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学习内容应符合盲生学习的需要 盲校老师必须去关注盲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如果他们学习的东西不能满足其需要和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就不会真正学到什么,学了也很快就会忘掉.一次语文课上适逢屋外下雪,是今年首场大雪,我在带领学生听雪之前,就已经用心感受到盲孩子渴望了解大自然、了解这个世界的心声!盲孩子看不见这个世界,心里时刻存着一种渴望--用他们的方式去了解大自然,用他们的方式理解感悟语言.正因为这堂课的内容正好满足了盲生内在的需要,实现了用他们的方式认识雪的愿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是那么热切主动地探究.尽管这些盲孩子的书面语言能力弱,但是这一次的作文却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为他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辅助工具。盲校相对于一般的学校,教学对象相对比较特殊,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盲校中发展的不是特别快。但是这并不表示盲校教学不需要计算机辅助,相反的是盲生们更加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给盲生一个全新的教学体验,也给了他们更多机会去认识这个世界,让他们更加了解身边的事物。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后怎么样更好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其更加适合盲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为他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辅助工具。盲校相对于一般的学校,教学对象相对比较特殊,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盲校中发展的不是特别快。但是这并不表示盲校教学不需要计算机辅助,相反的是盲生们更加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给盲生一个全新的教学体验,也给了他们更多机会去认识这个世界,让他们更加了解他们身边的事物。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后怎么样更好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其更加适合盲生。  相似文献   

4.
外来务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去触摸他们内心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感知现实的世界,用孩子的目光去探索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用善良的心去温暖需要我们关心的人。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给孩子什么都照顾得好好的,为孩子创造了一切条件,可孩子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长得体魄健壮、心智发达,他竟然常常感到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其实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孩子的需要。我们所讲的家长不了解孩子,是指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揣度孩子的心理。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满足了孩子的种种物质要求,但那往往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仍不能使孩子快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在情趣中识字,激发学生联想之能力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充满了奇思异想,他们渴望了解世界,并尝试着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自己所感知的一切.他们怀着无穷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走进学校,他们总会提些或幼稚或荒谬或肤浅或离题万里的问题,这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充满了奇思异想,他们渴望了解世界,并尝试着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自己所感知的一切.他们怀着无穷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走进学校,他们总会提些或幼稚或荒谬或肤浅或离题万里的问题,这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生俱来有一种倾向:向往自然,渴望与其他生物接触交流,科学家们把它叫作: "向自然性"。西方的研究也表明,亲近大自然的孩子,情绪比较稳定,遇到压力也容易缓解。现在的孩子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差,与他们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不无关系。专家提醒家长们.不应该让孩子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否则,孩子们可能失去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们建议应该把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列入每周甚至每天的生活日程中。 当然,除了带孩子们走出家门,到郊外去看云的变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把大自然带回家也是满足孩子的"向自然性"的好方法。这个冬季就让我们跟着李好问小朋友一起尝试着把大自然带回家吧!  相似文献   

10.
经常带孩子外出,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真实的场景,给孩子的大脑以有益的刺激,让孩子更活跃。那么,去哪里呢?如果你正为不知去何处而迷惑,就请跟我们一起来吧!亲子共游,选择一个适合孩子、能让孩子感兴趣的目的地,孩子开心,父母也就省心了——夏季亲子出行指南往左走:领略美妙的自然风光城市里的孩子渴望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有“野趣”的自然环境应该是亲子游的不错选择,让孩子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清凉与惬意。推荐地点·郊外郊游对孩子总会充满诱惑,它不仅能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还能使孩子增强体质,增长见识。…  相似文献   

11.
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人手,这是培养孩子成为负责任公民的途径。一、了解他人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需要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别人的情感,体察别人的愿望,理解别人的行为,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别人学习。了解他人不仅指了解跟自己朝夕相处的家  相似文献   

12.
孩子自出生起就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吸收着养料.在他们的周围处处都是新鲜的事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虫子也能抓住他们的眼睛,认真地看个老半天,并根据自己的想像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对昆虫有着不一般的兴趣,他们可以花一下午的时间去"研究"蚂蚁是如何搬米粒的,沉醉于探索昆虫世界,体会着这个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惊喜和满足.昆虫王国有着无尽的奥秘,只有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去直接亲近、触摸自己喜欢的昆虫,才能让幼儿揭开昆虫更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4.
刘建华  刘咏梅 《教师》2014,(5):44-45
读中职的学生或多或少有急于就业的需求,在以往这只是一种愿望甚至是渴望,针对学生的这种需求,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上真是下了不少工夫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学内容上,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理论学习尽量实现够用,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要了解和学习实践的相关专业的内容,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美是用眼睛去发现的,这是人们习惯性思维的结论.盲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视力障碍,他们不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去发现这世界万物的美,但他们可以用自己聪慧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美的一切,用耳朵去聆听美的音符,用双手去触摸美的事物,也可以用双手去表现和创造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一本特别的书,了解他们的人才能读懂,不了解他们的人,永远也读不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洞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3-6岁儿童  相似文献   

17.
首先,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教育要与学生的自觉性同步。中学生的思想渐趋成熟,也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渴望了解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教给他们学习,思考的方法,设法使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例如,在讲授高中第四册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引导  相似文献   

18.
一、在情趣中识字,激发学生联想之能力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只有注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把玩进行到底!”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特级教师张化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作为教育工作应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大胆地尝试,用精心准备的玩耍方式去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去激励孩子创造的精神!张老师真正把握住了学生的需  相似文献   

20.
沈仁贤 《早期教育》2004,(12):24-24
设计意图 在"三秋"农忙时,家长们为了忙农活,往往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出去玩.因此虽然是农村的孩子,对农村里有些什么却知之甚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大自然里有许多孩子可以学习的内容,我们组织了系列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