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之所以如此,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外,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主要阐述了中美两国不同人权观念所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政治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影响制约着国家对外政策取向和对外政策制定。中日文化虽同属儒家文化圈,但两国政治文化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增加两国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增进互信,加深相互理解,推动中日关系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文化发源的地理环境不同,中西民族传统政治价值现和传统文化心理不同,导致中西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呈现本质上的差异,即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色彩词是感知、理解、认识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各个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本文拟以“白”和“红”两种色彩为中心,通过对中日两国代表性色彩的比较,探讨两国色彩意识的异同,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国际关系思维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自己鲜明的四个特征:1.家国一体式的人伦化政治文化;2.兼收并蓄的正统化政治文化;3.自律自强式的德性化政治文化;4.力求稳定的和合化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的这些主要特征在我国古代社会外交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体现,形成了古代中国关于国际关系的特定思维与朴素认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重道义、轻利益;尚和平、恶攻战;倡中庸、抑极端;扬王道、弃霸道。我国古代形成的这些对待与处理国际关系的思维取向,实际上反映出了一国和平外交的根本取向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餐饮文化在一个国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风俗文化与社会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餐饮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因素,中美两国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中国餐饮业可以扬长避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影响制约着国家对外政策取向和对外政策制定。中日文化虽同属儒家文化圈,但两国政治文化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增加两国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增进互信,加深相互理解,推动中日关系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自己,应宣传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然而,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有所差异,所选取的文化输出策略也有所区别,对比中日两国文化输出的内容和方式,借鉴日本人的文化外宣经验,可以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在舆论监督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功能。着重从电视民生新闻谈开,分析它对政治、经济国家大政方针所起到的舆论监督功能,分析它对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价值舆论导向和繁荣城市文化的功能,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分析它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的功能。这三个方面是民生新闻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监督权是民主缸会中不可缺少的权利,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由于没有专门的立法界定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新闻舆论监督权屡屡受到侵犯,舆论媒体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因而,我国迫切需要制定《舆论监督法》或《新闻法》,对新闻舆论监督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3.
民国年间,声势浩大、影响颇巨的以语言文字改革为主旨的国语运动,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变革密切相关。作为两大民营出版机构之一,中华书局身与其役,在舆论宣传、出版图书和举办专修学校方面,均做出了实质性的工作,为国语运动的兴盛发展,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的前提是要充分保障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的基础是健全新闻法制体系;舆论监督的标尺是要加强媒体自律;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要赋予受众话语权。考察中国新闻史,政治清明、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这三者的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5.
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增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针对有些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小事件"添油加醋"等不良现象,媒体要通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走转改"活动、有效开展舆论监督等途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6.
莫玲  王磊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99-10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当时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稷下学宫建立后,引领了诸子的百家争鸣,齐国激荡而出了齐文化这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那个时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舆论最为宽松的时期之一。《晏子春秋》作为齐文化的代表作品,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稷下学宫时期的作品。从舆论角度学对该作进行分析,会发现当时社会是如何对舆论进行构建的,该作体现的舆论思想对现在的舆论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并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一个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使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文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网络条件使得舆论比单纯的媒体更加立体化,但如实证分析会发现,即使舆论被误导,其对司法仍然起着监督的良性作用,并无不当干涉。一般情况下,舆论之所以能够干涉司法,源于我国司法具有政治从属性,舆论挟其政治效应干涉司法。司法不独立是舆论干涉司法、司法控制舆论这种恶性循环的源头。因此在中国当代,迫切的任务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使得司法的归于司法,舆论的归于舆论,从而发展既能监督司法又不干涉司法的舆论规则,并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对舆论进行适度规制。虽然客观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中国迫切的问题仍然没有变,司法独立和舆论自由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的方向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要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2)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3)坚持党性,维护纪律.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报刊、电视和所有的宣传工作都要拿事实来说话;(2)“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