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郭皓 《新闻实践》2005,(7):48-48
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办好地方党报副刊,同样需要在增强“三贴近”上下功夫。一、增强服务性,使地方党报副刊贴近实际地方党报副刊要办得吸引人,应在增强服务性上下工夫,把视角停留在百姓关注的问题上,帮助百姓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台州日报的《社会家庭》副刊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就是因为该版的服务功能强,开设的如“家教一得”、“走近时尚”、“健身养生”、“家居天地”等都是服务读者的栏目。这些栏目中,既有作者教育子女的方法体会,对时尚流行走势的提示,又有保健养  相似文献   

4.
如何办好党报文学副刊在新形势下,文学副刊、特别是党报文学副刊如何明确新的价值取向,促使形成新的办刊作风,运用新的办刊手段,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和引导读者,体现党报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秦继东在《党性·新闻性·文学性》一文中提出以下的意见。一、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高度统一。党报文学副刊,必须在政治上牵引一个地区的文学走向,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我们各级党报在增强可读性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质的突破。综观被读者普遍看好的党报,其中有个重要特点是副刊真正“富”了起来。党报副刊要“富”,是党报求得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报纸认可的需要。 第一,从非党报性质报纸的繁荣,看读者的阅读取向,证明副刊越“富”越好。  相似文献   

6.
党报副刊是党报正刊的延伸和补充,是党报党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与新闻版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文学副刊与新闻版具有相同的使命,但却具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特别在目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读者对文学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许多县市报纷纷把增办和办好副刊当作扩大读者队伍、促进发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如何才能办好县市报副刊呢?特色是报纸存在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县市报要办好副刊,就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抓住地方特色做文章。一、要从定位上突出地方特色,贴近读者和社会。县市报副刊的读者定位,应该是本地域的每一位读者。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和延伸,应  相似文献   

8.
邵其乐 《新闻界》2003,(4):54-55
副刊是市州党报重要的一翼,目前面临晚报、都市报的冲击,如何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以吸引读者眼球,赢得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要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从我们的实践看,“上品位,创特色,抓服务”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上品位,体现党性、权威性、先进性坚持高品位是贴近读者办好党报副刊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副刊的作品上档升级,从而深受读者喜爱呢?一、高扬主旋律,体现党报副刊的党性。党报副刊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党的舆论阵地。因此,在采写编发稿件时,我们要求编辑记者掌握这样一个尺度:不渲染生活隐私,不搞低级趣味。在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文学副刊尤其是党报文学副刊,作为报纸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配合报纸的其它版面,完成报纸宣传的任务。文学副刊固然要遵循文艺的一般规律,为读者提供内容精美、品位高、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但如果对办刊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它应承担的宣传职能,游离于报纸整体的宣传方针、任务之外,则容易出现办刊导向上的偏差。 《湖北日报》“东湖”文学副刊是开办时间较长、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的一个副刊。近些年来,该刊坚持正确的导向,围绕报纸的宣传方针、任务,积极做好配合宣传。简要总结分析“东湖”副刊近些年来配合报纸宣传的实践,笔者认为,文学副刊在宣传上要把握如下重点: (一)对国家和省的重大政治活动、事件,重点建设工程和一段时间内的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文学副刊要积极认真配合宣传。如1993年12月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995年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长江二桥通车;1996年的“抗洪救灾”;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香港回归和三峡截流等,“东湖”文学副刊都积极认真组织稿件和专版,浓墨重彩进行配合宜传。类似上述重要事件是报纸当时的重点宣传对象,文学副刊如对此采取趋避淡漠的态度,就难以体现配合宣传的职能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学副刊在报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生活的享受。文学副刊如何赢得更多的读者?这里粗略谈谈编辑文学副刊的一点体会。 文学副刊也要有指导性 文学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办好文学副刊无需争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文学副刊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诱人、最有风味的大菜。与正刊相比,文学副刊更具可欣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省和地市的“三级党报”体系中,地市级党委的机关报虽处于最末位,但作为独立的平面媒体的新闻机构,她又是三级党报中数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读者面最广的主流媒体之一。地方党报在努力走向市场、走进报亭和走进家庭的今天,在进一步增强指导性、服务性和可读性的同时,如何提高文学副刊的文化品位,是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14.
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它同正刊一样,都承担着传播新闻、传递信息、服务读者、影响生活的基本功能。因此,副刊作为新闻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就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大局,突出新闻性。但副刊毕竟姓“副”,它既有与其他新闻版面的同一属性,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它所体现的“传播新闻”的功能,是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来实现的,即人们通常称之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文学副刊普遍存在格调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和人们在情感观念上的起伏变迁视而不见,认为小小的副刊无法担此重任-而对生活中的小情调、小情感,却极尽铺张与渲染.这显然是文学副刊的误区,要让文学副刊真正成为反映社会文化思想的标尺,就要求编辑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副刊,在革新求变中为它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何涛 《传媒观察》2008,(2):52-53
人们常说,副刊的水平,代表着这份报纸的整体水平。这里说的“水平”二字大概指的是报纸的文字功夫和文学素养层面的。笔者以为,当今社会,变化纷呈,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精神与物质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时不在人们的心灵上碰撞、撕扯,人们再难有闲情逸致品嚼副刊作品那抑扬顿挫的诗文,被煸情的抒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需要的是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来帮助消除焦虑,解读人生。肩负着舆论主阵地和大众传媒功能的地方区域性党报副刊,如仅停留在文字和文学层面上的“水平”远远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提升重大主题宣传影响力水平上下功夫,这既是党报副刊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时代对党报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报纸编辑应该是“烹调大师”。特别是文学副刊,更应该精心制作,使其“色、香、味”俱佳,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快餐”,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启迪和鼓舞作用。一、文学副刊的“色”,应该是特色。这种特色是通过融合在作品中的思想含量、美学含量以及信息、知识含量来体现的。特别是党报副刊,不仅在办报宗旨和宣传基调上要与正刊一致,而且包含着应有的价值法则和新闻时效,既是一块文艺百花园,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是报纸正刊的深化和补充。对此,一要强调思想性。在文学副刊的策划和编辑中,要始终把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放…  相似文献   

18.
如何增强党报副刊的可读性?我以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新闻性与趣味性。过去的副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附刊”。因为它只是正刊的补充或补白,只是随正刊附送的。故而其新闻性就不强,只要迎合读者口味,让读者茶余饭后有个消遣娱乐的东西便行。到后来副刊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它的新闻性也就  相似文献   

19.
文学副刊作为党报的艺术载体其生存规律亦与此相似。当我们注目文学副刊的兴衰之时,总会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历史背景,在二者之中找到其必然联系。我们很容易将思想潮流、权力制约、价值评价尺度视作气候因素来强调其对文学副刊作品的影响,却容易忽视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另一个因素——土壤,即作为文学作品终极消费的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20.
传媒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另一方面也使读者对信息的海洋望而生畏。在报纸版面越扩越多、副刊版面相对越来越少的今天,传统的综合性副刊版已很难在众多版面中给人以冲击力,那种不分定位和主题,把散文、杂文、诗歌、随笔、故事编在一块版面上的“满汉全席”,已经难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据调查,绝大多数副刊读者都希望能在众多版面中,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文学快餐”。简单地说,读者希望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