并受到诟病和谩骂。在中国文学讲究"文如其人"这一传统背景下,他的人品问题却在历史中被淡化,而作品却流传千古,我们可以以西方唯美主义文论来解读这种艺术与道德,即词品与文品的二律背反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豪放词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他的婉约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而最能代表他深刻思想和宽广胸襟及性格特征的则是他的旷达词。本文即从其旷达词来看其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到精心导入。而落实到平时的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尽力在导人语的设计上追求更加理想的艺术效果,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主张“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一切艺术都应该追求境界,教学导入语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也应该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审美错觉这一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对错觉手法的艺术运用,重新探讨了苏轼词中所蕴含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审美错觉这一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对错觉手法的艺术运用,重新探讨了苏轼词中所蕴含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人善于通过构筑"无声"境界,传递欲诉无言的情怀,营造意蕴深广的审美空间。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可以造成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使得作品思想内容有无限延展和多种解读的可能;另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有意或无意地召唤读者对省略或含混的部分内容进行填充和确定,激发和诱导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空白之美"的审美潜能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9.
全面清理晚清词家以境界评词的观念,我们可发现词境的生成及获得,须有一个多层级的超越历程:由泛化至独尊构成了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是词境化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艺术的时空意识乃是词境内结构的深度焦点,层次和类别丰富了词境的审美品格,而语言的超越充实了词境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自两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词论主张,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最能体现词的文体内在特质的词学理论;并以五代、两宋的具体词作在境界上的优劣得失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词以境界为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