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是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样的。我们每位一线数学教师转化"学困生",都应着眼内因,关注其心理问题。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帮扶,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试论运用家校协同策略,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心理帮扶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小学阶段一般把考核检测不合格的学生暂时视作"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状况;学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家庭配合,等等.  相似文献   

3.
进入中学后,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如果教学中不采取措施纠正这种现象,就会产生不少"学困生".造成"学困生"的因素较多,本人主要从教学方面探究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存在,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用深厚的师爱和信任去感化他们,科学地评价他们取得的进步,引领他们走上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5.
宁雪丹 《文教资料》2008,(9):101-102
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而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基础教育"学困生"的研究主要涉及学困生的内涵、心理类型和特征、成因和教育策略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评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总有好的差的."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从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中感悟到,改变"学困生"对学习产生的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措施."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大的方面,因而其转化工作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其实,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各方面工作的协调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7.
李丽 《河南教育》2005,(8):25-25
目前,我国教育正由面向少数优秀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俗话说,治病先找病根。为顺利转化“学困生”,教师在接新班之前,首先要了解班里有多少“学困生”。然后通过课堂及课下观察分析各“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及心理特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教不当,有的是学生不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深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也有的是学生自身素质差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除极少数学习目标不明确、混日子外,大多数还是想把成绩搞好的,…  相似文献   

8.
一、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可分为智力因素型和非智力因素型两种 ,我们通常认定的学困生大部分属于后者。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讲可分为四个方面 :1 家庭方面 :表现为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管教不严、方法不当等 ;2 社会方面 :表现为交友不慎、社会不良事物的诱惑、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3 学生自身方面 :例如贪玩、不良的生活习惯、厌学、各种心理疾病、对自己缺乏信心等 ;4 教育方面 :主要有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定位、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低估学生的可塑性等。…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的转化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自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从家庭、学困生自身、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翟晓华 《成才之路》2020,(11):140-14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困生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指出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成因,其中有其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原因。教师要从自身开始转变,积极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引导学困生主动学习,为完成学困生转化探究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本文从课堂教学视角,在教师误解教材编排意图,低效组织数学活动,泛用数学"生活化"观念,忽视学生个性和认知差异等方面,反思教学行为,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胡福凤 《考试周刊》2014,(77):116-116
"学困生"是指感观、智力正常,由于其他因素引起学习困难和学业失败的学生。"学困生群体"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必须针对初三"学困生群体"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文章介绍了思品课中对初三"学困生群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客观而论,作为学校,身为教师,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未停止过对"学困生"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真情呵护,又有诸多无奈,更有教育者因"吃力不讨好"而产生的"值与不值"的价值追问与内心冲突。面对"学困生"关注中的矛盾,我们也许会归因于社会现实与教育内部环境的负面干扰,认为是这些影响了教育者对"学困生"关注的热情与耐心。如此归因,自有一定道理。但是,当我们在短期内不能改变某些现实,我们是否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自身,去抗衡现实对教育的牵扯,去建立关注"学困生"积极的价值取向,并付诸有效的行动,使"学困生"也快乐地栖居、成长在课堂?这,就是本刊发起讨论的初衷。希望以本期讨论为引子,求得更多有话要说的实践者、研究者参与讨论,在实话实说、各抒己见、思想交锋、智慧共享中将此话题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4.
周召明 《考试周刊》2014,(58):103-103
每位教师都必须树立全民教育的理念,面对学困生,必须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育人观。学困生同样是"宝",不是"草",转化学困生,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提出转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原因除内容难度大、物理情景复杂等客观因素外,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教学学困生"成因,并提出其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尹维政 《考试周刊》2013,(41):105-105
学困生转化工作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农村学困生成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转化的难度。只要教师尊重英语学困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关心学困生,努力缩短心理距离,学困生就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对英语学科感兴趣,从而自觉、刻苦地学习英语,提高自身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他们构成了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具体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  相似文献   

18.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学困生"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笔者认为,这与对"学困生"的分类研究不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进而成为学困生.研究学困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慧珍 《甘肃教育》2014,(20):30-30
正"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每个学科、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几个"学困生"。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全班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1.智力原因。由于遗传,个别学生天生智力低下,还有个别学生可能患有多动症等障碍性疾病,影响到学习,造成一定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