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甚至只是在5年前,所谓新闻策划还是国内媒体新闻操作的“高端技术”,后来声名鹊起的一些媒体就是凭借这一技术脱颖而出,典型代表是《南方都市报》和《新周刊》。提到这两份媒体的历史,读首先想到的是让他们借以成名的一系列大手笔策划。但现在,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尤其是纸媒很常规的新闻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萍 《新闻传播》2007,(12):70-71
2007年10月1日,是福建《海峡都市报》创刊10周年的日子。十年海都,十载磨砺,海峡都市报凭借着诸多“绝招”,迅速后来居上,发展成为福建省内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影响力都是第一大的报纸。其中,最舍得下大手笔开展社会爱心活动的策划报道,是《海峡都市报》能够在福建省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异军突起的核心“秘密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方都市报》的民生新闻评论是该报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在、分析大量事例之后归纳出它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具体的例子分析来总结《南方都市报》读者的心理诉求,从而理解《南方都市报》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同时在指出《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一些不足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玮 《新闻知识》2007,(9):11-12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对这样一件重大的新闻事件,各大新闻媒体都进行了策划和报道,说是一场新闻大战不为过。《深圳商报》也不例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从“同行系列述评”、“高端访谈系列”、“激情回顾”系列到系列广告特刊,从角度、构思、创意、写法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突破,策划新颖又不失大气与庄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分析都市报、晚报的特点及其对类报纸的影响,根据一年来对《大家报》的追踪调查,论述了该报以新闻为重、以策划为重、以市场为重的办报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7.
孙凤岐 《新闻窗》2007,(5):12-14
7月1日,正当全国上下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活动进入高潮之时,由《贵阳日报》推出的《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刊》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特刊从挖掘“黔港十年共辉煌”的丰富内涵出发,推出了4个对开版的内容,特刊与头版上的相关报道联动,相互辉映,不仅使《贵阳日报》成为全省当天纪念香港回归主题报道量最大的平面媒体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何如 《新闻前哨》2012,(10):37-39
近年来。国内传媒集团成立体育新闻中心已渐成趋势.此举能有效地整合集团各子媒体育新闻资源和优势。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挥体育新闻中心的新闻整体策划优势,改变常规采编模式与思路,使其与集团各子媒实现新闻业务上的顺畅对接?本文以2012年1月至9月期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新闻中心业务所涉及的《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为例,探析传媒集团体育新闻整体策划机制的形成与运转。一、策划原则1.三报错位.各彰特点。体育新闻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向《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提供体育新闻。这一新闻平台的建立,奠定了体育新闻中心在湖北本埠平面媒体中体育报道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9.
“报纸杂志化”时代的悄然来临,有力地推动了都市报新闻模式的变革创新。本文以《合肥晚报》在转型改版中推出的一些相关做法为例,浅议如何将杂志化操作嫁接到都市报的新闻策划之中。  相似文献   

10.
《华西都市报》从1995年元旦创刊至今,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在中国都市报报坛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以特别报道进行分析。特别报道作为都市报新闻版块大家族中新兴的生力军,值得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读者的口味,《华西都市报》突破“短、快、广、软”的传统风格,建立了“可短必短,当长则长”的新理念,开辟“特别报道”,受到读者欢迎。希望通过对《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的分析,对各大报刊的版面策划和新闻运作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阮拥军 《新闻世界》2013,(6):262-263
对《新快报》有关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新快报》的这种新闻呈现主要是由其市场定位及编辑记者的阶层意识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入手.结合广州三家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实践,分析都市报福彩新闻现行的报道框架,从新闻报道的客观和平衡性等原则入手解析这种框架,进而分析这种框架对公众舆论引导上的影响,对在彩票报道中构建比较合理的报道框架提出粗浅的看法。本文的论述建立在对这三家都市报2007年11月15日至2008年2月15日“福彩”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肖雪 《今传媒》2006,(8X):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张晓辉 《今传媒》2005,(9X):37-37
7月11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报道了深圳“砍手党”同乡的打工仔阿星,因被工厂开除并克扣工资,而怒杀主管的事件。随后几天,该报又对此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多家报纸转载《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建立了“透视阿星杀人事件”的新闻专题。一起并不复杂的杀人事件,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  相似文献   

15.
舒彩红 《东南传播》2012,(9):165-167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研究都市报与党报的社评(头条、社论),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在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的社评为例。一则《南方都市报》作为全国报纸中排名前十的都市报之一,曾经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反响巨大,《广州日报》在党报中算得上办得较为出色的报纸之一。二则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份报纸作为都市报和党报评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16.
殷泽文 《新闻世界》2012,(7):121-122
《中国青年报》与《南方都市报》两份报纸风格各异,但相同的都是以评论见长。笔者认为,《中国青年报》评论的风格就像北方的侠客,正义凛然;而《南方都市报》却好似江南的先生,机智幽默。  相似文献   

17.
郭秦 《新闻知识》2005,(9):25-27
广州是全国报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地区的报业发展步伐也是全国最快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稳步发展并且引领着全中国报纸改革的潮流,而《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新崛起的报纸,也各具特色,发展迅猛。繁荣的报业市场的背后是各家报纸的竞争,近10年来,经历了争新闻,争发行,争扩版,争读,争广告。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19.
蔡雯 《传媒观察》2007,(7):5-5,7
新闻策划有两种,一种是对事件性新闻的策划报道,另一种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策划。在后一种情况中,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旧闻变新闻。新闻策划被看作新闻出新的“魔棒”受到报纸编辑的重视,各个报纸纷纷兴起“新闻策划”之风。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新闻策划范例,  相似文献   

20.
陈延顺 《青年记者》2006,(10):36-37
2005年12月20日起,《大众日报》连续推出了“图说2005”,用图片这种最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读展示了2005年的世界新闻全景。策划新颖又不失党报的大气与庄重。从广义上说,新闻策划是为了实现媒体的传播目标,对媒体运作和传播进程进行富有创意的谋划,并提出实施方案以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按照这个定义,以“图说2005”为例浅谈新闻策划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