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入伏以来,湖南、江西全省及湖北、安徽的局部,气温都在38度以上。温度之高且持续天数之长,近年少见。岳阳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增设"火红季节"板块,专司报道三伏天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人的工作状况。报道了街道卫生清扫  相似文献   

2.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所报道的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一个记者愿意拿自己的新闻生命来开玩笑。但是,新闻真实却未必是法律真实。新闻事实作为证据出现法庭上时,你很可能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场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中西方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无论何种定义,新闻最核心的内涵和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离开了真实性,新闻报道便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纪实性”颇为走红,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大量涌现。这反映了广大读者、广大电视观众新的接受心理。对于不少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来说,追求强烈的纪实特色已成为他们采访、拍摄、编辑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而电视纪实性作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增多,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瞩目的问题,业界和学界尤其重视,多有探讨。但多数章仍然停留在“从事实到新闻”的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层次,强调的是新闻“再现”事件的“原貌”问题,并未深入到事实的内部联系、事实与新闻的深层次关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却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迫切要求理论界予以回答:为什么“要素”齐全的报道还会引起人们怀疑?为什么记“真实”地反映了事实却被斥虚假?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一些新闻背后似乎掩盖了什么?笔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新闻没有在“表层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人所共知的一条基本原则。可是新闻失实的现象在我们报纸、广播中仍然时有发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很多方面,例如,客观上,薪闻体制和新闻法制不够完善,党风民风尚未根本好转;主观上,有的记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新闻报道的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有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往往只抓住事物的表面真实,而忽视了其本质真实,从而造成了报道的失实。此类教训并不鲜见。笔者就自己多年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体验,谈一点这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从卢米埃尔工厂下班的工人>开始,纪录片并不是一种对现实的模拟,而是对真人真事的直接未经修饰的质朴纪录.之后,在19世纪20、30年代,弗拉哈迪以浪漫主义开创人类学纪录片、维尔托夫以建构主义发明"电影眼睛"、格里尔逊以诠释主义建构"塑造现实的锤子",纪录片开始探索为影像提供主观诠释性视野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寻求法律层面上的新闻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真实、反映真实、恪守真实、维护真实是新闻事业永恒的主题。所谓新闻真实应包含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是客观真实,二是法律意义上的真实。 客观真实指新闻报道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实际存在的,的确发生过的。 法律意义上的真实,又有两层含义:一、所报道的事实应当是有证据支持和证明的事实。凡是写入新闻的事实,记者和媒体都应当而且必须通过合法手段找到充足的依据证明这些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事实或许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无法找到法律上认可的证据来证实它的存在,就不能作为真实的事实写进报道。二、所报道的事实又是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要求进行适度过滤和技术处理的事实。有些事实尽管是真实的,但不作技术上的调整和变动,就会和有关法律相抵牾,扩散出去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事实报道与否及报道的度怎么把握,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的要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中的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有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往往只抓事物的表面真实,而忽视了其本质真实,从而造成报道失实。此类教训并不鲜见。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面现象非常明显地表明并非事物的本质,而在我们的个别新闻报道中,记者却根据自己的报道意图,将这种表面现象作为事物的“本质”来报道,从而使这种表面现象掩盖了其明显的本质真实,造成了报道的失实。浙江一家报纸曾刊发了一幅新闻照片,反映的是一群“土里土气”的农村妇女在杭州西湖西山公园“花港观鱼”景点的曲桥上观鱼,一派欣喜欢乐的场面。照片说明…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这话同样适用于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究竟如何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里面也有一个“功夫”和“眼光”的问题。这种“功夫”和“眼光”,首要的体现在新闻角度的选取上。记者写稿要讲角度。接触事实和观察事实的角度,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生的;解剖事实和截选事实的角度,则是记者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发生的。这里,就有一个从何入手,揭示事实表象和本质之间联系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驻东北部队一般都建有菜窖。一次,沈空某雷达团十四连炊事班长孔令国发现连队菜窖的盖板掉到7米深的窖底,便拿着…  相似文献   

12.
金石 《记者摇篮》2007,(9):55-57
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是感染观众的重要条件。当今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正在提高,人们都希望在屏幕上看到真实可信的生活情景,这就要求纪录片要以事信人。为了更好地让事实本身说话,就应该真实地具体的展现生活的真实场景和事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档案与档案的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毅 《档案管理》2002,(2):21-21
对于档案的真实性,近来引起了一些讨论.从实际情况看,此类问题其实久已有之,这一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真实的档案,一定真实吗?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虽然重视了新闻真实性的教育,但新闻失实的现象还常有发生。例如:某个领导人经常接受下级单位的贵重礼品,群众意见很大,而有的记者却以他某一次拒收礼品为据,把他写成“清官”。某单位平时用公款吃喝之风甚盛,一年的招待费就达两万六千元之多。可是有几次招待上级领导时吃了便饭,记者便作为廉政的典型报道出去。这种想表扬谁就去找好的例子;想批评谁就去找坏的例子;把偶然或一时的行为说成一贯;把个别、局部的成绩或问题说成是整体的成绩或问题的搞法,是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特点。这里面有工作方法问题,也有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6.
逼近真实     
刘佳 《记者摇篮》2003,(6):13-13
  相似文献   

17.
回归真实     
周影 《军事记者》2011,(6):I0002-I0002
我们看过不少美国人拍的战争电影,其中表现美国大兵的形象总是高大、机智、武艺高强,足以应对残酷、复杂、血腥的战争,最后赢得胜利,这就是美国战争电影的标签。那么,真正的战争和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幅反映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上受伤的图片(获第七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组图银奖)从另一个侧面,以另一种视角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战争片段。在这组图片中,没有太多的激烈搏杀和血腥,没有爆炸的硝烟和冲天的火焰,也没有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和高科技武器装备,但从直升机上受伤士兵疲惫的神态里,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从躺在直升机上士兵咬紧牙关等待治疗的痛苦表情里,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忍……细细品味,就会让人感悟到战争的本来面目。这也许就是这幅作品在平凡中触动人心的魅力所在,也是军事摄影纪实创作的另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18.
19.
真实电视到底有多真?文章引用Kavka提出的"媒介化亲密感"的概念,提出电视媒介本身在真实电视节目形态中强大而透明的催化作用,以"真实"标榜和吸引注意力的真实电视,事实上,是最无法实现"真实"和具"操控性"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动乱过后,不少新闻界同仁都在反思,深为我们一些报刊在舆论上的一度错误与失误感到惭愧。然而,却也有的仍在寻找遁词,以自己报道的某一场面、某一事件是符合事实为据,认为自己当时应该写那样的报道,以求开脱责任。这倒使我感到费解。是的,新闻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一般来说,大凡事实真实,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