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便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一、由《还珠格格》引出“闹”字。“小燕子”与春香有许多相似之处,“小燕子”与春香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翔实的材料和充分的道理,论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之妙。指出这个“闹”字,并不是“吵闹”、“打闹”、“争闹有声”的“闹”,而是“热闹”、欢腾活跃的“闹”。它不仅表现了花的绚烂繁盛,而且表现了春意的浓郁和春天蕴含的勃勃生机。它所揭示的是春之神,春之魂,而不单单是春的外在形态。  相似文献   

3.
师:《闺塾》一出戏又名“闹学”或“春香闹学”,此文的阅读突破点在于“闹”字。此一“闹”,人物性格、剧情冲突、思想内容一一显露无遗。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春香闹学的地方圈点勾画,看看她是怎么个“闹”法,希望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代词人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王国维称道:“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人间词话》)。现代作家唐彼在《作家要铸炼语言》中论证作家运用文字语言不能离开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时,也引用了这句名诗作为论据。然而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则认为“闹”字用得不好。他在《窥词管见》中曾如是说:“若红杏之在枝头,忽加一‘闹’字,此语特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阅读唐弢同志的文章《作家要铸炼语言》的时候,拿古今传颂的一些名篇佳作作参照,深深叹服前辈在文学语言的“刻苦追求和严格选择”上所下的功夫。但在玩赏吟味之余,虽然觉得香韵满口、精妙无比,若是追问何以如此,便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比如文章所举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里的“闹”字吧,“一闹字卓绝千古”。但何以着一“闹”字,便“境界全出”呢?  相似文献   

6.
一 古人说,“语贵含蓄。”(姜夔《白石诗说》)或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东坡语。转引自《白石诗说》)其实这“语”和“言”,就是指的非封闭性语义的模糊语言,否则,不可能“意无穷”。不仅诗歌如此,一切文学作品都很重视词语特别是模糊词语的锤炼,竭力让一个字包含更多的意思。王国维在《火间词话》中评论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实,他所极力赞赏的“闹”字和“弄”字,正是两个模糊字眼儿。它让读者尽可能发挥想象,去体味那春意究竟是怎么个“闹”法,去构思那春色的繁华美景,去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句子中,能使全句皆奇的画龙点睛的字就是句眼。例如宋祁的《玉楼春》写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不仅使读者获得视觉的感受,而且还使读者得听觉的感受,“闹”字便是这句的句眼。又如宋朝王安石的一句名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绿”字,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行踪,而且还写出了江南的神韵,“绿”字便是  相似文献   

8.
“左边绿,右边红。右边怕水,左边怕虫。这是一个什么字?”小静老师给闹闹出了一个字谜。  相似文献   

9.
北宋词人宋祁(qí)曾写《玉楼春》一词,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千古传诵。因这一佳句,宋祁出了名,他当时任工部尚书,因此人们给他一个美称——“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红杏枝头春意闹”,妙在一个“闹”字上。据说这个“闹”字也经多次改动,最后才确定下来的。晚清词评论家王国维说:“着  相似文献   

10.
解答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关键是对鉴赏术语的把握,哪些是常用的的鉴赏术语呢?历届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1修辞手法(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例:1.2004年全国乙卷:“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闹”字是拟人手法,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闹”字写出了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2.1993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相似文献   

11.
古人作诗,素有“炼字”一说。往往为了一字一词的取舍,而“意匠惨淡苦经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都是熟为人知的典型。真可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似文献   

12.
1.意境、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诗中有画、色调、情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什么样的诗词才算有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可见,所谓有意境关键是要写出作者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上名句,一个“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一个“弄”字写出了诗人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成与败 ,除了闪光的灵魂 ,优美的骨架 ,还要有丰满的血肉。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语言枯燥干瘪的事实 ,在作文训练中加强语言训练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下面就对学生作文加强生动性、形象性提出几点方法 :一、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要把人或事物表现得具体生动 ,形象逼真 ,就要注意动词与形容词的选用。这里有很典型的例子 :相传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 ,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字。刘公勇极口称赞“红杏枝头春意闹” ,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 ,据说这个“闹”字也是经过多次改动 ,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可见 ,要使语言形象、有生…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八册《西门豹》一文中,出现了三个“闹”字,教学时抓住这一字眼,可以帮助学生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根本原因加深理解. 一是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邺地荒凉的主要原因,老大爷告诉他“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二是所谓河伯娶媳妇,不过是巫婆和官绅为了骗取老百姓  相似文献   

15.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人们极为欣赏的诗句。王国维曾十分赞叹地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确实给人以清新悦目、传神入化、妙笔生华之感。也有人会以为“不通”,李渔就曾嘲笑说:“此语实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见之也。”李渔的说法有些片面。其实,该句采用的是通感手段,即各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渗透。它是文艺家感受现实生活的法  相似文献   

16.
诗有“诗眼”,正如王国维所说,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极为平凡的“横”字,在诗歌中使用得当,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盎然的情趣。以“横”字写景,则景物更自然逼真。如赵嘏《长安晚秋》:“残星  相似文献   

17.
进门歌     
《新作文》2007,(6)
“口”字进“门”“问”你好,“一,,字进“门”把门“l’q”。,’l汉,字进“门”别心“闷”,“市”字进“门”不吵“闹”。“才”字进“门”“闭”上眼,“耳”字进“门”听新“闻”。“人”字进“门”星光“闪”,“日”字进“门”惜时“间”。“活”字进“门”真宽“阔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一句写:“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一句中的“闹”字实在用得妙:  相似文献   

19.
陈娟 《今日中学生》2023,(36):26-30+48
<正>“闹”是明清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分为“大闹”“醉闹”“夜闹”等。“闹”在小说中展现了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初中语文名著中的“闹”细品人物形象,还原社会背景,研究小说的主题与深刻意蕴。品“闹”之内涵“闹”是会意字,“门”形似两个人拿着武器打斗。“闹”的本义是喧闹、争吵,表示门内如集市般喧闹。  相似文献   

20.
一字生辉     
诗歌用最凝练的文字诠释着最绚丽的情感,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能够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言已尽而意无穷,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就是古人炼字炼出来的。诗歌的炼字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读者如何鉴赏诗歌中炼出的如此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字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中生辉一字的韵味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