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宋玉辞赋创作深受楚文化的熏染:神话传说使宋玉辞赋具有无穷的想象力、浪漫气息和神异特色,楚文化中的感伤特色使宋玉辞赋具有凄婉的艺术气质,轻灵脱俗的审美情趣使宋玉作品在艳丽中透着灵气。其次,在继承屈原楚辞体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春秋战国谐隐艺术、荀子谜语般的小赋特点,汲取诸子文学和史传文学的铺叙手法,从而实现了骚辞向赋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宋玉是战国末期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成就卓著的辞赋家,然而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和某些文人的偏见,宋玉的形象被扭曲了,对宋玉的评价也出现了逐渐走低的趋势。因此当代的宋玉研究者,有责任下大力气研究宋玉及其作品,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宋玉的文学成就,从而恢复宋玉的文学史地位。这就是宋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文选》对宋玉辞赋的著录、《文选》编者的文学思想及其文体设立与选篇标准、《文选》的编排体例和收录特点,分析了《文选》对宋玉及其作品的批评与评价,我们的结论是,《文选》认为:1.宋玉是赋体文学特别是散体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2.《文选》著录的宋玉作品可谓周秦至梁初期间文学作品中的“清华”;3.《文选》重评宋玉,欣赏宋玉作品的理论基础是主张“文质彬彬”而又并偏重于“翰藻”的新文学理念。总之,《文选》对宋玉辞赋的著录提升了宋玉的文学地位,传播了宋玉作品,扩大了宋玉的影响,对于宋玉批评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屈宋辞赋在唐代的传播流布通道肴三:其一为《楚辞》专书系统,可视为前代传播方式的继续;其二为《文选》文学选本系统,唐代因李善等人所作注本的出现而使屈宋辞赋得以广为流布;其三为《宋玉集》系统,是为传播宋玉作品的别集媒介,是对屈宋辞赋流布方式的又一补充。  相似文献   

5.
六朝是关于宋玉研究的重要时期,自晋至陈,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走高,论者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批评到揄扬的流变过程,并最终在刘勰的大力肯定下奠定了辞赋宗师的地位。随着文人对宋玉的推崇,其形象首次由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转变为绝世才子,而他所开创的经典文学意象在六朝文人笔下,也客观存在着一个由晋代悲秋到向梁陈女性题材创作集中的现象。导致这种流变产生的深层原因应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自修教材在第二编《秦汉文学》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各增加了一章内容 ,即“汉代辞赋”和“南北朝辞赋”。[1]与以往的文学史教材相比 ,这两章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编写体例上 ,都有了不少变化 ,而且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分析 ,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一、新教材的具体变化1 .注意总结辞赋体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线索 ,内容更丰富 ,评价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更公允持平。随着学术界对辞赋的研究不断深入 ,辞赋作为文学史上独立的一种文体 ,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宋玉批评。是在文与道争鸣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当时,人们为了阐述自己的文道观。常常以屈原及其后学宋玉为例论证各自的主张。于是他们有关宋玉的批评就在文与道的争鸣中展开了。考察宋代的宋玉批评。绝大多数批评家对于战国末年的辞赋家宋玉与其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只有极少数理学家持否定态度。这有力地说明。肯定宋玉的文学史地位。肯定宋玉作品的讽谏内容和创作艺术,不仅是宋代宋玉批评的主流。而且有着超大比例的强势。  相似文献   

8.
探究司马迁对宋玉的微词,辨明宋玉形象.屈宋并称,直接出于宋玉作品的深远影响及后人对他的高度评价,而这是因为宋玉在辞赋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对汉赋的形成直接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据《御制诗集》,乾隆有涉宋玉诗二十余首。这些诗或表现对宋玉才华及《九辩》的欣赏,或表现对宋玉讽谏及《风赋》的肯定,或表现对屈宋文学地位的推崇,或表现对宋玉辞赋典故的运用,不仅客观而且公允地评价了宋玉及其作品,从而对清代宋玉批评产生了积极而有益的重要影响,是研究有清一代宋玉批评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个案。  相似文献   

