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清新秀丽,别具风格,情趣盎然;收放自如,流畅玩转,读来琅琅上口,真是处处皆美,美不胜收. 一、意境美 (一)山水之美 作者在文中写了山,写了泉,写了亭.“蔚然而深秀者”是琅琊山,“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是酿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是醉翁亭.无山,酿泉则不美;无泉,群山则孤独;无亭,山泉皆失色.此处山泉相依,泉亭相衬,简直是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有亭,它们互相增辉生色,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3.
初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美育教材,但每一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各种形态的美,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自然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恰当引领学生欣赏自然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与自然物的"比德"中获得教育,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美育。  相似文献   

4.
初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美育教材,但每一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各种形态的美,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自然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恰当引领学生欣赏自然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与自然物的“比德”中获得教育,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美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着重讨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利用语文课的辅助性活动,能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在直观的艺术形象中受到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涵十分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要充分挖掘美的因素,如音乐、美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运用美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7.
张建 《考试周刊》2013,(3):26-27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语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多是美的结晶,虽然体裁不同,但都以生动的语言艺术来表达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和人格美,如果我们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发他们高尚的情感,就可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以美悦目。小语课文中有不少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如《海底世界》、《瑞雪》、《荷花》、《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这些课文,有的描绘了大自然风光的绮丽,有的描写了祖国山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美、渲染美和创造美。就是说,要帮助学生去揭示知识中包含的美,通过各种方式竭力使学生去领略美,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中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揭示美,进行美育。1.揭示教材中自然美、创造美的内容,进行美育大自然千姿百态,是审美教育的“百科全书”。教材中反映大自然美的内容,无疑也是进行美育的极好材料。如:“碳酸钙”一节所介绍的广西桂林地区岩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封里有彩图)。教师在讲授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小学语文也是紧密联系存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除了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和社会美都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导读过程中运用美学理论,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既注重理智的评价,又注重情感的评价,熔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塑造学生心灵促其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自觉的渗透美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美育教育的使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美的资源,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通过学习语文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笔者认为,在思品课教学中也应该进行审美教育,因为它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的做法是:一、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通过美育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之下,不仅能够获得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启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把美育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奥秘的探索热情和兴趣,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美育与微生物学教学 在微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微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许多美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美育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自然美,其次是社会美和形象美,还可以从艺术美、语言美、环境美、心灵美等等方面来反映,让学生在微生物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形象思维,享受美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笔者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初中语文中的美育资源,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切美的东西,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工景观美。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自然美,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敕勒歌》写平川,写大山,写苍穹,写四野,写风,写草,写牛羊,令人感受到草原苍茫富饶的美;《春》之作者把美的情致注入了春…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以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语音教学中,是以发音准确、拼读合理作为美的标准。教师要激情引路,分清哪个是正确的、美的;哪个是错误的,丑的。从而使学生掌握美的发音标准,去练习、体会,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美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小说、诗词、散文、戏剧……这些文粹精华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包含着美的因素。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文辞,辩证的思维,或庄或谐的风格,或悲或喜的情感,无不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震撼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语言美、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人性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美:  相似文献   

18.
常永红 《成才之路》2020,(3):134-135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结合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通过问题设计强化美育,运用信息技术凸显美育,使学生学会鉴赏语言美,领略自然美,感受社会美,体会内在美,学习和完善人格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爱军 《甘肃教育》2010,(16):28-29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古诗词教材中蕴藏的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