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性别工资差异是各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性别工资差异来源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的禀赋差异(特别是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已有研究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对于缩小性别工资差异和减轻性别工资歧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缺乏宏观层面的研究,即分析地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个体数据基础上生成的地市级层面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法两种方法,研究发现:(1)一个地区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2)随着女性相对于男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地区性别工资差异趋于下降;(3)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从政策含义上看,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提高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可以使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从而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而加大对于女性的教育投资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禀赋来缩小性别工资差异。这对于缓解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工资差异逐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更大程度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安徽省女性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城镇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用人单位对女性性别歧视通常表现为雇佣性别歧视、升迁性别歧视和薪酬性别歧视。文章主要从人力资本角度来分析安徽省女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文章还引入了行业一工资倾向指数和职业性别隔离指数进行计算分析,表明女性在职业和行业中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根据以上分析,文章从社会意识、法律体系、就业机会三方面对安徽省女性就业性别歧视提出了政策建议,试图改善女性受歧视现象,为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安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数据,利用Blinder-Oaxaca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分析城镇居民和城镇移民的工资歧视问题,得出的两个初步结论是:城镇居民和城镇移民的收入水平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几乎完全是由他们的人力资本特征差距造成的;虽然收入差异中几乎不存在歧视性因素,但是实质歧视仍存在于不同群体受教育阶段中获得资源的不均衡。这种歧视在人力资本差距中,以受教育程度显著差距的形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9年北京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及2008年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将行业分割纳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布朗-穆恩-扎罗斯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行业中都存在性别收入差距,该差距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大。性别收入差距主要由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导致,而非行业间的收入差异。此外,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在本科毕业生群体中主要来源于行业内的性别歧视,硕士毕业生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性别间的个人特征差异所引起。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政府应当首先考虑利用那些能改善行业内部性别歧视情况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语言中存在的歧视女性的现象,分析了产生此语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观念;社会角色因素;宗教文化因素。指出社会性别歧视导致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产生,语言性别歧视的存在约束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消除语言性别歧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同样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逐步更新,它过滤了违背时代潮流的“旧语”,也推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语”。而语言性别歧视话题几经斗争和演变,也都将会在语言这面镜子中得到修正和完善。传统上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性别歧视语言主要针对女性,而忽视了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并且,既然性别歧视语言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那么也必然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因此,该文从相反的视角,提出“反”性别歧视---一方面研究女性在语言歧视中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探究女性“反过来”针对男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7.
以课题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进行了分位数分解。分析表明,就工资均值而言,采用Oaxaca-Blinder 方法的结果表明性别歧视比率高达91.7%;同时,就工资条件分布而言,男女起薪差距随分位数上升而逐步减少,而歧视比率却随工资分位数上升而增大,说明工资高端的性别歧视程度更大。这一结果具有估计的稳健性。因此,要将反性别歧视的重点放在高工资岗位的获取上。  相似文献   

8.
招聘员工是用人单位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招聘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其中性别歧视问题尤为严重。虽然我国针对女性合法权益有相应法规保护,但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增加了女性就业难度,打击了女性就业自信心,损害了女性权益,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女大学生职场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杜绝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女性歧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我国教育中的性别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多,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上的性别差距大大缩小。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教育的性别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男女两性平均受教育程度日益接近,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性别差距仍然存在,它将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乡、地区差距的缩小而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距是必要的,但是,试图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则是徒劳的。加快发展妇女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是教育界、妇女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之语言中的女性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羽 《文教资料》2010,(29):46-47
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切入,讨论了语言中的女性歧视现象.并通过分析女性歧视思想和女性歧视语言的关系.指出消灭社会和语言中的女性歧视现象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从而根除人们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