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伽达默尔从解释学视域下探讨翻译活动,其思想有着深厚的哲学根基,伽氏的翻译理论一经问世就备受译界关注。对于解释学而言,高奏赞歌者颇众,骨头里挑刺者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辩证地探讨解释学翻译观于翻译研究的利与弊,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龙珣 《文教资料》2011,(7):31-33
本文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出发,通过"视域融合"和"效果史"这两个基本概念来论述伽氏解释学对翻译的影响,并从哈贝马斯对伽氏思想批判地继承来讨论伽氏解释学思想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翻译与解释存在渊源关系,解释学主张翻译即是解释。理解的历史性意味着翻译无法摆脱其历史局限性。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运用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分析,从解释学的角度说明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可能发生的几个层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文化误读在文学翻译中的积极作用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解释,由于解释学主要涉及理解、意义、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等内容,翻译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解释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解释学透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的解释学依据.根据迦达默尔理解中的偏见、视域融合这两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斯审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现象.认为译者偏见分为积极偏见与消极偏见,随之产生翻译过程中有意误读误译与无意误读误译,并详细描述其类型,论证其合理性与非理性.指出视域融合促进有意误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的哲学解释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以及哲学解释学角度下的翻译标准,力求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李河运用"激进诠释学"论述了翻译的"语词世界"、解释学真理及"差异的撒播",批驳了传统翻译"原本中心论"、翻译的逻各斯真理以及中西文本流通中的西方语言中心论等问题,提出以"居间存在"为基础的语际翻译解释学.<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展示了作者学术"提问"意识和"独白"意识,是会通语言哲学、翻译学与诠释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字面翻译"之含义分析,说明海氏主直译。海氏阐释学实质之透视,表明译学对海氏存在误读。海氏不可译观之阐述,说明对海氏深入研究之必要。海氏翻译之思考,则丰富"重译"之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研究意义理解和阐释的理论,阐释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与此同时,阐释学翻译观则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文章通过对阐释学理论的相关梳理,发掘其对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哲学诠释学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和前见等基本概念,对人文以及自然学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从诠释哲学视角出发,在对《红楼梦》两种全译本中存在的有意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后,可见在跨文化翻译中,在解释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时,由于不同的前见从而造成理解上的不同,进而形成合理的有意误译,体现出诠释学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的不容忽视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把语言视作可理解的存在,把历史性当作理解的原则,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学;他的解释学是一种揭示真理(存在或意义)的方法,因而也是精神科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翻译理论中,隐匿译者的看法是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写照,"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源于现象学以及阐释学关于意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思潮革新。翻译研究思维方式的进步有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哲学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对译者自身气质、人生经验、艺术和学识修养等有很高的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需充分发挥主体性.彻底理解、深切领悟原文,用译入语进行再创造.本文运用哲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相关原理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文章说明了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原则和接受美学"文本召唤结构"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详述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性的表现,即译者应在文学翻译时应从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进行再创造,传神再现原文艺术美,再现原作丰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