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植物稍有姘究的人都知道,庄稼、树术等楠物的根一般由主根、须根等组成。这螋名词也许太专业了一些,仉足,即便我们对植物的知识懂得再少,有点也是人们所共知的,那就是:不管是主根还是须根,植物的根都盛在土壤里向下生长的,为的足能暇收土壤中的水分、营养和氧气。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根,一般我们把它们分为两大根系,即直根系和须根系。种子萌发时,由种子胚根生长出来的根叫做主根。主根一般垂直向地下生长,当生长到一定长度时,生出许岁分枝,这些根就叫侧根,侧根再生侧根,反复  相似文献   

3.
根的伟力     
植物的根可分为两类:直根和须根。直根如松树、柳树等,有粗壮的主根。须根如玉米、葱蒜等,主根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不定根。根的最活跃区是根尖。根尖只有80~1800微米长,直径10微米。当根尖行进时,根毛便吸收水分和营养;根尖在行进,根毛在生长、在工作。根毛是极其细小的,根尖是极其娇嫩的,但它却是极其有力的。这极其有力的每一个根尖都有一个保护  相似文献   

4.
任尚峰 《生物学教学》2007,32(11):74-75
在植物主根和主根上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统称为不定根。不定根是许多低等维管植物、单子叶植物、用根状茎和长匐茎繁殖的双子叶植物、水生植物及寄生植物的主要根系。在不定根上也能产生各级大小不定的侧根。它的起源和发育也像侧根一样,通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根》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直根须根这两种根的形态和区别、辨别几种常见蔬菜的根;贮藏根是一种变态根,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贮藏根;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学习自然的兴趣。重点是辨认直根和须根,难点是对贮藏根的辨认及理解。 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我根据城市小学生接触植物少,缺乏感性认识的特点,首先组织学生收集了葱、大  相似文献   

6.
三种根     
设计思路自然角瓶子里泡植的白菜、萝卜、洋葱的根自然地伸展在水中,根系完整,特征明显。我认为这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自然易取的活教材,可以利用起来让幼儿了解根的知识,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使全体幼儿从中受益。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萝卜、白菜、洋葱的根的特征,比较三者的异同,了解很的用途。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观察力。3.学新词:主根、须根。活动准备:白菜、萝卜、洋葱的实物根,三种植物的完整彩图和粉刻片;投影仪;幼儿每人一份拼图(见上图人活动过程1.出示三种…  相似文献   

7.
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例如,本课"品读"环节中,师生对"跳跃"一词的品味,展示了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既"品"出了人物的心情,又"品"出了人物的性格,还"品"出了作品的主题,而且  相似文献   

8.
升麻为毛莨科植物升麻的根茎。别名绿升麻、鸡骨升麻。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有洞状茎痕,表面黑褐色,直径2~4厘米,须根多而细。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  相似文献   

9.
徐庆华  邓蕾  范冬春 《科学教育》2009,(4):96-96,F0003,F0004
采用0、1/8、1/4三个浓度的MS营养液分别培养三种植物和风尾鱼,研究这三种植物生长势和风尾鱼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龙吐珠、金心吊兰、绿叶鸭趾草和风尾鱼在1/8浓度MS营养液中生长势最好,该浓度营养液下植物的茎长、叶片数、根长、须根数、增加重量克数和凤尾鱼的成活率均较高,是较为理想的花鱼共养的营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外来入侵植物粉花月见草(Oenothera rosea)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鲜重、株高、单株冠面积、种群生物量、种群盖度、单位叶面积鲜重、叶片数、分枝数、根重、主根长、根周长、根体积、根冠比等指标随入侵时间增加而先升后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随入侵时间增加而先升后降;刈草翻耕后以上指标有明显增长.丙二醛随入侵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该植物随入侵时间有可塑性反应,是先锋物种,演替年限5年.刈草翻耕促进该植物入侵.  相似文献   

11.
HPLC法对关苍术须根与根茎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苍术的须根与根茎是否具有相同的药用有效成分,为判定其须根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法和UV法对关苍术的根茎和须根的主要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关苍术须根与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有相似之处,并不完全相同,多数成分含量明显低于根茎.结论:关苍术须根不宜与根茎等同入药.  相似文献   