10.
宋玉是我国战国后期著名的辞赋作家,古今往来多有学者对其创作作品进行真伪鉴赏,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音乐方面,窥视宋玉在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宋玉容貌俊美,体态闲雅,才华横溢,精于音律,善于辞令,是屈原之后楚辞写作的第一人,文学史上以"屈宋"并称.宋玉的总体文学成就虽然难与屈原比肩,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创作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如果说屈原之作是伟大的政治抒情诗,那么,宋玉之作则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开端.从宋玉开始,中国文学开始了独立演进的漫长航程.  相似文献   

12.
编写者说明:《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先秦、秦汉文学)1999年6月出版的第二版修订本中,补充和调整的有关章节是,先秦文学部分有:第三章第五节的“祭祀诗和宴饮诗”。第七章的“杰出的辞赋家宋玉”。本章只要求教学和掌握“第二节宋玉的作品”中有关《九辩》的内容和艺术,其他内容不作教学和考试要求。秦汉文学部分有:第一章的秦文学。本章只要求教学和掌握李斯及其代表作《谏逐客书》、《吕氏春秋》的编纂情况及其主要思想倾向,其他内容不作教学和考试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先秦、秦汉文学)1999年6月出版的第二版修订本中,补充和调整的有关章节是,先秦文学部分有:第三章第五节的“祭祀诗和宴饮诗”。第七章的“杰出的辞赋家宋玉”。本章只要求教学和掌握“第二节宋玉的作品”中有关《九辩》的内容和艺术,其他内容不作教学和考试要求。秦汉文学部分有:第一章的秦文学。本章只要求教学和掌握李斯及其代表作《谏逐客书》、《吕氏春秋》的编纂情况及其主要思想倾向,其他内容不作教学和考试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以辞赋称著的人,文学史将其屈、宋并称。宋玉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据汉代人的记述,知其为鄢人,曾事子顷襄王。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称有宋玉赋十六篇,而人们考定认为可靠的唯有《九辨》。宋玉事顷襄王的年代,姜书閤先生说:“襄王即位(公元前299年)初年,他已过二十岁,而襄王死前他已垂老,并离开宫廷”。据此推知,当在楚迎秦妇、楚秦谋  相似文献   

15.
柳永在文学方面的师承对象首先是赋,他词作中称引最多的是宋玉。宋玉的儒雅狷进与柳永的风流疏狂,使他们的作品分别充满了贫士风雅和浪子风情。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宋玉的辞赋成为艳情之祖,柳永的词作抒发相思之苦。登高忧君的思想和念远怀人的情怀,表现了他们所追求的君臣美政和双美理想,以及因仕途坎坷而带来的失意之情。  相似文献   

16.
宋玉辞赋作品中蕴涵着浓郁的平民意思,其辞赋作品描绘了社会底层"庶人"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平民女性形象、表达了平民阶层祈盼政治清明的美好愿望;坎坷人生的磨难(生活基础)、儒家文化的浸润(思想基础)以及《诗》《骚》作品的熏陶(艺术修养)是宋玉辞赋作品平民意识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7.
闲情系列辞赋是汉魏六朝"神女美女"辞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在形象塑造及语言运用上,这类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继承与创新;在创作模式上,它们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9.
柳永在文学方面的师承对象首先是赋,他词作中称引最多的是宋玉。宋玉的儒雅狷进与柳永的风流疏狂,使他们的作品分别充满了贫士风雅和浪子风情。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宋玉的辞赋成为艳情之祖,柳永的词作抒发相思之苦。登高忧君的思想和念远怀人的情怀,表现了他们所追求的君臣美政和双美理想,以及因仕途坎坷而带来的失意之情。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写于19世纪,幽默和讽刺是它的主要的文学写作手法。借助这两种有效的写作手法,狄更斯形象地歌颂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和民众的可笑、荒唐和邪恶之处,同时也对穷人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本文旨在通过细致地分析狄更斯对幽默和讽刺手法的熟练驾驭和由此产生的极大魅力和影响来揭示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