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农夫对待庄稼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化学教学就得像农夫种庄稼一样精耕细作,让学生像庄稼一样快乐地吸收诸如兴趣、知识、能力甚至情感等各种养分,自由地成长,成为个性鲜活、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  相似文献   

2.
陈银 《考试周刊》2012,(34):46-47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学生收获少、收效慢、效果差、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所以被称为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新课标的出现对于语文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推动着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写作是一种个体化、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独特鲜明的情感。对待作文教学,教师应当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同时,重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用科学的方法让他们产生"我要作文"的积极情感,提高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3.
塔娜 《青海教育》2011,(6):23-24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数学更多的像农业,而不是工业。”依我的理解,在语文教育的花圃里,要充满花团锦簇的诗情,要让儿童享受语文学习,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浸润在文化积淀中的社会行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依据具体情境和学生“对话”,就像农夫对种子的期盼与热情。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为生活的和为人生的,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希望学生能快乐写作,享受写作带来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宁玲 《山东教育》2010,(9):21-21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站在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会看到很多幼苗东倒西歪。此时,农夫们会爱怜地对每一株幼苗加以管理,该扶正的扶正,该培土的培土.该加固定物的加上固定物。辛勤工作的农夫对每株幼苗都倾注了关爱,让每株幼苗都能够茁壮成长。学生的成长就如同幼苗要经受风吹雨打,因此教师应具有农夫精神,对待学生要像农夫爱护幼苗一样,进行人性化教育,凡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尊重。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它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需求、天赋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学生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作为语文教学主干的阅读教学,更需要也更能够充分发挥它自身的特点,“唤醒”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人物美、社会美、语言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得到人格完善、个性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是机械的直觉活动,而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他们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新大纲的颁布、新教材的出版 ,让我们看到语文教学的曙光 ,这里既包含着对语文教育本位的回归 ,又带有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些“新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既要像传统教育一样夯实基础、积蓄知识 ,又要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发掘灵性、启迪睿智 ,还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自我塑造 ,适应未来社会之需要。一、蓄积底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也是一种文化积淀。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有多高 ,关键在于对语文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这种积淀积蓄到一定量时 ,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不是教师课堂上…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我的庄稼绝收了在作文课上,语文老师教学生们写作文要像农民伯伯种庄稼一样:构思如下种,完成如丰收……放学时,全班只有小强的作文还未交。老师问何故,小强非常为难地回答:"对不起,老师,我的庄稼绝收了。"  相似文献   

8.
教育就像"人"字的结构一样,其中的一边就是活生生的教育者本身,如果失去了教育者自身的发明、创造和个性彰显,整个教育必将失去支撑.作为教育者本身的个性得以彰显,语文教师才会自觉地去追问教育的意义,语文老师的个性特质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才会和谐起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可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育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语文的个性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锻炼老师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老师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来对待,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需求放在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责,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确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是和谐教育的前提。教师要确立“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要无微不致地关心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尊重、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育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选择一种合适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教育实政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态,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赢得家长和老师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过:“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而从未有种不好的庄稼。”没有一个人因为庄稼长势不好而抱怨土地不争气,而是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教师对待每一位差生(智力健全者)就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不是应付,更不是放弃,而是对他们多一点赏识,多一份信任,多一点宽容和爱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在如何培养差生转化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做法。1.多一点赏识在教学中采用赏识法,使学生对自己时时树立起好孩子的感觉,做什么事都相信自己能行。特别是差生,从心灵深处点燃他们上进的火花,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翠鸟》时,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对朗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我问:“请哪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我肯定地说:“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这时,全班只有一位同学没有举手(她是一位性格内向,常被其他同学歧视的差生)。我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说:“读不好。”我说:“别怕,大胆地试一试,我相信你会读好的,大家掌声给予鼓励。”她站起来,涨红着脸读道:“翠鸟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包得过多,统得过死,学生缺乏主动性,个性与灵性得不到正常发展。语文教学要如何走出困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那就是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通过开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掌握语文。活动课上,活动内容、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要活。要注意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自主地感悟、体验。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巨大的惯性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伪科学的泥淖 ,教师和学生束缚在一个虚拟的学语文的环境中 ,本末倒置地去“研究”语文 (为了应付考试 ) ,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去“学习”语文。文章针对这一现状 ,从课程与教学的结合上提出了科学地界定“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看法 ,即处理好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灵性与智慧的学科,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但长期应试教育的顽症使语文学习如数理化一样变成了题海大战,单一的教学形式,僵硬的思维方式,被动的求学状态,让语文本色尽失,文本生动形象的描绘、含蓄丰厚的底蕴被悄悄隐藏,学生的灵动个性、创新精神几乎无展现时机。当语文课程改革再提语文核心素养时,每一个语文老师眼中都很黯然,因为那是语文能力!而真正的语文能力绝不是会做一两道语文高考题!但是如何让学生从题战竞技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善感的心灵、青春的思在语文学习中彤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把各样活动引进语文教学,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动。"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活力。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那么,  相似文献   

18.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要求把学生当作完整独立的个人来对待,尊重个体差异。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既显现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负载着学生的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要求把学生当作完整独立的个人来对待,尊重个体差异。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既显现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负载着学生的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自己的导演地位,严格控制着课堂局面,牵制着学生的思维,让教学过程随着自己已经设计好的思路走,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权,也丧失了学生天真的个性。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作为一个新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