12.
一、发掘教材中与生产有关因素,补充教材的不足初中一年级植物课中讲到“根系”有两种——直根系和须根系,这是植物形态构造的知识,直根系的根深,须根系的根浅而分布面广。这个知识能用于生产吗?山区的蚕豆与小麦间作,花生与玉米间作,就是利用直根系与须根系作物配合以充分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层,发挥土地的潜力。这样讲就能使同学理解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讲茎的运输作用时,以切去一圈树皮的环剥实验来证明有机养料是经树皮自下而上输送的。过去有老师真叫学生在绿化树半腰去作实验。上期在教学中就只利用以往留下的材料,一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13.
沙漠里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非常发达,以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它们的主根深、水平根(侧根)广,水平根可向四面八方扩展很远;不具有分层性,而是均匀地扩散生长,避免集中在一处消耗过多的沙层水分。沙漠中水分稀少,蒸发量却大得惊人,许多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丧失,演化出特殊的形态,如仙人掌的叶片进化成针状的小刺;而为了储存更多的水分,其茎部则变得肥厚而多汁。  相似文献   

14.
1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例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有代表性的各种植物的根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学生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根》一课是小学自然三年级教材,认识直根和须根是本课一个重点,以往的教学,我习惯于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根后,直接告诉学生科学规范的名字,孩子们虽然记住了,可我老觉得缺少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选定在课堂上我们学到“芽”的顶端优势 (指主茎的顶芽的优先发育而抑制着其下邻近侧芽发育的现象 )时 ,老师说 ,其实根在生长过程中 ,主根对侧根也有抑制作用。如果将主根的根尖去掉 ,侧根就可以迅速地长出来。为了验证这些结论 ,我们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双子叶植物大豆、南瓜 ,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 ,做了如下实验。2 实验方案的设计2 .1 材料用具鱼缸 4个 [长×宽×高 =4 0× 5 0× 2 0 (cm3 ) ],厚约1 .5cm~ 2cm的泡沫塑料板 4块 [长×宽 =38× 4 8(cm2 ) ],镊子、剪刀、解剖针、直尺、铅笔 ,大豆、南…  相似文献   

17.
绝大多数植物的气体代谢都通过叶或茎上的气孔来完成。可是,极少数的植物没有这类气孔,它们将如何获得光合作用所必需的CO_2呢?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找到了这类没有气孔、用根吸收CO_2的植物。这种水韭属的植物学名叫Stylies andjcola,生长在秘鲁安第斯山脉高海拔的沼泽地带。Stylies andjcola长着缰绕成团的须根和梅花形排列绿叶,叶长2~4厘米,约有1/3露出水面,整片叶子表面蒙了一层厚厚的既不通水又不透气的角质层。~(14)CO_2同位素标记法表明,Stylites andi-  相似文献   

18.
陕西黄土高原34种豆科植物根瘤的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的豆科21属34种植物根瘤的形态结构观察研究表明,其根瘤生长在主根和侧根上或仅生在侧根上,外表白色、粉红色或浅棕色,呈圆形、长圆形或扇形,多不分又,少数分技。其根瘤结构都由4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保护层、皮层、鞘细胞层和中心组织(侵染组织)。据统计,不同种植物的根瘤中上述各部分细胞的层数不同,其中,中心组织内侵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在种间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这些植物的分类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红柿顶部长着桃子似的凸起,那是点过激素的标志。青菜太绿,绿得发黑,那肯定是化肥过量。绿豆芽光溜溜地不长须根,是因为施过尿素。西瓜瓤长一团一团的茎,是滥施氨肥所致。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存量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根菜类、藕芋类、绿叶菜类、白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  相似文献   

20.
从生活中灭蚊片驱蚊的实例出发,通过两种简易的方法探究灭蚊片烟雾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0mL~700 mL的烟量范围内,灭蚊片烟雾对绿豆的萌发有促进效应,随着剂量的加大出现促进效果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但在800mL时表现为抑制,推测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灭蚊片燃烧后的某些成分具有促进植物主根生长和侧根数增加的作用,而浓度过大又会抑制植物生长。此实验能提高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科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