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格,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较为沉闷,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所以,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探索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境界.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显然也应是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现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该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转向了学生,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师应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成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校2004年秋季开始新课程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讨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理念来展开教育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除了在理念上、思想上要有全新的认识外,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生命历程。它是五彩斑斓的,蕴含着无穷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石南山 《考试周刊》2015,(12):75-76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建立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的生命化课堂,力图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和完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为此,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打造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要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动”起来,让音乐与学生快乐同行呢?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这是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精彩课堂呢?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有许多突破口。就课堂教学运行机制而言,其目标指向就是"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笔者认为,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那么,如何有效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3.
董丽玲 《考试周刊》2013,(9):177-17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4.
朱杰 《中学文科》2009,(9):45-45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充满睿智、哲理、趣味,有强大吸引力的德育课和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政治课堂要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流动,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更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常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由于生成理念的出现,单向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静态课堂已普遍不受欢迎,而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被认为是能够真正进入教学内核,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一、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改革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运用动态的生成教学,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超越课前的预设,利用动态生成实施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灵性十足呢?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动力源"一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学预设。教师准备得越细致,就越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捕捉到动态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际  相似文献   

19.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应是每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新课程理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解放,为师生创造性学习、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天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规教学依旧占主体。教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依然受考试成绩的左右,依然受看不到的评价魔杖的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怎样构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用案例教学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课堂做一些探讨。"动态生成"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角度重新审视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