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启蒙教学中的很多规律和法则,是几千年中国历代教育家和文人智慧的沉淀和结晶,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阐述总结了传统蒙学教育中的几点精华之处,并鉴古观今,分析了它们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齐集上阵。元代的蒙学教材体裁多样,大体具备了后世蒙学教材的基本类型。宋代理学思想的渗入,丰富了元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思想性,而这些教材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客观上扩大了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不但秉承了中国文化重“人伦”的传统,而且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典范。它将儿童品德教育的至上性落实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贯彻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文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良好道德情操、积极思想观念的教化启发作用。中国自古至今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在"发展教育,优先德育"的教育发展理念中,蒙学教育对当代社会德育的借鉴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理论来源。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蒙学教育所体现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思想,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去伪存真,阐述了蒙学教育中优秀的德育理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蒙学读物以其"浅俗易懂与韵律和谐"的特点深受古代儿童的喜爱,蒙学读物具有"道德启蒙性、实用工具性、内容丰富性"的意义,在古代蒙童的学习中它同时起到了优秀的教育效果。笔者尝试将传统蒙学中有益的经验同现代的语文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探讨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蒙学对儿童的人文启蒙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学初读,是人生最早接受中华文化传统的洗礼,怎样用其在蒙学中练就的"童子功",是一个人终生受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本文主要阐述蒙学中孕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以及对儿童进行人文启蒙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书法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对古代和现代蒙学书法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古、今蒙学书法教育特点,对于现代蒙童书法教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为当今书法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瑶 《文学教育(上)》2014,(17):116-117
我国古代的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而蒙学又十分重视识字教育,因此,识字成为蒙学的起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是前人为我们今天语文识字教学留下的精华部分。本文主要搜集以往蒙学教育中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三个主要方面概述近来蒙学识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审美、习得技能。古代蒙学历经千年积淀,因深厚内涵而成为经典。因此书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都应该多从传统精华中汲取营养。研究古代蒙学对现代儿童书法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道德意识”和“宽容品格”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批判继承古代文化中蒙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余莉 《下一代》2011,(1):16-17
编辑大朋友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也是现代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德育教育重要的参考教材。  相似文献   

12.
在璀璨夺目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古代教育,无疑要占据较为重要地位。传统蒙学是古代教育中的重头戏,批判地继承和借鉴蒙学中的合理、科学成份,对于今天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蒙学教育进行了探讨,力求为本领域的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滁州学院学报》2007,9(2):102-103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儿童的蒙养教育,即“蒙学”。南宋理学家朱熹对蒙学的阐述对宋元时期蒙学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明清时期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朱熹有关蒙养教育内容、方法对中国当今社会的未成年人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化特征。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在"五大领域"中融合蒙学,而园外机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则主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即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其他领域。目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尚未明确与清晰,教育内容亟待重新梳理与系统研发、设计,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升。传统蒙学需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师教育等方面加强活化与转化,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由于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复兴古代传统文化的呼声高涨。作为国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蒙学,在时代大背景下应如何被我们冷静审视,应该如何发展是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蒙学教育产生年代久远,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传统蒙学教材在文体上采用了齐整押韵的写作、通俗易懂的譬喻、正反对比的手法、循循善诱的结构等民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琅琅上口,传播很广,在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大众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传统蒙学带有很重的历史局限性和封建色彩。但时至今日,传统蒙学教育中运用的许多书籍仍然被大家广为传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思想意识形态的背后,传统蒙学教育隐藏着不可磨灭的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在当代的启蒙阶段教育中,是值得思考运用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蒙学发展已臻于成熟,更多体现了古代向近代过渡的特色。其中在教材的选择和教法的运用上都形成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与近代儿童启蒙教育很多原则和方法相近。在我们今天现实社会中,在未成年的教育上出现一定问题的情况下,重新整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蒙学发展的精华部分,有助于我们探究新时期儿童启蒙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现阶段我国未成年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房秩五以"开通民智、救亡图存"为其蒙学教育的宗旨,认为蒙学是"学堂中第一要紧的",并且尖锐地批判了传统蒙学教育的诸多积弊。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蒙学教育的具体措施:"蒙学的管理要整齐";"课本的程度要相当";"教授的法子要活泼"以及"教师的性情要平和"等。其蒙学教育革新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即使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以立志做人为首要目标,以日常生活为进路入口,以伦理教化为类型特征。尤其在教育方法上,力求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榜样示范作用,注重良好习惯养成,讲求知行合一,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实行因材施教,编写符合儿童特点的教材等。探讨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寻找“内源性”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