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者”有转指和自指功能,“所”有转指功能,古汉语教学中,如此处理转指的“者”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自指的“者”为自指代词,构成的“者”字结构,有的具有名词性,有的仍具谓词性,特殊分布的“者”是自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转指的“所”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2.
“睑”和“面”是一组单音节同义词.它们似乎都很常见,都可指头的前部。而根据《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本表统计了1977—1982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面材料138000000字。统计字数11873029个),“面”和“脸”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频度分别为0.2854、0.0194;其中,社会科学汉字频度“面”为0.2152,“脸”为0.0276(文学艺术汉字频度,“面”为0.2268,“脸”只有0.0734),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3.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面"字和"脸"字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但它们在构词规律上却有很大不同,前人对"面"字和"脸"字的分析大多放在它们映射特点及和英语的比较上,或者就是分别分析单个字的特点,很少对"面"字和"脸"字的构词规律进行对比。本文将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面"字和"脸"字的不同构词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1,(2):48-48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笔者发现有的人写文章常把“涉及”“波及”“提及”“谈及”写成“涉及到”“波及到”“提及到”“谈及到”。此外,把“必须”写成“必须要”的也屡见不鲜。还有的把“是否”写成了“是否是”。我以为,这些词后分别所用的“到”字、“要”字和“是”字,实属画蛇添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人帮     
“朋友”,一个温暖的名词.“朋”字由两个“月”组成,月字跟“肉”有关的情况很多,比如“脸”、“肝”、“肩”等,因此,月为肉,两个“月”就是两人心连心。新年,严冬的阴霾正浓.在寒风中瑟缩时,想起了朋友;一年的开头,在播种了梦想.跃跃欲试时,想起了朋友.  相似文献   

8.
广西藤县教师进修学校龙文余老师问:“撤销”和“撤消”这组异形词,用哪个规范呢 ?一些有影响的书报刊物中,有的用“撤销”,有的用“撤消”,这又如何解释呢 ?  答:异形词,有的专家称为“异体词”,是指社会上并存的同音同义而在书面上不同形的词,如“撤销”和“撤消”。换句话说,异形词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面形式,它的范围不可随意扩大。例如把“林阴道”写成“林荫道”是不符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是在写别字,不是异形词。“哎呀”与“啊呀”不同音,“礼拜”与“星期”不同义,它们之间都不是异形词关系。“眼泪”写…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人有脸,文有“面”。所谓“文面”,是指作业、作文和试卷上的“脸面”。作业、作文或考试时,如果能做到字体端正、匀称,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就会给人文面清爽的感觉,如果书写潦草、卷面脏乱,就如同一个人蓬头垢面,令人不爽。下面着重谈谈怎样保持作文文面清爽。  相似文献   

10.
    
“川”字在古文字中指较大的河流.或指涨大水。在甲骨文中.“水”和“川”没有太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在分析字的结构后,我让学生用“情”字组词,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兴奋地站起来高声说:“我会组词——爱情。”教室出现了一阵骚动,有的学生捂嘴偷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指手画脚……我愣了,微笑的脸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厉声说:“不要胡思乱想,另外组词!”学生们规规矩矩地静下来,接着组词:事情、情况、情节……一张张小脸索然无趣。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否定陈述句“没(有)什么+X”格式的句法结构有五大类,但无论是哪种句法结构,其后面都有加“的”字的情况出现。“没(有)什么+X的”中“X的”有的不是“的”字短语,这里的“的”字,用在句末,不可以省略,加强了否定语气;有的“X的”是偏正短语“X的N”省略中心语N形成的“的”字短语。这里的“的”字短语有指代性和简易性。  相似文献   

13.
近一些年来,有的人误以为方音中的“ sang”就是人体部位的头。其实这个“ sang”字的本义是垃圾,或者指人时是邋遢,而不是人的头。古人说的sa字的本字是“颡”字。  相似文献   

14.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所选鲁迅作品中出现的“咸与维新”一词中的“与”字,有的辞典注音为yǔ,作“准许、允许”解,有的辞书注音为yù,作“参加”解,或更有注音为yǔ,而意为“参加”者,颇为混乱。“与”字的音、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18.
“山清水秀”是一个常用成语,却常见有人写错,总是把“清”字写成“青”字。为什么会错呢?主要是没有弄懂这个成语的结构和含义。这个成语的结构乃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前后文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的,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山清水秀”其实就是说“山水清秀”,很显然,  相似文献   

19.
马慧 《语文天地》2010,(2):35-36
一、问题的提出 “婚”字本作“昏”,“女”字旁后出,“昏”、“婚”是一对古今字。现在我们看到古“昏”字.马上会想到是“黄昏”的意思。《说文解字·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氏省;氏者,下也。”冥者。幽也。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太阳落山以后天色幽暗的样子.意义有别于古汉语中表示黄昏的“莫”。即“暮”字 。  相似文献   

20.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学生有的写“夔”字,有的写“棱”字,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