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名作Sonnet 18被无数学者不断翻译成各种版本.迄今为止,这首诗已有十二个著名的中译本.本文以这首诗的三个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文的音韵、形式、意境,浅析英诗汉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尹红 《考试周刊》2011,(18):39-39
《咏水仙》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广为流传。为能真正领会这首诗的美之所在。本文从诗的格律、节奏及音韵方面对该诗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8,(18)
一首诗顺读流畅优美,若将它的全篇或句、段倒回来读,也流畅优美,这就是回文诗.这种诗虽带有一定的文字游戏性质,但它构思巧妙,手法独特,音韵和谐,趣味盎然,是我国诗苑中的一朵奇葩.顺读是诗,倒读则词;或顺读是词,倒读则诗,这是回文诗的发展.这类回文诗描写多细腻,感情多凄婉,抒情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创作了一批举世推崇的诗篇,期中首推<乌鸦>.这首诗体现了绵绵不绝的思念和追忆,从意象的组构到音韵的调谐,字字珠玑,使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悲剧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写的一首悼念早逝爱人的挽歌,诗中诗人运用了各种韵律手段将韵律美融入到诗歌之中从而渲染出忧郁伤感的氛围,突出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怀念和感伤之情这一主题。试从音韵和节律两方面来对这首诗的韵律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心目中,一首适合朗诵的好诗,应该有激情,能够促人奋发上进;应该明白晓畅,但又不是一览无余;应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应该有高潮,别开生面.可这样的诗哪里寻?不经意间,我竟找到了,这就是诗人孙瑞的《有一支歌》.  相似文献   

8.
在莎士比亚的150首十四行诗中,最有名的是第十八首,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音韵之美,而且风格鲜明,清新柔丽,是莎士比亚的诗歌中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广为传颂的诗作精品,近代学者闻一多更是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文采用细读法,从音韵、构篇、意象三方面发掘出该诗具有平仄交错、音声相和的和谐音韵,多视角、双重时空镶嵌的精巧构篇及凝炼丰富的类型化意象。  相似文献   

10.
一首诗顺读流畅优美,若将它的全篇或句、段倒回来读,也流畅优美,这就是回文诗。这种诗虽带有一定的文字游戏的性质,但它构思巧妙,手法独特,音韵和谐,趣味盎然,是我国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